搜索到31篇“ 反位相“的相关文章
西南地区东部前后冬气温位相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4年
利用西南地区东部台站观测和ERA5再分析等资料,分析该地区冬季气温前后冬位相异常转折(以下简称异常转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气温在2000年以后易出现前冷后暖(P1型)的异常转折变化,而前暖后冷(P2型)则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冬季气温发生异常转折时,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映出青藏高原高度场是最为关键的环流系统,甚至超过了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影响。200 hPa风场上,西风急流等系统通过影响东亚冬季风进而影响冬季气温季节内变化。海平面气压场上,当蒙古高压在冬季呈显著前强后弱异常变化时,冬季气温易出现P1型异常转折,之易出现P2型异常转折。冬季气温季节内发生异常转折时,北大西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海温均表现出较为明显异常信号;当前期夏、秋季这三个海域海温异常偏高时,冬季气温易出现P1型异常转折,之则易出现P2型异常转折,夏、秋季异常海温可作为预测前兆信号。
吴遥吴遥唐红玉周杰董新宁
关键词:冬季气温
过去两万年南北半球季风降水位相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大量古记录表明了近两万年来同一半球内区域季风降水同步变化,而在千年尺度上南北半球间季风降水存在显著的位相变化关系,但是驱动这一位相关系的外强迫因子和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文章利用基于通用气候系统模式开展的TraCE-21 ka试验资料,发现全强迫试验能够重现与古记录一致的南北半球间季风降水位相变化关系。并通过分析单一外强迫敏感性试验结果,明确北半球淡水注入强迫是导致千年尺度上南北半球间季风降水位相变化的主要强迫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近两万年来冰盖消融带来的北半球淡水注入增强能减弱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导致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热量输送的减少,造成的南北半球间热力差异能够减弱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的水汽输送,以及通过减弱北半球Hadley环流和向南移动热带辐合带减少北半球季风降水而增加南半球季风降水;当北半球淡水注入减弱时,变化相。因此,淡水注入量的变化调节了过去两万年来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强度和南北半球热力结构,显著影响了千年尺度上南北半球间季风降水的位相变化关系。
李倩倩曹剑赵海坤
关键词:季风降水外强迫
两广地区前、后汛期降水异常位相现象及可能机理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1961-2018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2400站中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广地区)134站逐日降水资料、英国Hadley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筛选了两广地区前汛期降水正(负)异常、后汛期降水负(正)异常的年份,即前、后汛期降水异常位相年份。结果表明,近60 a来,两广地区前、后汛期降水位相现象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存在密切联系。前汛期期间,当热带西太平洋海温为负异常时,大气对该冷源的Rossby波响应引起西北太平洋气旋环流异常,且水汽由热带西太平洋向两广地区输送并辐合,同时两广地区为水汽的湿平流区域、风场异常辐合区域,其上空受异常上升运动控制,这样的环流配置有利于两广前汛期期间降水正异常。热带西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可持续至后汛期期间,大气的Rossby波响应所致的西太平洋气旋较前汛期偏西北,两广地区为水汽异常辐散区域,同时水汽干平流且风场异常辐散,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不利于两广地区降水的产生。之亦然。
王国栋金大超陈君芝周宇欣管振宇
关键词:反位相
发生在2002/2003年前后的黄淮流域和华南夏季降水年代尺度位相突变研究
本文研究了19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夏季降水年代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华南和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在2002/2003年前后出现了一次显著的位相年代尺度突变。相比于1993-2002年,华南夏季降水在2003-2012年...
哈瑶钟中陈海山胡轶佳
关键词:夏季降水大气环流异常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南海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位相关系研究——热带海洋纬向SST梯度的作用
本文研究了1979-2012年我国东部和南海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南海夏季降水的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表现出较为典型的位相振荡特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达到20%,呈现出以长江中...
