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7 篇“ 发酵阶段 “的相关文章
天山北麓葡萄酒苹乳发酵 阶段 乳酸菌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2025年 利用改良MRS培养基和模拟葡萄酒培养基,从新疆天山北麓赤霞珠葡萄醪和自然苹乳发酵 的葡萄酒中筛选出10株疑似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同源性分析等,初步确定其归属于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Lactococcus lactis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通过对各菌株苹果酸降酸性能比较,发现5株菌具有一定苹乳发酵 能力,并对菌株酿酒耐受性分析,发现菌株MR-1在16%体积分数乙醇、17℃发酵 温度和70 mg/L SO_(2)质量浓度条件下仍表现较强的耐受性,略优于商业菌株FM1。向酒精发酵 结束后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添加MR-1菌株(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结果显示葡萄酒样中L-苹果酸含量下降了2.368 g/L,L-乳酸含量上升了1.08 g/L,显示出较好的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 效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产区特色本土乳酸菌改善葡萄酒的酸度,提升葡萄酒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宁 王元健 武运 张志东 达菊庆 马文瑞 黄文书 陈星 张文昊关键词:葡萄酒 乳酸菌 苹果酸-乳酸发酵 降酸 不同发酵 阶段 低温大曲中真菌菌群多样性解析 2025年 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 阶段 低温大曲的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探究低温大曲发酵 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从入库前到拆曲,低温大曲中真菌菌群的超1指数和香农指数分别从156和2.90上升至376和4.29,均依次在上霉、起潮火和潮火阶段 出现显著提升(P<0.05)。马氏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潮火阶段 之前,各阶段 的低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各不相同,而在潮火阶段 之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低温大曲发酵 过程中共注释到9个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丰度>1.0%),包括覆膜孢酵母菌属(Saccharomycopsis)、威克汉姆酵母菌属(Wickerha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等,入库前,以Wickerhamomyces和Saccharomycopsis为主;上霉后,以Saccharomycopsis和根霉菌属(Rhizopus)为主。整个发酵 过程中的核心类群由Wickerhamomyces、Saccharomyces和汉逊酵母菌属(Hanseniaspora)等组成,而入库后的特有类群主要由Rhizopus和Saccharomycopsis等组成。由此可见,上霉、起潮火和潮火阶段 对低温大曲中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潮火阶段 对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的稳定亦有着积极影响。 李俊薇 侯强川 李斯琳 项云 董孝元 郭壮 李良关键词:发酵过程 真菌 演替 酵母菌混合发酵 乳清液及其乙醇发酵 阶段 工艺优化 2024年 选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CGMCC13907(以下简称马氏酵母CGMCC13907)和酿酒酵母AS2.119为混合发酵 剂发酵 乳清液制备乳清醋,并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PBD)和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优化乙醇发酵 阶段 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发酵 阶段 的最优工艺为马氏酵母CGMCC13907接种量4.0×10^(6) CFU/mL,酿酒酵母AS2.119接种量4.5×10^(6) CFU/mL,发酵 时间151 h,发酵 温度40.0℃,发酵 pH值5.6,姜粉用量0.09 g/100 mL,在此条件下,发酵 液中乙醇浓度可达8.70%vol,比优化前增加了56.2%。因此,选用马氏酵母CGMCC13907结合酿酒酵母AS2.119混合发酵 乳清液,可有效解决乳清醋制作过程中的乳糖发酵 难题,并获得较理想的乙醇浓度。 玛丽娜 敖日格乐 斯木吉德 陶羽关键词:乙醇发酵 醋酸发酵 阶段 添加不同类型高温大曲对食醋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该研究将白曲、黄曲、黑曲3种不同类型的高温大曲拌入醋醅进行醋酸发酵 ,制备固态发酵 食醋。采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比较成品醋中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 阶段 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高温大曲均能够提高成品醋的总酸和有机酸含量,主要表现为乳酸和乙酸含量的提高,添加白曲的提升效果最佳;同时,HS-SPME-GC-MS显示3种不同类型高温大曲的添加均能丰富成品醋的挥发性风味,OPLS-DA筛选出38种具有重要差异的挥发性化合物,并且添加黄曲和黑曲的成品醋的挥发性化合物与对照组成品醋的差异更明显;此外,感官评价表明醋酸发酵 阶段 添加高温大曲能改善成品醋的风味品质,添加黄曲的效果最佳。该研究证实了在醋酸发酵 阶段 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高温大曲可以改善固态发酵 食醋的风味品质,为食醋产品的开发和风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马嘉艺 黄浩伦 刘孟春 熊羊城 张晓娟 柴丽娟 陆震鸣 许正宏关键词:食醋 高温大曲 醋酸发酵 挥发性化合物 工业规模干红葡萄酒酒精发酵 阶段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葡萄酒香气品质影响研究 葡萄酒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发酵 产品,其香气受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尽管近年来关于葡萄酒发酵 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有所报道,但在工业发酵 规模的条件下,关于葡萄酒酒精发酵 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研究仍然相... 