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1篇“ 口头传统“的相关文章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与文化新形态
2024年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融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谜语、谚语、隐语于一体。在千年说唱的世事变迁中与藏民族古老苯教“仲”“德乌”“苯”的口头传统互为指涉、一脉相承。史诗艺术文化新形态的迅速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不同时代人们对远古的集体记忆、对千面英雄的想象虚构勾勒得更加丰富、复杂、多元、立体,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交流。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系中,格萨尔文化遗产立足本土“口头传统”,开启与世界新的接轨与对话,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和艺术文化新形态正在经历革故鼎新的蜕变与转换。
丹珍草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
口头传统的程式化叙事——基于西部苗语史诗《讲给孟》的文本分析
2024年
作为民间仪式上演述的口头传统,史诗依靠歌师代代口耳相传,形成特定的程式与韵律。歌师演述时根据主题的变化,运用相对固定的词、片语和传统句法,灵活把握史诗的可变项与不可变项,在短时间内顺畅地组合诗句。除了单纯的文本记忆,歌师需要长期的实地演习,把那些沉潜的故事型式运用到更大的语义群里,形成互相关联的叙事单元与故事范式。在口头程式理论的应用研究中,探究出了史诗创造、改编和逐渐定型的形成过程,发现了歌师为何能从容演述宏大长篇史诗的内在因素。
王星虎
关键词:史诗口头程式
口头传统规约下的《水浒传》叙事
2024年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口头传统与《水浒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口头传统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民间素材和生动的口语特色,使作品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和力。同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传达的道德观念也离不开口头传统文化的影响,展现了对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和人性探究的深刻思考。该文通过对《水浒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也能拓展人们对口头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挖掘和传承《水浒传》及口头传统的价值,让这部经典作品在当代文化中继续发扬光大。
唐祥光
关键词:《水浒传》口头传统叙事结构道德观
云南口头传统中的“兄弟祖先”记忆与叙事
2024年
云南各民族的“兄弟祖先”口头传统与“同源共祖”的民族记忆一脉相承、相互递进,包含了各民族对于本民族及周边其他民族的形成、发展、变迁的想象建构和对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朴素解释,对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的现实的理解认识提炼浓缩为“兄弟祖先”的口头叙事传统,并通过“兄弟祖先”这一凝聚群体的表征符号强化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杨甫旺杨杨张玫
关键词:口头传统
创立口头传统研究中国学派的新范式:以交流诗学为例
2024年
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国活态口头传统的理论模型,交流诗学的主旨在于更新人类口头艺术的研究方法,其一方面延续了20世纪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发生的语言转向对于当代民俗学研究方法的视域拓展——以演述为中心的范式转换以及聚焦小群体内部艺术性交流之民俗概念的当代重构;另一方面也从语言学特别是言语研究的理论发展中获得理论动力,将交流的维度引入口头诗学并进一步拓展了既有人类口头艺术的综合性研究传统。在此基础上,经由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活态口头传统的民族志研究和比较研究,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与作为诗学的交流行为这一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均得到了有益拓展与补充。
朱刚
关键词:民俗学语言学
地方性的口头传统:基于“口头程式理论”的田林县北路壮剧分析
2023年
田林县北路壮剧起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旧州镇,它运用方言俚语演唱,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是壮族人民所特有的表演艺术,也是活形态的口头传统。这一口头传统的唱词和展演的典型场景带有程式化的特点,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民间信仰和传统价值观,正因如此,北路壮剧至今仍长盛不衰,活跃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
王佳玮
关键词:北路壮剧口头程式理论口头传统
博物馆语境中的民族口头传统:场景化与可视性叙事
2023年
博物馆作为媒介,可使民族口头传统得到场景化的展示,获得可视性的叙事路径。博物馆可以运用自身机构优势凸显口头传统中的“人”以及博物馆中的“人”,从而更加活态的展示与传承口头传统。通过博物馆语言特有的释读方式和转译手段,将民族传统文化更加鲜活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彰显博物馆在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陈蜀西
关键词:博物馆民族传统文化
口头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儿童戏剧《马兰花》为例
2023年
《马兰花》是儿童戏剧中的精品,也是我国口头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用心用情在儿童戏剧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艺精品,是时代赋予儿童戏剧工作者的使命。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戏剧《马兰花》用60余年来的2000多场演出,较好地践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在国内外参与的多个戏剧节的展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
白帆
关键词:口头传统民间故事儿童戏剧《马兰花》
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演述探析
2023年
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系统。本文以口头传统演述艺人为中心,分析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对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际作用与影响,阐释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在实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能动作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牢不可破的大家庭。研究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过程,挖掘其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布沙热木·依明
关键词:口头传统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凝聚力情感态度团结互助
《仰阿莎》口头传统与作家文本的比较研究
2023年
在贵州黔东南剑河县,流传着苗族女神仰阿莎的神话传说,2017 年,苗族作家麻勇斌根据仰阿莎神话传说改编成作家文本《仰阿莎》。经过对口头传统与作家文本《仰阿莎》的比较,两者间存在着思想主题与艺术形式上的差异,其中,艺术形式包括语言风格和话语模式。从上述两大方面的差异中归纳出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内外原因:两种文本形成的外在基础条件,包括对文字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与分别来自封建传统和现代社会的权力话语的支配。
刘晴婕
关键词:口头传统艺术形式权力话语

相关作者

朝戈金
作品数:67被引量:48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口头传统 诗学 民俗学 口头诗学 文化多样性
杨杰宏
作品数:106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纳西族 口头传统 史诗 丽江洞经音乐 口头
屈永仙
作品数:48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傣族 口头传统 史诗 创世史诗 叙事诗
巴莫曲布嫫
作品数:58被引量:75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口头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诗传统 史诗 彝族
尹虎彬
作品数:47被引量:19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口头传统 史诗研究 民俗学 史诗 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