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88篇“ 古代小说“的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阐释路径
- 2025年
-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来认识中国古代小说,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难免会郢书燕说,也必然会引起许多争论。因此,清理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探寻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便成为当代古代小说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建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应该从中国文化本位出发,根据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实际,客观地探讨各个时代的小说作者、小说文体、小说观念的存在形态,探讨具体学者对于小说概念的实际见解,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观念之间的传承、演进、变异和重组,使我们能够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展有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理解,为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
- 王齐洲
-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小说观念历史逻辑
- “主观性”与宋教仁的小说品阅日常——兼及中国古代小说阅读史个案研究的思路
- 2025年
- 近代著名革命活动家与政治家宋教仁曾购买、阅读大量小说作品,不仅作为“消遣烦恼之具”,亦强调小说的教化价值。基于“以主观性善看之”的心态与“欲作一小说”的目的,宋教仁努力将《石头记》所写与自身的感悟相结合。这促使宋教仁的《石头记》阅读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促成了期待—领略—回味—评价的阅读闭环,形成以“小说中亦难得”去挖掘小说价值的品评常态。推而广之,综合日记、“自述”性传记及时人的评价等多种资料可知,历代读者个体总是以自己的创造性方式填补小说文本的某种“空白”。此类阅读活动有助于处理读者个体化行为与群体性经验的关系,拓展中国古代小说阅读史研究的关注领域与实践方法。
- 温庆新
- 关键词:宋教仁《石头记》
-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历史流变与时代特征
- 2025年
-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星光熠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若干个案的研究,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视角,聚焦价值与乐感,分析阐释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呈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坐标、前后关联与阶段特征,旨在为读者系统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思想精髓与演进脉络提供独特视角与方便门径。先秦至宋的小说评点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认识到小说“小道可观”,以奇幻取胜。明代小说批评走向繁荣,讨论的美学问题集中在小说主题与教化大道的联系,虚构奇幻与真实情理的对立统一关系。清代小说批评在道德寄托、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审美效果等方面作出深入阐释,将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推向辉煌的高峰。
- 祁志祥
- 关键词:美学思想历史演变
- 中国古代小说虚构契约的形成
- 2024年
- 进入21世纪之后,有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西方“虚构性叙事散文”的小说观念遮蔽了中国本土小说的“本来面目”。而有学者在建设“非西方”的中国小说理论过程中,受西方理论影响,又造成了以“共享的虚构”理论解释唐传奇的“真实性宣称”现象的偏误。实际上,早期中国小说的作者与读者之间并未形成虚构契约,也无“共享的虚构”,这一文体契约是到宋代才开始形成的,并在明清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这又说明“虚构性叙事散文”的小说观念是有本土的内生依据的,并非完全从西方引进,20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也并未完全被西方小说观念所笼罩。这启示我们,必须对中国小说观念史及其历史文化场景进行“细描”,才能明辨历史与理论之间的间距,得出符合中国小说历史文化语境的洞见。
- 黄键
- 关键词:小说观念
- 中国古代小说中“头发”书写的文化意蕴
- 2024年
-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头发”书写呈现出神异化与现实化两条路径,与中华民族“须发崇拜”的传统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从“头发”书写的神异化角度看,发与人体相互感通、精怪截发吸食人精等小说情节,反映了原始巫术观念影响下人们对头发“神化”功能的吸纳与利用。从“头发”书写的现实化角度看,头发常与传统忠孝节义观念相联结,“截发”“赠发”故事揭示了“美德”与“自我牺牲”之间的潜在关联,成为古人身体观、性别观的反映符码。“头发护体”母题凸显了头发的特殊物理属性与超现实效用,亦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思路启迪。从文学角度对头发的文化意蕴加以分析,为考察中国古代发文化的丰富性及融通性提供了新视角。
- 王燕张宇辰
-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头发文化
- 早出与晚熟: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流变
- 2024年
