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6 篇“ 反思文学 “的相关文章
“反思 文学 ”再反思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新时期文学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继“伤痕文学 ”后,以农民的出路、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和命运、“公仆”的痛苦... 许晨关键词:反思文学 文化反思 历史反思 从陈季同《黄衫客传奇》入史反思 文学 史的民族国家框架 被引量:6 2022年 2011年秋冬之际,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 教研室召开了一次讨论严家炎先生提出的重论中国现代文学 "起点"的座谈会,这是我和严先生最早的接触。严先生主张将中国现代文学 的"起点",前溯到晚清黄遵宪的"言文合一"主张、陈季同的《黄衫客传奇》和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这是严先生近年最重要的论述,他将阐述这一观点的文章《中国现代文学 的"起点"问题》置于《严家炎全集》之首,可见其重视程度。在那次讨论会上,对于严先生的观点,教研室大部分老师都表示不能认同,其中尤其引起争议的是陈季同用法文写的《黄衫客传奇》(Le roman de l’homme Jaune)。 张丽华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言文合一 陈季同 黄遵宪 中国现代文学 韩邦庆 “反思 文学 ”:如何反思 ?如何可能?--重读《绿化树》《蝴蝶》 2021年 和“伤痕文学 ”一样,“反思 文学 ”的提出,也是在相关文学 作品接踵问世后不久便立即进行了清晰定义的命名行为,它由一个文学 批评的概念而迅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 史的一个知识单元。与它最初命名时的“敏锐”必然相伴的某些“草率”,如今已被自动忽略;在概念的推演过程中曾感觉“不圆融”的那些犄角,也已在“历史化”的绵掌里化为產粉。 王侃关键词:反思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蝴蝶》 伤痕文学 《绿化树》 知识单元 “反思 文学 ”:如何反思 ?如何可能?——重读《绿化树》《蝴蝶》 被引量:3 2020年 和“伤痕文学 ”一样,“反思 文学 ”的提出,也是在相关文学 作品接踵问世后不久便立即进行了清晰定义的命名行为,它由一个文学 批评的概念而迅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 史的一个知识单元。这些当机立断的命名,这些迅即抛出的概念,体现了八十年代文学 批评的勃勃生机、慧眼独具以及鹰觑鹘望般的超常敏锐。经过近四十年的“历史化”,“反思 文学 ”在我目力所及的几乎全部中国当代文学 史著中获得了默认式注册,在各种流行的中国当代文学 史教科书中永久定居. 王侃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反思文学 《蝴蝶》 伤痕文学 《绿化树》 八十年代文学 反思 文学 批评弊端 建构批评家主体性——第八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综述2019年 2018年12月16日,第八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在广东湛江岭南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岭南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和《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语言与文化论坛》编辑部、《文艺论坛》编辑部协办,岭南师范学院文学 与传媒学院承办。 史习斌关键词:文艺争鸣 反思文学 当代新诗 批评家 距离与超越:苦难经验的审美化——论80年代反思 文学 的苦难审美化(之二) 2019年 “历史之于我们只能是一种‘书写’,一种获特赦或恩准的‘记录’与书写。历史永远在‘历史’之外。”戴锦华:《犹在镜中》,第53页,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反思 文学 中对苦难的书写多数是以亲历者和见证者的纪实姿态在新时期创作的虚构性文本。在50至7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流放乡野,新时期重归文坛的知识分子,苦难书写与苦难发生二者在意识形态环境之间的巨大裂隙,在为苦难加冕的叙述中得到弥合与修补。 于慧芬关键词:反思文学 审美化 知识分子 政治运动 反思 文学 研究资料 本书选取了反思 文学 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论文数十篇, 编者以“选家”的眼光把值得发掘和发现的文献史料呈献出来, 包括《道德观念上的歌颂与谴责 - 读》随笔》《程的回顾与反省 - 论“反思 文学 ”》《主体的迷失与反思 的矫情》《浅谈... 程光炜关键词: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从小说《朗读者》看德国反思 文学 的发展 被引量:1 2018年 德国反思 文学 ,是通过文学 形式,对纳粹德国罪孽历史的一种反思 。在战后,有很多德国作家,将对法西斯罪行的披露作为进行文学 创作的任务和使命,也因此而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反思 文学 作品。反思 文学 的产生和发展,对整个德国文学 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尤其是本哈德·施克林的《朗读者》,作为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排行冠军的小说,既是对德国反思 文学 的继承,又对其后期发展产生启示,在德国反思 文学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简单阐述德国反思 文学 的产生,并通过《朗读者》来对德国反思 文学 的继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来解读德国反思 文学 的发展变化。 顾史佳关键词:《朗读者》 事件文学 理论探微--“理论之后”反思 文学 研究的重建 被引量:7 2017年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理论之后》中对曾盛极一时的各种后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文学 理论要重新回归文学 本体,要在道德和伦理等宏大问题上进行建构性的反思 。本文试图在伊格尔顿提出的"文学 伦理学"的基础上,在其理论反思 所凸显的"事件"的基础上,将吉尔·德勒兹和阿兰·巴迪欧的"事件"哲学概念结合起来,继续推进伊格尔顿对理论的反思 ,尝试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事件文学 理论。事件文学 理论关注的是作家作为事件的忠诚主体通过语言事件表现生命事件,关注的是读者作为事件的忠诚主体接受这些生命事件,通过自己的生成让它们颠覆日常生活中的规则、习惯、风俗、标准等等。因此可以说,这正是伊格尔顿所期待的"文学 伦理学"。 尹晶论八十年代反思 文学 的苦难审美化 论文借鉴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 苦难叙事研究,特别是反思 文学 苦难叙事研究的成果,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苦难的审美化,对八十年代前期反思 文学 中的苦难叙事进行研究,从叙事主体的历史生成和时代思想文化环境这一前提出发,以文本重读的方式,试... 于慧芬关键词:反思文学 苦难叙事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樊星 作品数:268 被引量:426 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当代文学 文学 传统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 新时期文学 牛学智 作品数:127 被引量:76 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文化现代性 文学 审视 小说创作 毕光明 作品数:109 被引量:135 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新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 纯文学 文学 小说 许子东 作品数:68 被引量:185 H指数:8 供职机构:岭南大学 研究主题:重读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 作家 长篇小说 王侃 作品数:88 被引量:397 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余华 女性写作 女性小说 《兄弟》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