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7篇“ 古典时代“的相关文章
- 潘德舆与中国诗学古典时代的终结
- 2025年
- 生活在中国近代社会前夕的潘德舆,怀济世之志而蹭蹬不遇,转而欲以文学救世,诗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使命感。他不满于当时流于平庸的诗话写作,力图围绕着以人本论为核心的“质实”诗观建构自己的诗学理论。其质实观念暗袭翁方刚的质厚之说,但更强调伦理性,尚质去文而缺乏美学的建树,因而很难对当时的诗歌创作和批评产生有建设性的影响。这不全是他的问题,古典诗学实已走到理论开掘的尽头,没有观念的变革和新理论资源的引进,理论创新已绝无可能。潘德舆的努力适足成为古典诗学命运的一个象征,为古典诗学的终结划上了句号。
- 蒋寅
- 关键词:潘德舆质实古典诗学终结
- 《红楼梦》:古典时代的艺术高峰
- 2025年
- 《红楼梦》是一幅多彩的生活画卷为什么要读《红楼梦》?当然是因为它的伟大。毫无疑问,《红楼梦》是一部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伟大文学经典。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正是由文化经典支撑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决定着中国人的基因,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无论到了什么时候,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论语》,也需要《红楼梦》。
- 张庆善
- 关键词:生活画卷《红楼梦》文学经典古典时代艺术高峰源远流长
- 古典时代雅典嫁妆的经济社会意义
- 2025年
- 在古典时代,雅典人在缔结婚姻时,女方家庭会提供一笔可观的财产,作为嫁妆由女儿带人夫家。这种习俗在当时的希腊世界普遍存在,随后延续至罗马时期,并流行于中世纪的西欧地区。古代农业社会中的嫁妆通常意味着女方家庭对男方家庭的经济补偿,因为后者接纳了在农业生产中价值较小的女性,并承担其生活开销。然而,雅典嫁妆在转移和归属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这笔财产不属于新郎或新娘,且在特定情况下仍须归还。因此嫁妆并非女方家庭给予新郎的礼物或补偿,亦非女儿的继承财产;同时,男方不提供聘礼,嫁妆也不是聘礼的对等礼物。那么,雅典的嫁妆具有什么性质?背后遵循什么逻辑?嫁妆对婚姻中的各方有何意义?对城邦经济与社会有何影响?
- 孙仁朋
- 关键词:古典时代嫁妆聘礼
- 古典时代的最后50年:希腊半岛上的权力纷争
- 2024年
- 从远古时代开始,战争与冲突就一直是希腊人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们在一次次与“邻居”的冲突与和解中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军事体系、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希腊古典时代(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中叶)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学者广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 杨子漩李唐(图)
- 关键词:古典时代西方文明远古时代希腊人发源地
- “古典时代的终结”——论19世纪30年代的音乐史转折被引量:1
- 2024年
- 1830年7月,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君主立宪制建立,西欧进入了由市民阶级主导的时代。这是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在推翻君主专制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关键的胜利,鼓舞了革命派的士气,为欧洲各国的民主运动带来了动力。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致使人们愿意相信,一个全新的民主时代即将到来。这种信念也进入了文艺领域。文学家、艺术家一方面借着这时期的政治运动宣扬并传播新的艺术理念与风格,另一方面开始投入到全新的艺术创作之中。他们坚信,就像政治上的贵族与民主的更替一样。
- 毛羽
- 关键词:古典时代波旁王朝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法国大革命
- 古典时代雅典少女教育研究
- 马啸腾
- 古典时代雅典嫁妆的经济社会意义
- 2024年
- 嫁妆是古典时代雅典婚姻缔结中的重要组成,它不完全属于女方或男方,而以婚生子嗣的利益为核心,兼具“礼物”和“担保”双重性质。嫁妆既是赠予婚生子嗣的礼物,又是以生育子嗣为担保条件的隔代转移的财产。这种独特属性不仅有助于女性选择门当户对的丈夫、提升婚后家庭地位,还鼓励生育合法子嗣,展示了女方家庭的声望与地位,并将婚生子嗣纳入其家庭财产继承体系,保障了家产的有序传承。因此,嫁妆并不只是女方家庭“赔钱嫁女”的“礼物”,更是一种确保后代繁衍和私有财产传承的寄托,有利于城邦的经济延续与社会稳定。
- 孙仁朋
- 关键词:嫁妆礼物财产继承
- 古希腊大母神崇拜的东方探源 ——从史前到古典时代
- 古希腊人所信奉的宗教,其源起可以追溯到黑暗时代至古风时代初期,受到了不同时期以及其他地区宗教的影响,是一个新旧宗教元素融合、革新的产物。古希腊宗教并不排斥外来文化,它吸纳了近东地区文明中的因素,在城邦内部形成了新的神明信...
- 张雨晴
- 关键词:古希腊宗教
- 古典时代的记忆“丰碑”探微——由《历史》神谕管窥希罗多德对神意的历史书写
- 2024年
- 希罗多德作为西方的“历史之父”,其重要著作《历史》堪称西方古典时代的记忆“丰碑”。在书写神意时,希罗多德对神意的态度是复杂的,认为其兼具“权威性”与“伸缩性”;同时,他将神意的“因果关系性”与“道德寓意性”视为历史解释的重要依据。《历史》中,希罗多德顺从时代需要,借助社会记忆,依据当时的文学传统与戏剧手法,借由“形而上学”的框架,将神意建构为与希波战争并存的一条隐形主线。
- 郑家福张建朝
- 关键词:希罗多德历史书写
- 古典时代变化“世界”中的热带概念
- 2024年
- “热带”一词的古义有两层,一则天象性,二则不可居性。古典希腊哲人们曾将两种性质合一地赋予了一个语词,使得南北回归线间的地带成为“世界”之外的异域。进入希腊化时代后,经一些地理学家的修订,“世界”的边界越过了北回归线,导致原先热带的两种性质在概念外延上出现错位。不可居性热带遂从中分化而出,继续充当“世界”的他者。罗马帝国时,拉丁知识精英继承了克拉提斯的“热带—海洋”论,基本延续了希腊化后期形成的“世界”与两种热带的概念关系。及至近代早期,在地理大发现的刺激下,不可居性的热带神话逐渐消散,现代语境中的热带概念由之形成。
- 郭建军
相关作者
- 晏绍祥

- 作品数:111被引量:2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世界古代史 古希腊 古典时代 雅典民主 雅典民主政治
- 陈巍

- 作品数:96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丝路 伊斯兰 丝绸之路 古典时代 中世纪
- 徐松岩

- 作品数:13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公元前 奴隶制 古典时代 奴隶主 伯罗奔尼撒战争
- 王秀臣

- 作品数:21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六艺 仪式 古典时代 中华文明 祭祀
- 吕厚量

- 作品数:33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波斯帝国 罗马帝国 历史叙述 纪行 知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