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7篇“ 司法保障“的相关文章
- 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司法保障优化的路径
- 2025年
- 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需要发挥司法效能。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的营商环境有了明显进步,进步源于我国从政策上和司法上都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成立和发展,为国内营商环境的优化保驾护航。我国在政策上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在司法上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由此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我国目前的营商环境和其他发达的经济体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司法保障上存在司法质量效率不高、破产司法能力不强、缺乏流畅的司法联动机制、缺乏交叉领域人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完善司法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效率,简化破产程序、提高司法公信力,建立司法信息开放共享平台、加强司法联动,进行交叉学科学习、培育复合人才等措施,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 王鑫
- 关键词: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司法保障
- 森林生态旅游司法保障问题之探 以吉林省延边林区两级法院相关实践为样本
- 2025年
-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自然生态体验的需求,还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森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然而,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不仅制约了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 朱万胜袁志伟于红
-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生态体验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司法保障
- 弘扬宪法精神 切实加强民生司法保障 履行宪法使命 做实检护民生
- 2025年
-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民事检察具有公权监督与私权救济的双重属性,是履行宪法使命、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力量。民事检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监督办案中做实检察为民,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根基。
- 滕艳军
- 关键词:民事检察私权救济民生司法人民意愿
- 自贸区司法保障的制度创新与内生逻辑
-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新时代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实行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自贸区授权立法进入法制创新的快车道,如何从法律适用层面落实自贸区法规,保障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自贸区法治建设的重大司法实践问...
- 吴永辉
- 关键词:司法保障内生逻辑司法改革
- 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 强化人权司法保障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强化人权执法司法保障是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的目的,审判机关在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好“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各项部署,在执法司法的全过程全环节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李晓
- 关键词:司法体制审判机关司法案件公正执法
- 论中国“双碳”目标的司法保障
- 2024年
- 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仅凭现有的围绕“双碳”目标的政策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仍需要借助司法力量来助推“双碳”目标。目前面向气候变化领域以及涉碳领域的司法保障尚有空缺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司法能动与预防的价值理念不足,以及面向气候变化及涉碳领域的专门性立法存在空白。应通过落实司法能动理念、健全司法预防价值及推进相关领域立法,完善面向“双碳”目标的法治保障,推动“双碳”目标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 齐小娜
- 关键词:司法能动司法保障
- 2023年中国人权司法保障十大案例评析
- 2024年
-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殷切希望,是人民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人民法院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2023年初,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确定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二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夯实社会发展的基础。三是通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国家战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应对新任务新要求。四是落实好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和区块链司法应用意见、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完善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 李昌林胡大武赵吟郑重曹伟段一凡冯子轩周燕杨定洁李文军张永强李俊任世丹
- 关键词:司法案件防范化解司法模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司法保障:法理内涵和机制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法治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需要司法基础理论加以回应。在中国司法语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理内涵包括:司法为民的感知共同体、中华司法文化的文化共同体、边疆司法的命运共同体和司法治理的参与共同体。公权主体的一体性逻辑、司法权的中央事权属性、司法场域的主体间性关系、中华司法文化的和谐取向、国族一体的宪制规范构成了司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结构基础、公众认知基础、主体关系基础、和谐语境基础和规范结构基础。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理内涵及司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障作用的内在机理,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司法保障路径。
- 徐清左丰毓
- 关键词:司法理论
- 司法保障视域下实现“双碳”目标的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双碳”目标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之中。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有法治化的保障,需要立法、行政、司法等多途径的共同推进与协同发力。当前,我国气候变化应对、碳排放控制相关立法尚不健全且进展缓慢,仍由各类政策及行政措施起主导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司法保障机制的作用。从司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系统性视角,我国司法实践正积极探索司法与行政协同联动机制。为推进“双碳”目标和突破气候诉讼现有局限,还需要在该领域进一步拓展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的探索,开展直接针对气候变化法律、政策和事实等问题的诉讼,构建“碳排放影响评价”检察气候行政公益诉讼,探索行政机关作为原告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并在这些新型诉讼中丰富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内涵。
- 杨解君李俊
- 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实质化运行 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 2024年
- 四川位于长江、黄河上游,素有“千河之省”的美称。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近年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更新司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实质化运行,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张能
- 关键词:司法保障司法理念生态屏障
相关作者
- 于世平

- 作品数:67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 研究主题:检察工作 检察机关 司法保障 检察 法律监督职责
- 肖扬

- 作品数:87被引量:61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工作 司法公正 法院工作 法官队伍
- 曹建明

- 作品数:256被引量:20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 研究主题:检察工作 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人员 检察事业
- 蔡宁

- 作品数:3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 研究主题:检察工作 检察机关 节选 司法保障 检察
- 董治良

- 作品数:103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法院 人民法院 司法 司法体制改革 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