- 小说作为文学样式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概念、篇幅长短、叙事手法、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语言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终在封建社会末期得以大丰收。用现代学术眼光去看它,中国古代小说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小说中所包含伦理道德、社会理想、人生体验、审美追求,它经历两千余年才沉淀为中国本土文化的基本内涵,它所描绘的中国乃是与现实中国所对应的文化中国,它描绘的内容虽然多半出自虚拟,但至今仍活跃在中国人生活和思想里面,所以我们应该进行充分的发掘和研究。本文从古代“小说”一词涵义入手,结合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与小说的关系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演变演进的轮廓和各阶段的重要作品,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乃至成熟。
- 冯宇
- 关键词:笔记小说通俗小说
- 书评与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
- 2024年
- 关注古代小说现代标点整理本与彼时学者研究著述的现代书评,在理性思索与感性品悟的“期望”与“拟想”中,以价值定性的方式推动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典型之例是谭正璧、胡怀琛、赵景深、毕树堂等人在各类书评中,持续推进比较视野下鲁迅的古代小说研究著述在价值层面的意义构建。此举隐含着现代书评以不断新生的社会思想文化去消解时人研究的学术重构意图,希冀在“质之读者”的再构建中催生新的“辩解”。作为一种批评媒介,现代书评重提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时并非一味取悦他人。此举有助于在逻辑一致性与文化同源性的构建中,强化品评的主导性。这是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被予以典范建构的重要一环。
- 温庆新
- 关键词: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史著述
- 中国古代小说欲望书写语境中的自然之境
- 2024年
- 自然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欲望是小说文体的核心书写内容,二者互为表里相反相成。中国古代小说作家不仅通过自然环境的诗性呈现、非矛盾冲突性生活场景的自然叙述对自然之境作了正向生动书写,而且藉由欲望书写而致的矛盾冲突实现了自然之境的反向生成。二者相反相成,不仅再现了人类在世的现实状态,而且为人类指示了通过去欲之虚、洗心之静、复性之朴以臻于自然之境的显明进阶之径。中国古代小说中自然之境的全息书写,既完善了文本建构,又沉潜了浓郁的美学意蕴,文学的审美教化功能亦藉此而实现。
- 康建强
-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欲望书写审美
- “新英雄传奇”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承继与创新
- 2024年
- “新英雄传奇”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延安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类型。这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形式的出现,是延安小说向我国古典小说积极靠拢的结果,呈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旨归。从思想品格和创作形式两个层面系统、全面 地研究“新英雄传奇”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承继,结合时代语境探究其在古典小说基础上的新变,重新审视“新英雄传奇”与我国古代小说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客观、公允地看待其在延安文艺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李朝琴陈玉莲
-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承继
-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谈助”说及其理论义涵
- 2024年
-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所谓“谈助”,即作为闲谈助兴的语料,是关于小说意图与功能的系列术语。这些术语的提出基于古代小说口传耳听的生成与传播语境,又主要集中在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方面。从内容上看,物事、史事、怪事、故事等“事”皆可助谈,“谈助”说指向的是小说文本的博闻与尚趣特性。除认识、娱乐功能外,借各种事象助谈,还可以促成人际间的共情与同理,如同“诗可以群”的风教论,颇具“稗可以群”的命意。传统小说批评中的“谈助”说是古人立足生活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小说功用观念,它不仅体现了小说之“小”的价值定位,更呼应了小说的“趣谈”本质,值得关注。
- 杜妍李桂奎
-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小说批评兴味
相关作者
- 淮茗

- 作品数:69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古代小说 研究论著 简目 要目索引 红楼梦
- 李桂奎

- 作品数:90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古代小说 写人 话本小说 互文性 描写
- 刘勇强

- 作品数:73被引量:41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古代小说研究 小说 《红楼梦》
- 王立

- 作品数:491被引量:76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母题 主题学 佛经故事 《聊斋志异》 复仇主题
- 苗怀明

- 作品数:201被引量:38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学术史 戏曲研究 《红楼梦》 古代小说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