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0篇“ 叶表皮“的相关文章
一种简易快速制作植物表皮的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快速制作植物表皮的新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发明在众多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方法:先刮制后离析法:先使用双面刀片将所需观察表皮以外的肉及另一侧表皮轻轻刮去,然后用软刷或毛笔刷去除残余肉,放置于10%...
吴东梅曲同宝钱锴王豫蒋丽孟繁勇
11种1变种单花楸的表皮微形态
2024年
为探讨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以中国产花楸属(Sorbus)冠萼组(sect. Aria)和落萼组(sect.Micromeles)11种1变种单类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如下:单花楸的表皮细胞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多边形细胞的垂周壁平直或弧状,不规则形细胞的垂周壁弧状或波状;表皮细胞面积在分类群间差异显著,且上表皮细胞面积均大于下表皮细胞;细胞表面纹饰有脊状、条状、皱褶、次生加厚、局部加厚,蜡质纹饰有壳状、颗粒状、片状、线状;光滑或具毛,毛被的位置、颜色、疏密和类型是重要的物种鉴定特征;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分布于下表皮脉间区,保卫细胞具环形外缘、两极有或无T型加厚;气孔的长、宽、面积、密度和气孔指数在分类群间差异显著。由此,表皮微形态特征对单花楸的物种界定和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魏雪妍谭宝梅张弛李嘉宝陈昕
关键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一种用于观察植物表皮毛被腺毛和非腺毛形态的荧光染色制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观察植物表皮毛被腺毛和非腺毛形态的荧光染色制片方法,可有效解决用荧光显微镜对植物表皮毛被进行观察的问题,取新鲜健康植物的片用蒸馏水超声清洗,剪取小块,置酒精和冰醋酸的混合液中浸没处理,用蒸馏水漂洗,再间...
郭涛魏文君冯书营回成程高富陈随清刘孟奇欧阳臻周慧
冰雹形状及重复加载对表皮细胞壁仿生结构撞击损伤影响分析
2024年
为了提高纤维轻量化构件的冰雹载荷防护性能,基于高垂直刚度特性的表皮细胞壁仿生结构(a biomimetic isosceles trapezoid corrugated lattice cellular, bio-ITCLC),构建基体为涤纶纤维层合材料的仿生夹层结构数值模型,分析了冰雹形状、速度及重复撞击对表皮细胞壁仿生夹层结构力学行为及动态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撞击接触力随冰雹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相同撞击速度条件下,接触力峰值、初始上升率均随冰雹接触面的增大而提高,但加载时间减小;柱形及锥形冰雹的接触力峰值随撞击速度的增大而线性增长,半球形冰雹的接触力峰值与撞击速度呈抛物线关系。bio-ITCLC仿生夹层结构在柱形、半球形和锥形冰雹下的损伤模式分别为撞击区域屈曲压溃而引起纤维断裂、压痕导致的纤维断裂及基体开裂、仿生芯层与上层面板的分层失效。重复撞击并不改变仿生结构的失效模式,但bio-ITCLC仿生夹层结构的基体分层及累积损伤范围随冰雹重复撞击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王海文徐丹陈墨林叶仁传任鹏
中国杨属表皮毛状体微形态特征
2024年
为讨论表皮毛状体特征的分类学价值和系统学意义,借助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杨属(Populus)33个物种的表皮毛状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杨属物种片毛状体整体上是非腺状的、简单的、基底固定的;除胡杨(P.euphratica)表皮没有毛状体外,其余物种表皮均被有毛状体,但毛状体的分布、形态、长度等在物种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毛状体外形(圆柱状至条带状)、弯曲程度(直立至曲卷)、相对于表皮表面的方向(伏贴或不伏贴)及毛状体长度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结合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的进化框架,本研究认为杨属表皮毛状体特征在亚属水平难以区分,但胡杨亚属(subg.Turanga)和白杨亚属(subg.Populus)在种间水平可区分很多物种,尤其是白杨亚属内的物种毛状体差异大;脂杨亚属(subg.Tacamahaca)内片毛状体相似且稳定,但不同分支上的片毛状体在长度上有差异。毛状体特征整合后可划分为以下类型:无毛、毡毛、绢毛、短柔毛和长柔毛。
吴恙崔兴勇苑福林张志翔尚策
关键词:杨属微形态特征系统学
湖北省楠属植物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2024年
【目的】楠属(Phoebe)各物种在形态学方面差异甚微,种间界限模糊,物种的识别鉴定较为困难,尤其在缺少花、果的时期。微形态特征对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楠属植物显微特征的研究仍然较少。【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对湖北省楠属8种及1变种的形态和微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分析各物种气孔、表皮毛的质量和数量性状,以期为楠属植物的识别和鉴定提供必要依据。【结果】楠属植物形态有大型、中型、小型和不规则4种类型;毛被类型有粗短柔毛、细短柔毛、长柔毛、混生短柔毛和长柔毛(脉上被长柔毛)4种。毛密度在湘楠(200根/mm^(2))与闽楠、浙江楠、紫楠(低于100根/mm^(2))之间差异显著。表皮细胞类型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浅波或波状。气孔除披针楠、闽楠、裂白楠为近圆形外,其余物种均为宽椭圆形。气孔密度以紫楠最高,山楠和湘楠最低。此外,气孔大小与气孔密度之间,毛长度与毛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形态和微形态的特征组合可作为9种楠属植物鉴定和区分的必要依据,可为楠属植物识别和种间界定提供参考。
