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8篇“ 叙事形式“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叙事形式及意义
2025年
人工智能叙事(AI Narrative)可以根据理性与想象的融合程度被划分为四种叙事:科学化叙事、媒介化叙事、科幻化叙事与诗意化叙事。科学化叙事中科学理性最强、技术想象最弱;媒介化叙事中实用理性最强、媒介想象最强;科幻化叙事中则科学理性较弱、技术想象最强;诗意化叙事中科学理性适中、技术想象适度。四种叙事之间的界限并不泾渭分明,而是彼此融并,有着共同的指向。人工智能叙事不仅使得人工智能具有意义,而且使得人工智能与当代文化进行有效融合。
杨庆峰
融合新间的时间叙事形式及语言
2024年
从经典叙事到数字叙事,叙事的内涵与特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问题需要综合多种理论视角加以研究,而一种可能的研究进路便是回到原点,即重返叙事学的基础命题——时间,从时间叙事这里寻找答案。基于此,本文立足数字叙事学的理论视角。
刘涛薛雅心
关键词:叙事形式叙事学研究进路
《长安三万里》叙事形式的创新
2024年
2023年暑期档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总票房超过18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仅次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动漫电影。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3分,表明它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但同时,这部电影遭到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它篡改历史,洗白高适,贬低李白。本文认为,这种“篡改”是电影创作者有意为之,体现出其对电影叙事形式的积极探索。
陈晓润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暑期档电影叙事动漫电影叙事形式
性别形式分析何以可能及如何表现——评孙桂荣《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女性文学研究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对主题意蕴、人物形象、性别意识等文学内容层面的解读一直是女性文学的主要研究路径,而对立足叙事形式的研究则相对匮乏和单薄,如何从叙事人称、视角、结构、语言、修辞等层面展开性别形式分析亟待得到学者关注。孙桂荣教授的《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以下简称《社会性别研究》)是第一部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新时期到新世纪的女性小说叙事形式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辩证分析的专著,其关注性别形式分析的研究理路,批判性地借鉴了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自觉方法论意识,对女性文学研究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价值。
朱妍
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叙事人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题意蕴叙事形式
回归意图的形式传达——《南方的岸》中的时间叙事形式分析
2024年
本文旨在探明文本形式所传达的意义,采用叙事学中叙事时间的相关理论对《南方的岸》进行深度分析,以发现在文本明面的叙事内容之外,形式本身也在传达着更为潜隐的意义。现当代文学研究有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而这可能会导致对文本复杂性的忽略,从而对文学史乃至文学与社会的互动形成简单化的理解。对文学史上各个时代的文本群的分析有赖于对具有代表性的单个文本的分析。《南方的岸》是一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文本,其形式足够精巧复杂,但当下缺少对其进行的充分研究。它在时间叙事形式方面非常独特:文本把过去镶嵌在现在的时间格局,实际达成的是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覆盖的功能;过去记忆自我和现在体验自我的并置达成的是凸显过去意义的功能;抒情与思索、议论等叙述干预的表达是为了赋予不同的时间段落以不同的色彩。通过对文本时间叙事形式功能的分析会发现,文本以形式达成的意义指向了对过去的回归。
雷亚平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形式与女性形象建构——以《克拉丽莎》和《汤姆·琼斯》为例
2024年
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杰出代表,前者以书信体小说开创了新的文学高度,后者则以其“散文体史诗”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英国社会景象。理查逊运用书信体叙事突出了克拉丽莎的内心情感和道德挣扎,强调了个体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而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则通过全知叙事的广阔视角,更注重苏菲娅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影响,创造了更为多元和综合的女性形象。2种叙事形式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各有优劣,前者可能导致对人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后者则有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和扁平化。这2种叙事形式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观念和道德标准,为18世纪的女性形象呈现了多元和丰富的视角。理查逊通过克拉丽莎的遭遇关注女性在道德和社会规范中的地位,呼吁关注妇女权益和尊严,并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提出了质疑;而菲尔丁则通过女性形象对18世纪社会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进行了犀利的讽刺和批判。
李菊
关键词:全知叙事女性形象《汤姆·琼斯》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像叙事形式研究
2024年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像叙事形式同传统影像叙事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文从技术更迭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像叙事形式的三个特征:文本内容去中心化、银幕形象微小化、情节结构开放化,最后对人工智能影像下的影像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与反思,从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下,影像的叙事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认知路径参考。
孙瑞遥
关键词:叙事形式人机协同
叙事形式与伦理指向:评《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价值研究》,兼论形式文化批评的基本范式
2024年
文学的叙事形式和意义指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贯穿从古至今文学批评史的每一阶段。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 BC-322 BC)在《诗学》(Poetics,335 BC)中把悲剧视为对行动的模仿,并强调悲剧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他同时也认为悲剧能够影响接受者的情感反应,对其产生“净化”的效果(亚里士多德64)。
李亚飞
关键词:文学批评史《诗学》悲剧结构叙事形式情感反应
短视频叙事形式对地区形象重塑的影响研究
2024年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短视频已成为传递信息与情感、塑造社会文化和地区形象的重要媒介。文章探讨短视频叙事形式在地区形象认知与情感认同中的作用机制,尤其关注叙事深度和情感内容如何通过情感卷入影响观众对地区形象的评价。文章基于叙事认同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采用文本编码与情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TikTok和YouTube平台上与山东相关的短视频及其评论的叙事类型和情感倾向,并进一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叙事深度和情感内容对地区形象认知和情感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情感卷入在叙事深度与地区形象认知之间、情感内容与情感认同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短视频中的情感卷入不仅加深了观众对地区形象的认知,还增强了情感认同。基于这一发现,文章提出政府、旅游机构及短视频创作者应注重叙事深度与情感内容的结合,通过优化视频内容增强观众的情感卷入,进而有效塑造和传播地区形象的建议,旨在为地区形象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尽管本研究提供了关于短视频叙事形式在地区形象传播中的重要见解,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可扩展至其他平台和多模态数据下进行验证,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苗晶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可能世界中的“现实”: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形式及语言被引量:4
2024年
互动性是数字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互动技术在叙事中的嵌入,从根本上改写了经典叙事赖以存在的结构问题,由此引发了叙事学的数字转向。互动性,沿着叙事语义和叙事规则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叙事性的内涵。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交互界面这一特殊的程序装置。界面既是信息存在的居所,亦是互动发生的条件,其在叙事可供性维度上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关系。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主要沿着路径互动、情节互动和环境互动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便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及实践。在路径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遍历”这一技术方案,打开了被折叠的可能世界,并以此为认识方法,抵达未知的现实世界;在情节互动维度,互动叙事通过对时间的自主“操控”以及对空间的自由“转换”,使得基于互动的故事建构成为可能;在环境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普适计算的理念与实践,将叙事搬到了现实环境之中,使得环境本身成为一种界面,从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成模式。
刘涛曾宪博
关键词:融合新闻

相关作者

张开焱
作品数:122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研究主题:创世神话 小说 巴赫金 夏人 创世
陈林侠
作品数:205被引量:68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当下 电影 国家形象 叙事
刘涛
作品数:182被引量:2,258H指数:3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融合新闻 视觉修辞 视觉 修辞分析 修辞
张军府
作品数:15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叙事伦理 知识分子题材 长篇小说 《秦腔》 边缘人
刘绍信
作品数:24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聊斋志异》 叙事 重读 叙述者 小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