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5篇“ 台湾新电影“的相关文章
- 台湾新电影
- 焦雄屏编著
- “台湾新电影”时期乡土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
- 2024年
- 电影的叙事既要注重对时间的把握,又要有探索空间的能力,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使影片具有深厚的内涵和意蕴。“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乡土电影,继续将镜头对准了乡土空间,书写着不同地域空间下文化身份的游移,描绘了个体青春成长的悲欢迷惘,以及从乡土视野追溯和呈现台湾地区近现代风貌,凸显创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入手,把握台湾地区乡土电影的叙事主题,深入体会乡土电影传达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以期为之后的同类型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 祝君宇
- 关键词:乡土电影
- 台湾新电影悲情意识研究(1982-1990)
- “以悲为美”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独特的审美趣味,成为众多艺术形式的重要的情感表达和抒情形式。而台湾新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在特殊地域内的美学实践,深受中国传统悲情美学的影响,同时又承续了台湾乡土写实的感伤风格,在文人向度下以抒...
- 宋小玉
-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悲情意识抒情写实
- 台湾新电影的共情叙事与文化反思
- 2021年
-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场美学革命,台湾新电影运动掀起了一股自我追问和故土相思的文化旋风。分析台湾新电影相关代表作品的叙事符号可发现,历史作为故事的背景,也作为表达的范式框架,呈现出"共似"的主题,召唤出"共情"的能力。其中,稳定的空间意象、糅杂的言语表达、传播的仪式交流作为类型电影的共情要素,推动了新电影叙事艺术风格的落地。当前,台湾后新电影的登场被指出陷入固定文化结构模式的窠臼,应以创新影像叙事表达、提升艺术文化自律性等变革姿态进行调试。
- 吴双
-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
- 冲破视域层云,洞见人情百态——从人物角度谈台湾新电影初期的现实主义风格
- 2021年
- 台湾新电影诞生于上层改革和香港电影商业威力的两面夹击之中,以1982年发行的《光阴的故事》为开端,新浪潮电影逐步发展壮大,带动台湾电影走出宝岛,走向国际。相比于此前占主流地位的“政宣”和“言情”题材的影片,台湾新电影更加着眼于现实生活,含有现实主义色彩。本文将首先综括时代特征,探讨新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成因,接着从《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搭错车》三部台湾新电影初期代表作品入手,对影片人物塑造进行提炼归类,并联系实际情况,从现实维度观照新电影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最后衍生出有关现实主义电影类型符码的拓展思考。
- 乔夏楠
-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现实主义
- 台湾新电影与乡土文学关系研究
- 2021年
- 20世纪台湾发生的两次乡土文学论战,分别为台湾注入了写实风潮与批判意识。诞生于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紧跟70年第二次乡土文学论战之后,是对台湾乡土文学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延续。台湾电影经历70年带由繁华到衰落的阶段性大起大落之后,期待自我面貌的革新。至80年代,台湾电影发展有了区别于以往的精神内涵,开始与社会相关联,与此前代发展至高峰的乡土文学一脉相承。从80年代开始,一批高质量乡土电影陆续问世。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被吸收至影视媒介,成为新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创作来源。乡土文学与新电影之间的密集互动,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性。
- 鲁政
- 关键词:乡土文学新电影
- 黄春明小说与台湾新电影的文学改编
- 2020年
- 台湾作家黄春明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小说、散文、儿童绘本、漫画等多种样式的作品,又以乡土小说最为人所称道,其中多篇文章被改编成电影,影响了台湾新电影的创作风格,并直接带动上世纪80年代台湾乡土小说改编成文学电影的风潮。文章拟从黄春明乡土小说的文本出发,探讨其主题、风格,进而讨论其作品被台湾新电影导演选中的缘由——讲述自己成长的土地的故事,然后再从文本和视觉再现台湾经验的角度,分析黄春明小说是如何深度影响了台湾新电影以及80年代台湾电影的创作风潮。
- 黄钟军
- 关键词:乡土小说台湾新电影
- 《嫁妆一牛车》:台湾新电影的性别诠释
- 2020年
- 20世纪末期兴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以文学与电影的互动为重要特征,并注重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反映乡土生活的情境。以电影《嫁妆一牛车》为例,梳理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发现电影在情感和叙事焦点的迁移中,完成了从男性视角对女性行为的外聚集叙述模式到以女性为叙事中心的转向,并在情感底色上从同情底层男性跨越到认同女性情感,回应了时代浪潮中对女性价值的尊重和性别主义议题的再诠释,点明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典型特征。
- 李玲薛琪薪
-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女性主义改编
- 台湾新电影的文化调性探究
- 2020年
- 台湾新电影的文化调性体现在主体性、人本主义及现代性交织的复调变奏中。台湾新电影立足于本土经验,并试图通过个体化表达实现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其在高扬人本主义的价值立场中凸显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进而以文化反思的态度审视社会发展中的现代性问题。
- 曹荣荣
-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主体性人本主义
- 台湾新电影“迎来送往”与“去向何方”的母题探究
- 2020年
- 作为台湾新电影两大挥之不去的终极母题",个人自叙"与"在地意识"承载与见证着台湾电影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流变历程。本文从"来处"与"去处"两方面,结合不同代际台湾电影人的创作实例、发展脉络与现实语境,阐述台湾新电影时期不同创作者在"个人自叙"与"在地意识"方面的异同点。
- 胡芷语
-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
相关作者
- 黄式宪

- 作品数:125被引量:309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电视剧 影片 文化
- 丛坤赤

- 作品数:27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研究主题:长篇 悲剧意识 《富萍》 文本化 文化乡愁
- 黄钟军

- 作品数:74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台湾电影 电影 学术类图书 导演 学术类
- 孙慰川

- 作品数:59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台湾电影 电影 香港电影 侯孝贤 导演
- 蒋俊

- 作品数:31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韩国电影 影像 台湾新电影 传统文化 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