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篇“ 变性肺病毒“的相关文章
苏州地区呼吸道患儿感染人类偏病毒的回顾性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人类偏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人类偏病毒,回顾性分析苏州地区六年来人类偏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17828例患儿共检出人类偏病毒感染1184例,阳性率为6.44%,男、女童感染率分别为6.79%和6.38%。结论男、女童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前儿童感染率要高于学龄期儿童。
黄明元邵雪君朱宏
关键词:住院变性肺病毒
2009-2011年杭州地区儿童人类偏病毒感染状况及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类偏病毒(hMPV)感染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杭州3家医院儿科门诊、重症监护室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咽拭子351份、鼻咽吸取物9份、气管吸取物8份、痰液4份,共372份标本。提取总核酸,用RT—PCR扩增hMPV的核蛋白(N)基因片段,取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扩增阳性的标本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培养hMPV,同时,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其他病毒共感染情况。结果372份患儿标本检测hMPV的N基因阳性42份,检出率为11.2%。男性患儿hMPV阳性率为11.5%(26/226),女性患儿为10.9%(16/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26,P〉0.05)。感染患儿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4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4个月。取15份RT—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均为B1亚型,与广东株GD165相似度为98.1%~99.5%,与北京株BJ1897相似度为87.8%~89.2%。hMP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同感染率为45.2%(19/42),其中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共同感染检出率最高,为26.1%(11/42)。结论杭州地区部分儿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hMPV为单一基因型,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存在共同感染的现象。
寇宇于新芬潘劲草李钧文艳苹周银燕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变性肺病毒基因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新发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儿童新发呼吸道病毒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根据人类偏病毒、冠状病毒HKU1、冠状病毒NL63、人博卡病毒、KI多瘤病毒和wu多瘤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确定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优化引物和探针的组合浓度,通过检测具有类似临床症状的其他病原体的标本评价该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构建质粒标准品用于分析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对2009至2012年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湖州市中心医院收集的32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这6种新发呼吸道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或分别对其进行检测。体系中筛选的引物和探针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并优化出适合的引物探针组合浓度,灵敏度分析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数/μl,重复性分析中批内变异系数(CV)为1.2%~3.4%,批间CV为0.08%~0.85%,均小于5%。322份临床标本中,人类偏病毒阳性17份,阳性率5.28%,人博卡病毒9份,阳性率2.80%,未检到冠状病毒HKU1、冠状病毒NL63、KI多瘤病毒和WU多瘤病毒。结论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性和特异度高等特点,并且能实现多种新发病毒同时并行检测,可为儿童呼吸道新发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技术支持。
翁学军张甦杜英沈霞萍袁新华程红玲李刚邢建明
关键词:变性肺病毒冠状病毒属荧光儿童
2007—2011年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人偏病毒的流行状况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人偏病毒(hMPV)在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1年2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住院儿童的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aspirates,NPA)样本2613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MPVM基因,将阳性PCR扩增产物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的hMPV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613份标本中hMPV阳性检出数135例,检出率为5.2%,男女之间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8.007,P=0.003),hMPV阳性检出患儿的年龄以1岁以内多见(63.2%)。hMPV阳性检出率在春季呈现高峰,从检出季节分布显示A2b型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行,而B2型主要在春夏季流行。135例hMPV长沙株分为A型和B型两个主要的基因型,其中A2b亚型在2007--2008年为优势流行型别,2009--2010年A2b和B2型共同流行,B2亚型在2011年呈优势流行型别。135例hMPV检出阳性患儿中有66例(48.9%)存在混合病毒感染,其中与HBoV混合检出率最高。结论长沙地区部分儿童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且阳性检出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以下,男多于女,主要流行季节在春季,A2b型和B2型优势基因型在长沙地区共同流行,与其他病毒混合检出率较高。
赵辛张兵段招军谢志萍高寒春肖霓光钟礼立周琼华张菲张静曹长青
关键词:变性肺病毒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
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人偏病毒的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比较Q-RT-PCR法与直接荧光免疫法对诊断hMPV的价值.方法 收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的患儿共1 283例,分离hMPV阳性病毒株,进行测序并与荷兰分离株NLD00-1进行序列比对.根据本地区流行的hMPV病毒株序列设计hMPV特异的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建立应用TaqMan探针的Q-RT-PCR方法.用负压吸引的方法采集鼻咽分泌物标本,标本分别用Q-RT-PCR和FITC标记的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直接荧光免疫法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McNemar test一致性检验.结果 1283份标本同时进行Q-RT-PCR和直接荧光免疫法两种方法检测,Q-RT-PCR法检出59例阳性,直接荧光免疫法检出55例阳性,两者同时为阳性者52例,Q-RT-PCR法阳性而直接荧光免疫法阴性7例,Q-RT-PCR阴性而直接荧光免疫法阳性3例.如果以Q-RT-PCR法结果为金标准,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94.5%,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性为99.2%.McNemar test一致性检验,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P>0.05).结论直接荧光免疫法对hMPV临床诊断价值接近于Q-RT-PCR.
