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3篇“ 反流性胆管炎“的相关文章
NLR、RDW、PCT及IL-6联合在预测急反流胆管炎并发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指标中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在预测急反流胆管炎并发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98例急反流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发病24 h内是否并发脓毒血症分为脓毒血症组(n=37)和对照组(n=61)。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发病6 h内实验室检查以及急胆管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TG18分级)进行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ROC曲线计算NLR、RDW、PCT及IL-6各独立风险因素及四者联合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最后根据NLR、RDW、PCT、IL-6各独立风险因素及四者联合做出相应的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糖尿病、冠心病、白细胞计数(WBC)、NLR、RDW、C反应蛋白(CRP)、PCT、谷草转氨酶(AST)及IL-6方面,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RDW、PCT及IL-6是反流胆管炎并发脓毒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CT、RDW、NLR及IL-6四者联合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比单一指标要高,分别达到87.0%和86.9%;同样地,四者联合的AUC均比单一指标的要高,达到0.938。结论NLR、RDW、PCT及IL-6的升高和急反流胆管炎患者并发脓毒血症关系密切,其在预测急反流胆管炎并发脓毒血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巫泓生廖碧玲张薇曹天生嵇腾飞罗玉媚马克强
关键词:脓毒血症红细胞分布宽度白介素6
中药方剂在先天胆道闭锁Kasai’s术后反流胆管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 回顾分析中药方剂在先天胆道闭锁Kasai’s术后反流胆管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胆道闭锁Kasai’s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增加中药方剂治疗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1年内反流胆管炎发生频次、肝功能变化及营养状况。结果 研究组反流胆管炎发生频次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周肝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周、12周、6月、1年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方剂治疗先天胆道闭锁Kasai’s术后患儿,可减少反流胆管炎发生率,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杨治刘智文陈快樊纬徐美汉万颢
关键词:先天性胆道闭锁反流性胆管炎中药方剂婴儿
胃幽门离断联合胃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反流胆管炎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胃幽门离断联合胃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反复发作反流胆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安全和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3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反复发作反流胆管炎的病人资料,包括病人术前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别采用胃幽门离断联合胃空肠吻合术(A组,13例)和传统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20例)。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148.6±28.4)min vs.(188.1±32.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10.6±2.9)d vs.(13.9±3.1)d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血病人例数(3例vs.5例)及住院费用[(44876.3±9736.0)元vs.(51322.5±11849.1)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成功率92.3%(12/13),B组治疗成功率95.0%(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生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反复发作反流胆管炎的病人,采用胃幽门离断联合胃空肠吻合术不仅具有胆管空肠吻合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傅子轩杨俊彭建东廖雯俊李恩亮邬林泉
关键词:反流性胆管炎胆管空肠吻合术
腹腔镜与开放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反流胆管炎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放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反流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2例反流胆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59例)和开放手术(开放组,6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疗效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4.5±59.4)min vs.(236.1±64.3)min,P=0.247],而在术中出血量[(61.0±15.2)mL vs.(185.2±35.1)mL,P=0.03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0.8)d vs.(4.0±1.2)d,P<0.01]、住院时间[(8.2±2.8)d vs.(11.5±3.8)d,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再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病例。腹腔镜组发生胆瘘8例,术后消化道出血3例;开放组发生胆瘘5例,消化道出血4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2~48个月,所有病例症状消失且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反流胆管炎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且未增加并发症。
刘毅尹新民周卫吴一飞李云峰何翔宇廖春红
关键词: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反流性胆管炎
超敏C反应蛋白在反流胆管炎胆汁病原菌构成中的作用
2016年
目的了解反流胆管炎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胆汁病原菌构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该院诊治的反流胆管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血培养和药敏分析,并检测患者hs-CRP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率、血培养阳率、hs-CRP和白细胞计数阳率分别为100.00%、39.71%、82.35%和63.24%,不同指标检测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细菌81株,其中革兰阴菌(G-菌)62株(76.54%)、革兰阳菌(G+菌)19株(23.46%),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27%)、肺克雷伯菌(19.75%)和粪肠球菌(12.35%);G-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最高,其次分别为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阿米卡星;G+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结论 hs-CRP是诊断反流胆管炎的有效指标之一,胆汁病原菌种类繁多,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杨晓蓉李芙梅
