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38篇“ 古动物“的相关文章
-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古动物大冒险
- 2024年
- 博物馆名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藏亮点:奇迹秀山鱼、水龙兽、天山哈密翼龙蛋等一句话介绍:今年1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队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这里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 无(文/图)
- 关键词:古生物化石古人类学古生态学专题博物馆
- 中国古动物馆 “恐龙五宝”点亮生命演化史
- 2024年
- 漫漫地球史,悠悠沧桑变;亿万生物种,几多留人间?在北京市西二环附近的中国古动物馆,陈列着包括从距今5亿多年前的鱼化石到巨型恐龙骨架,从距今2亿多年前的似哺乳动物到几万年前冰河期才灭绝的古兽等,从我国采集的46余万件标本中精选的1000多件脊椎动物化石精品,“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喙的古鸟类”孔子鸟、被写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黄河象”均陈列其中。
- 冯昭
- 关键词:冰河期鱼化石小学语文课本恐龙
- 甘肃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与综合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确定研究区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构建涵盖6个评价指标、14个评价因子的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优劣解距离法将75个地质遗迹点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建立1级保护点1处,2级保护点16处,3级保护点42处,并针对不同保护等级提出相应保护利用建议.
- 狄国芸辛存林陈国忠李注苍焦志鹏刘松欣赵涵
- 关键词: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 文化IP视域下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 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是传播博物馆馆藏文化、提升博物馆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甘肃省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新生代晚期古动物化石资源,然而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处于空白状态,文化传播能力不足。本文以...
- 赵昕婷
- 关键词:古动物用户需求
- 基于时空耦合思想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研学为例
- 2023年
-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文章基于时空耦合思想,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为例,设计了以“环境演化,生命回响”为主题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该课程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从古环境感应体入手,应用全球变化研究方法,从环境演化视角进行整体设计,以期唤醒地理教师的时空观,弥补地理教学重空间维度、轻时间维度的缺陷,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胡梦珺刘薇马昕梅马秀英
- 关键词:环境演化
- 安徽繁昌人字洞--二百多万年前古动物的乐园
- 2022年
- 人字洞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的癞痢山上,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课题组于1998年5月在繁昌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时所发现。人字洞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24年,期间中科院古脊椎所组织发掘和科研队伍,通过多达十次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早期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器和骨器;通过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推断人字洞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的早期,至少距今约220万年,人字洞遗址也成为迄今亚欧大陆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
- 强娟莉
- 关键词:考古发掘古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学
- 探秘中国古动物馆
- 2022年
- 你喜欢哪种古代动物?你比最矮的恐龙高多少,比最高的恐龙又矮多少?别急,跟着小博士去中国古动物馆寻找答案吧!中国古动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共有四个展厅:古鱼类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
- 周廷漫图腾(无)
- 关键词:古生物化石古鸟类旧石器专题博物馆古人类
- 古动物复原展陈中虚拟影像的交互设计研究
- 古动物化石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重要证据。我国拥有世界稀有且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古动物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和经济价值,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数...
- 李国庆
- 关键词:虚拟影像交互设计
- 古动物三维数字复原中毛发的生成方式研究
- 古动物复原一直以来是古生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动物复原图可以将古动物资源借画家之手直观地展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科普价值。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三维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古动物资源的复原提供了新技术、创造了新条件。区...
- 张园莉
- 关键词:艺术表现
- 追寻古动物
- 2021年
- 第四纪时期,在东北草原上生活的动物群因环境的变化经历了至少5次大规模的迁徙。北到六兴安岭,南至山东省沂河流域和沭(shù)河流域,都曾有过它们的足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生活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的几种动物。已经灭绝的披毛犀披毛犀曾经是东北草原上的重要成员。披毛犀又叫长毛犀牛,是一种现在已灭绝的犀牛,生存于更新世,曾与猛猖象共存。
- 无
- 关键词:河流域动物群灭绝更新世
相关作者
- 姬书安

- 作品数:89被引量:44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化石 早白垩世 义县组 晚中生代 地层
- 季强

- 作品数:115被引量:1,04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早白垩世 义县组 化石 热河生物群 晚中生代
- 符俊辉

- 作品数:38被引量:22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保障处/后勤党委
- 研究主题:侏罗纪 地层 早白垩世 侏罗系 介形类
- 王成源

- 作品数:116被引量:60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牙形刺 二叠系 泥盆纪 志留纪 二叠纪
- 程政武

- 作品数:43被引量:2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晚白垩世 晚二叠世 恐龙动物群 脊椎动物群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