哈瑶钟中陈海山胡轶佳
关键词:夏季降水年际变化SST
文献传递
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变化位相吗?被引量:4
2013年
在研究古气候时,经常假定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变化是位相的^[1-2],即冬季风强时夏季风弱,夏季风强时冬季风弱。Zhang等^[3]和Zhou等^[4]对此提出了质疑,Yancheva等^[5-6]做了回答。一般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冬、夏季风变化总是位相的。事实上,冬、夏季风变化的关系,还要从时间尺度也就是形成原因上探讨。地球轨道尺度Shi等研究了284 kaBP以来的东亚冬、夏季风的代用资料,并与模式模拟的结果作了比较。
王绍武闻新宇黄建斌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季风变化反位相地球轨道古气候
江淮梅雨期降水南北位相分布与大气准双周振荡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1954—2005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南北位相分布(Anti-Phase Distribution:APD)和大气准双周振荡(Qu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之间的关系,诊断结果表明:(1)1954—2005年江淮梅雨APD共有16年较为显著。从1990年代开始,梅雨APD显著增强,并且表现出显著的2年和4~6年振荡周期。在降水较多的区域,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往往也较强。(2)梅雨期降水APD和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变动同属一个位相,中国东部地区的南涝北旱或者南旱北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江淮地区降水的分布类型来说明。(3)"南旱北涝"年,准双周滤波的整层水汽通量能够传播到30°N以北,同时存在强烈的水汽通量辐合从中高纬度向南传播到江淮流域。而在"南涝北旱"年,准双周的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纬度明显偏南,来自中高纬度向南传播的水汽通量辐合也不显著。(4)"南旱北涝"年降水正位相,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脊线位于22°N以北,850 hPa低频气旋的位置相对于"南涝北旱"年偏北,调节西太副高进入南海位置也偏北。南海和江淮上空的准双周垂直速度异常位置整体偏北,第3位相的上升运动和第7位相的下沉运动都位于30°N以北,南海的垂直速度异常也主要位于南海北部,而在"南涝北旱"年,准双周垂直速度异常的分布偏南。
尹志聪王亚非袁东敏谢庄
关键词:梅雨准双周振荡低频振荡水汽通量
古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位相变化吗?被引量:13
2009年
古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科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些学者认为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之间存在负位相变化关系,而另外一些学者对此却持否定态度.为此,以CCSM3模式模拟的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大暖期(MH)两个典型气候为例,从古气候数值模拟角度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与当今气候相比,LGM时期,冬季阿留申低压加深,东亚冬季风偏强;夏季太平洋高压减弱,东亚夏季风偏弱.MH时期,冬季阿留申低压和亚洲大陆高压加强,东亚冬季风偏强;夏季亚洲大陆低压和太平洋高压加强,东亚夏季风偏强.因此,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关系并非总是负相关对应,不同特征时期,东亚冬、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同.在全球偏冷时期二者具有位相关系,而在全球偏暖时期二者具有同位相关系,至少从目前的数值模拟结果来看是这样的.
周波涛赵平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数值模拟
单晶镍基高温合金DD8位相热机械疲劳后的层错被引量:3
2003年
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S在恒机械应变控制下的位相(OP)热机械疲劳(TMF)实验后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D8单品经过OP TMF后γ’沉淀相被Schockley不全位错剪切,而不是象在等温疲劳(IF)那样是被位错对剪切,经过分析得出,γ’沉淀相是被位错对还是Schockley不全位错剪切,在适当的温度下,与形变的速度和施加的应力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王跃臣李守新艾素华刘峰周丽张辉
关键词: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反位相热机械疲劳层错
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中亚干旱区与中国北部季风区降水位相特征模拟研究
彭友兵程海沈才明徐影

相关作者

哈瑶
作品数:11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热带气旋 反位相 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异常 SST
王跃臣
作品数:22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热机械疲劳 单晶镍基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 反位相 位错网
李守新
作品数:181被引量:58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属材料 循环形变 热机械疲劳 铜单晶体 抗拉强度
艾素华
作品数:40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主题:热机械疲劳 双相钢 单晶镍基高温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铝锂合金
刘峰
作品数:8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主题:热机械疲劳 单晶镍基高温合金 反位相 位错网 高温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