苗正友徐营李平
关键词:变性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人偏病毒基因型双重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不同基因型hMPV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不同基因型的hMPVG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A、B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在一次双重PCR反应中根据扩增产物大小鉴别不同基因型。用该方法鉴别37份hMPV阳性的临床标本的基因型。结果用hMPVG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型引物进行PCR反应,对已知的hMPV阳性标本直接进行分型得到的扩增产物大小易于区分;对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无非特异扩增,显示引物特异性良好。对37份临床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0份A基因型分型结果与M基因测序分型结果一致,17份经M基因测序分型为B基因型的阳性标本中有14份与M基因测序分型结果一致,3份未得到扩增产物从而不能分型,总符合率为91.9%[(20+14)/37]。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可以鉴别不同基因型的hMPV的RT—PCR方法。
王芳朱汝南钱渊邓洁孙宇赵林清廖斌黄荣研
关键词:变性肺病毒基因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人偏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和小鼠免疫反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构建人偏病毒(hMPV)DNA疫苗,小鼠免疫后评价其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方法利用PCR方法,从hMPV的cDNA中扩增融合蛋白FATM(缺失跨膜区)基因和基质蛋白M基因,构建DNA疫苗pcDNA3.1His.FATM和pcDNA3.1His—M,瞬时转染后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F、M蛋白表达。疫苗肌内注射免疫小鼠,ELI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检测血清IgG抗体和小鼠脾细胞CTL水平。结果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证明构建的疫苗可表达FATM和M蛋白。pcDNA3.1His—FATM单独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为1:44;与pcDNA3.1His-M联合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为1:64。ELISPOT检测证明,联合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产生IFN.7的效应CD8+T细胞数为42±8.9,高于单独免疫组32±7.4的水平。结论DNA疫苗pcDNA3.1His—FATM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与pcDNA3.1His-M联合免疫,可以提高免疫水平。
刘文培郑丽舒段招军谢志萍张骞张万菊侯云德
关键词:变性肺病毒疫苗DNA免疫抗体生成
2006—2007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类偏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临床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人类偏病毒(hMPV)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呼吸科470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MPVN基因,随机挑选部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702例标本中,检测到376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8%;2006,2007年hMP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7.6%。hMPV检测阳性率分别在1、2、3月和11、12月呈现高峰,hMP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56个月,376例hMPV感染患儿中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12例(3.2%);喉炎8例(2.1%);毛细支气管炎102例(27.1%);炎210例(55.9%);哮喘急性发作44例(11.7%)。20份hMPVN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断与GenBank中hMPV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1)苏州地区部分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2)全年均存在hMPV感染,流行高峰在冬春季。(3)hMPV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
王宇清季伟陈正荣丁云芳邵雪军季正华徐俊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变性肺病毒儿童
人类偏病毒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2009年
人类偏病毒(hMPV)是一类新近发现的病毒,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可以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目前研究发现,hMPV感染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越来越广,且在儿童中感染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对hMPV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查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余必信潘家华倪陈
关键词:变性肺病毒呼吸道感染儿童偏肺病毒
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偏病毒的感染调查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患儿人类偏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情况,分析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M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为hMP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依据。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某医院的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急性呼吸道患儿中采集521份鼻咽拭子标本,提取总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MPV的核蛋白(N)基因的213个核苷酸片段,对16份强阳性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同时对采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1份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后,共有39份标本为N基因阳性,检出率为7.49%,hMPV发病高峰期在10月和4月份,对N基因进行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与北京株BJ1897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与泰国AY550156株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7%,基因型别以B型为主。结论广州地区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hMPV感染是原因之一,且以6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为主,但不同性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hMPV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咽痛、卡他症状、部影像学改变等,其中大部分患者表现有高热和咳嗽,且有41.03%的hMPV患者合并感染其他呼吸道病毒
邹丽容莫艳玲吴德方苓李晖陈秋霞黄平邓小玲柯昌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变性肺病毒核蛋白类

相关作者

朱汝南
作品数:203被引量:1,855H指数:25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人偏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王芳
作品数:171被引量:1,717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 人偏肺病毒 呼吸道感染
邓洁
作品数:155被引量:1,840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 呼吸道感染
钱渊
作品数:331被引量:3,005H指数:32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轮状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
杨锡强
作品数:472被引量:3,395H指数:2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 川崎病 哮喘 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