马玉雯关键词:葡萄酒 酒精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大红浙醋酒精发酵 阶段 非酿酒酵母产香机制研究 2024年 为了探讨非酿酒酵母在大红浙醋酒精发酵 阶段 的产香机制,以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酒曲(JQ)、酿酒酵母SHQ630单独发酵 为对照组,非酿酒酵母(弗比恩毕赤酵母(Pf)、耐热克鲁维酵母(Kt)、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k)、扣囊复膜酵母(Sf))单独发酵 为实验组,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其还原糖代谢能力,失重法测定CO_(2)生成能力,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对菌株的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 过程中,菌株SHQ630产乙醇能力最强,菌株Pf、Kt及Pk的产乙醇能力与菌株Sc和酒曲(JQ)相当,菌株Sf产乙醇能力最弱。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f和Pk耐酸性较好,菌株Pf和Kt乙醇耐受性较好。GC-MS结果表明,菌株Sf、Pk、Pf及Kt发酵 液分别共检出挥发性风味成分24种、18种、13种、10种,菌株Pk产酯种类最多(10种)、产醇最高(12.43 mg/L),菌株Pf产酯最高(10.64 mg/L)。结果显示,非酿酒酵母能够提升大红浙醋酒精发酵 阶段 风味的丰富性和芳香性。 倪嘉迎 朱玲 王凤军 修雨 张越 姚云平 赵国忠关键词:风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 阶段 样香气组分 2024年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 阶段 样香气组分。方法以西双版纳、大理、临沧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发酵 阶段 样为研究对象,采用HS-SPME-GC-MS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香气成分变化规律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结果研究共检测出9类120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醇、酮、醛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通过相关性分析,普洱茶(熟茶)关键香气物质形成阶段 是西双版纳和临沧0(开始发酵 )~28 d(四翻),大理是14(二翻)~42 d(发酵 结束)。普洱茶(熟茶)关键香气物质形成西双版纳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对其普洱茶陈香形成贡献较大;大理普洱茶是(E,E)-2,4-壬二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雪松烯等,对其陈香、药香形成具有较大贡献;临沧普洱茶橙化基丙酮、β-环柠檬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对其木香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结论不同产地原料发酵 普洱茶其香气组分、香气物质转化关键阶段 、主要贡献香气物质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王清艺 熊梦钒 涂青 田迪 周小慧 马晨阳 陈宁 李亚莉 周红杰关键词:普洱茶 发酵 香气成分 雪茄烟叶晾制和发酵 阶段 微生物与代谢物变化研究 张晴响应面法优化芡实醋酒精发酵 阶段 工艺条件 2023年 为了提高芡实醋酒精发酵 阶段 的酒精产量,向酶解后的芡实浆中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 ,利用响应面法探索酒精发酵 阶段 的工艺条件,并构建响应值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最终获得芡实醋酒精发酵 阶段 最佳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添加量10g/100mL,接种量0.40%,发酵 温度31.0℃,发酵 时间3.0d,pH5.6,此时芡实醋酒精发酵 液酒精度为(8.09±0.05)%.研究结果可为芡实醋醋酸发酵 阶段 的研究及后续保健饮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戴缘缘 谢小花 陈静 肖陆飞 安晓婷关键词:响应面法 酒精发酵 山西老陈醋和怀仁醋酒精发酵 阶段 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为了探明山西老陈醋酿造工艺和怀仁醋酿造工艺对细菌菌群的影响,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种工艺酒精发酵 阶段 样品(分别编号为S和X)的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样品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更高。两种工艺酒精发酵 阶段 样品的细菌菌群组成差别较大,与S样品相比,X样品中相对丰度较高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均增多,片球菌属(Pedi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泛菌属(Pantoe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非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均减少。导致两种工艺酒精发酵 阶段 样品有显著差异的细菌在S样品中为片球菌属、明串珠菌属、链霉菌属和泛菌属,在X样品中则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乳球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杆菌属、泛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与其他物种联系紧密。 杨玲 刘春 彭佳伟 郭旭凯 段冰 邵强 郭睿 温贤将 王琪关键词:山西老陈醋 酒精发酵 多样性
相关作者
胡永红 作品数:304 被引量:859 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链霉菌 发酵液 蜡样芽孢杆菌 中心登记 发酵 杨文革 作品数:199 被引量:259 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链霉菌 发酵液 蜡样芽孢杆菌 中心登记 安来霉素 李海波 作品数:250 被引量:835 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引物 香菇 分子 油茶良种 樱花 魏海龙 作品数:223 被引量:739 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引物 香菇 食用菌 发酵产物 菌种 陈启和 作品数:359 被引量:796 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氨基甲酸乙酯 赤藓糖醇 甘露糖 黄酒 白桦脂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