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篇“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相关文章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
- 2001年
- 林雷萧明第毛建强
- 关键词:心脏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原位移植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
- 该课题分两部分进行:资料的收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犬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凡是广泛性心室肌的不可逆性损害导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经过合理的内科治疗无效,也不适于常规外科手术矫正或矫正后无效的先天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
- 儿童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受者12例心脏临床病理学观察
- 2025年
- 目的深入认识终末期心脏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及病变程度, 并探讨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接受儿童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受者心脏12例, 对受者心脏进行大体检查、常规HE染色、网织纤维和Masson三色等特殊染色后光镜观察, 并对形态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 二代测序DMD基因1例、致病性线粒体DNA变异1例, 检测痰宏基因1例, 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心脏移植受者心脏12例, 包括11例扩张型心肌病, 1例暴发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年龄3~15岁(中位年龄12岁), 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心肌细胞肥大、核多形性以及心肌间质的纤维瘢痕形成为主要表现, 心肌排列紊乱, 心肌间可见脂肪组织浸润。1例扩张型心肌病基因检测证实为贝氏肌营养不良, 1例线粒体病线粒体DNA变异检测未发现致病性突变。暴发性心肌炎患儿5岁, 痰宏基因检测结果检出流感嗜血杆菌, 镜下表现为心肌全层弥漫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肌细胞肥大和核形态改变为主, 同时伴有间质的纤维化和脂肪浸润, 病变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暴发性心肌炎以弥漫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
- 李红霞安然李静谢晓丽金华李倩茹周更须刘爱军
- 关键词:心脏移植扩张型心肌炎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2例报道
- 2024年
- 晚期心力衰竭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出现严重和持续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四肢乏力、消化不良等心衰症状,通常伴有严重的心室功能障碍[1]。尽管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但仍有13%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疗效不佳,进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2]。在全球范围内,终末期心力衰竭每年增加80多万例,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心脏移植是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2016年6月开展了心脏移植术,目前成功完成了2例,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报告如下。
- 白学鹏顾继伟李明亮姜博宋艳艳王云
-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临床综合征心室功能障碍下肢水肿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OHT)患者中的实施价值及意义。方法介于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时期,共纳入49例行OHT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展开分组处理,对照组25例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ERAS理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感染、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居于更低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出量(CO)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5 d、术后10 d、术后15 d,观察组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ERAS理念对OHT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心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施行。
- 毛周兰
- 关键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并发症自理能力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在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36例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8例和试验组18例,对照组实施心脏移植病人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ERAS理念应用于围术期护理中。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指标[包括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排斥反应、下肢静脉血栓)、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试验组病人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呼吸道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能加快病人康复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 陈辰蒋琦琦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心脏移植围术期护理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效果分析
- 背景随着国民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社会老龄化愈加严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死亡率已居于首位,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加剧了心血管疾病进展为心力衰竭,尤其是终末期心力衰竭逐渐年轻化,为医务人员带来巨大挑战,急需革新医疗技...
- 吴志刚
- 关键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体质指数
- 17例不同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护理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17例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强化血液管理、预防观察排斥反应、精细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负平衡的容量管理、积极的心理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方法的实施。结果17例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经过术后精密的治疗及护理、预防观察排斥反应、精细的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积极的心理及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
- 古爽孙玉荣崔颖颖
- 关键词:原位心脏移植血液管理容量管理术后护理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实施的36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23~65(46.2±8.8)岁。受体患者原发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33例,终末期冠心病2例及终末期瓣膜性心脏病1例。心脏移植手术术式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术中免疫诱导均采用巴利昔单抗与甲强龙联合治疗。术后均采用新三联免疫抑制方案:FK506+骁悉+泼尼松。结果围手术期1例患者因严重感染死亡。心力衰竭8例,经调整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后心功能均好转。肾功能衰竭5例,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49(16±4)个月,1例患者术后1年因移植物功能衰竭死亡,1年生存率为97.1%(34/35)。其中10例为边缘供体,与常规供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终末期心脏病,心脏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近中期疗效满意。合理应用IABP、CRRT等辅助治疗手段和新三联抗排异方案,可显著提高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减少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边缘供体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供体短缺的现状。
- 景启明王睿陈鑫
- 关键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
- 脑死亡捐献供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单中心4年临床总结被引量:7
- 2019年
- 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采用脑死亡捐献供体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77例,其中男51例(66.2%),女26例(33.8%),年龄(47.19±15.89)岁,体质量(63.28±15.36)kg。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51例(66.2%),缺血性心肌病16例(20.8%),终末期瓣膜病4例(5.2%),限制性心肌病3例(3.9%),心脏恶性肿瘤2例(2.6%),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1.3%)。供体器官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冷缺血时间(247.92±100.13)min。采用双腔静脉法进行供体移植吻合。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抗排异治疗。围手术期死亡6例,余71例康复出院,围手术期生存比例92.2%。术后进行ECMO辅助3例,IABP辅助2例,CRRT辅助3例,ECMO+CRRT辅助6例,ECMO+IABP辅助1例,ECMO+CRRT+IABP辅助1例。术后早期发生脑出血2例,但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随访(17.82±15.45)个月,期间7例死亡,其中4例因肺感染死亡。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对脑死亡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匹配合适的受体,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远期按时随诊,坚持抗排异治疗,合理抗感染,提高受者生存。
- 田白羽韩杰李岩贾一新韩薇焦玉清孟旭
- 关键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供体器官脑死亡免疫抑制方案吗替麦考酚酯神经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