熊雪芬周本庚毛春燕胡蝶
关键词:叶形态微形态特征数量性状物种鉴定
天南星科21种植物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考察植物表皮微形态特征在鉴别天南星科植物的可行性及其分类学意义。方法:运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21种植物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特征进行拍照、描述、绘图及数据测量,并利用SPSS 26.0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采集的天南星属、半夏属、海芋属、犁头尖属及魔芋属共计21种植物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程度、细胞大小、气孔器大小等微形态特征均存在差异。结论:表皮微形态特征与统计学方法结合可作为部分天南星科植物的分类鉴别依据。
杨莎王波孙庆文徐文芬
关键词:天南星科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一种适用于果树的气孔窝表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果树的气孔窝表皮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果树片下表皮的切片样本;S2,将所述切片样本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50‑70秒;S3,将所述切片样本放入蒸馏水中浸泡至下表皮细胞舒展;S4...
胡玉净吴昊凡赵雪肖蓉陈丽杨冰张也姚允聪
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为解决荚蒾属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究片解剖结构在分类学中的价值,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的表皮细胞、气孔大小、气孔器类型和角质层纹饰等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为荚蒾属种间分类关系提供证据。结果显示,表皮细胞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波状与深波状4种式样,其中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且垂周壁式样较上表皮更稳定。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2种;气孔器类型包括不等型、平列型和无规则型3种;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有近平滑、浅波状、波状3种;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有脊状隆起、条状隆起2种。研究表明,荚蒾属植物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种间鉴定及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赵廖成于宏沈爱民吴雪惠唐明
关键词:叶表皮气孔器扫描电镜系统学
国产柿属(Diospyros)的表皮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解柿属(Diospyros)植物的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46种2变种植物的表皮微形态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的表皮微形态可分为2组:A组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B组的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以无规则型为主,但同时有辐射型、环列型和十字型气孔存在。大多数种具有表皮毛,表皮毛有非腺毛和头状腺毛的区别。柿属植物的表皮微形态特征类型多样,能够为部分类群的分类提供较好的形态学证据。
邹璞龙开莲涂铁要涂铁要李世晋
关键词:柿属叶表皮形态表皮毛

相关作者

王任翔
作品数:113被引量:3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系统学意义 蜘蛛抱蛋属 染色体数目 配子体发育 蜘蛛抱蛋属植物
李法曾
作品数:107被引量:1,185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 植物区系 微形态 十字花科 盐生植物
蔡联炳
作品数:46被引量:31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禾本科 鹅观草属 赖草属 叶表皮 叶片表皮
何兴金
作品数:148被引量:1,293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伞形科 核型 葱属 核型研究 进化
戴锡玲
作品数:131被引量:39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配子体 配子体发育 发育 水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