关键词:胆管炎胃食管反流C反应蛋白质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清热利胆方联合西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反流胆管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清热利胆方联合西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反流胆管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6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头孢呋辛钠1.5g/次,2次/d或左氧氟沙星0.2g/次,2次/d,奥美拉唑40mg/次,1/d,还原形谷胱甘肽1.8g/次,1次/d,并予补充电解质、补充维生素、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效差时结合静脉血培养药敏调整抗生素。治疗组28例清热利胆方(金钱草30g,茵陈15g,芒硝冲服10g,生大黄后下8g,威灵仙、郁金、白芍各10g,柴胡8g,枳实10g,山栀子12g,黄芩15g,甘草8g;脾胃亏虚加白术、薏苡仁;热毒炽盛加石膏、知母、牡丹皮、黄连;气滞血瘀加川楝子、延胡索、红花、丹参;肝肾阴虚加生地、旱莲草、女贞子;久病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内热加青蒿、地骨皮、天花粉、淡竹叶),水煎400m 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转肽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56例出院后6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2%;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3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转肽酶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56例出院后6月随访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胆方联合西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反流胆管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王瑛
关键词:反流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头孢呋辛钠对症治疗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自制抗返流瓣支撑管在胆管手术中预防反流胆管炎的应用体会(附47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胆管肿瘤、胆管结石和胆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等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中,大多数的胆管疾病需要行胆肠吻合术,虽然,对于一个肝胆外科医生来说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是,胆肠吻合术后发生反流胆管炎的患者屡见不鲜,反复的寒战、高热,严重影响这一类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本文总结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胆管手术患者,术中将自制抗返流瓣支撑管植入胆肠吻合口,有效的减少了反流胆管炎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张晓辉卢文献王锦波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反流性胆管炎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反流胆管炎中的临床诊疗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CRP)水平在反流胆管炎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反流胆管炎的患者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培养、胆汁细菌培养检查,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 d血清PCT、CRP及血白细胞(WBC)值;比较各项指标治疗前的检测阳率的差异以及PCT、CRP和WBC值治疗前后的变化,根据患者感染是否控制分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CRP和WBC治疗后/治疗前比值与感染是否控制的关系。结果:治疗前PCT、CRP、WBC、血培养、胆汁培养阳检测率分别为92.5%、87.5%、57.5%、25.0%、100.0%,PCT与CRP的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但均明显高于WBC和血培养(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PCT、CPR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血WBC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PCT比值对感染控制的判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95%CI=0.724-0.929,P〈0.001),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7.5%,CPR为0.764(95%CI=0.644-0.883,P〈0.001),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60.5%,而WBC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水平是诊断反流胆管炎的敏感指标,两者的变化对判断反流胆管炎患者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杰彭海峰王存富戴璟瑜鲍兴都敏张环
关键词:胆管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原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反流胆管炎中的诊治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反流胆管炎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30例反流胆管炎患者行血培养、胆汁细菌培养检查,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细胞(WBC)值,比较各项指标的阳率并分析PCT、CRP和WBC的比值变化与感染是否控制的关系.结果 PCT的阳率为96.67%,CRP的阳率为93.34%,WBC的阳率为70.00%,血培养的阳率为40.00%,胆汁培养的阳率为100%.其余4种检查阳率均高于血培养阳率(P <0.05);PCT、CRP、胆汁培养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55),但均高于WBC的阳率(P<0.05).治疗前后,PCT及CR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P<0.001),WB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2).PCT比值对感染控制的判断优于CRP,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 CI:0.687 ~1.007,P=0.010),其判断感染控制的阈值为0.847(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3.3%).结论 PCT的检测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反流胆管炎诊断中是一个灵敏度很高的症指标,同时PCT比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感染是否控制.
戴璟瑜
关键词:降钙素原反流性胆管炎
血清降钙素原在EST术后反流胆管炎胆汁病原菌构成改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反流胆管炎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并重点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在行EST后反流胆管炎患者胆汁病原菌构成改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27例在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行EST后发热的患者,对其中85例确诊为EST后反流胆管炎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检测所有行EST后发热患者的血清PCT浓度、白细胞(WBC)总数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 85例行EST后反流胆管炎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阴杆菌65株(69.9%)、革兰阳菌25株(26.9%)、真菌3株(3.2%)。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碳青酶烯类、三、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高,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敏感低。PCT、WBC、CRP检测结果显示,PCT检测最佳阳临界值为0.25 ng/ml,此时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66.7%;WBC检测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0.09×109/L,此时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50.0%;CRP以77.35 mg/L为最佳阳临界值,此时敏感度为81.0%,特异度58.3%。结论血清降钙素检测是行EST后反流胆管炎诊断的有效指标,EST后反流胆管炎胆汁病原菌种类繁多,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张天辉戴璟瑜
关键词:反流性胆管炎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降钙素原胆汁药敏实验

相关作者

王琦
作品数:118被引量:391H指数:9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医学微生物学 小鼠 实验教学 肝癌 鹅绒藤
郑珊
作品数:370被引量:1,519H指数:1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胆道闭锁 新生儿 儿童 小儿外科 婴儿
张晓琼
作品数:13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胆管结石 再灌注期间 胆结石 胆管狭窄 胆道外科手术
嵇勇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阜宁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 直肠癌 右半结肠癌 胆管癌栓 肝细胞
李洪光
作品数:1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ROUX 胆管空肠吻合 肝外胆道 肝门胆管狭窄 反流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