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2篇“ 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相关文章
- 超声检查胸腰段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胸腰段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损伤及损伤程度的准确性与特异性,明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超声评估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是否可行。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4年5月因外伤致胸腰段脊柱骨折并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伤椎区域的超声、MRI检查。评估后方韧带复合体中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的损伤情况并详细记录。以MRI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声检查评估PLC各部分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超声检出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病例阳性48例,阴性39例;MRI检出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阳性病例53例,阴性34例。超声检查评估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的灵敏性为0.89,特异性为0.97、准确性为0.92。结论在评估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时,超声的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另外超声兼具便携、安全、实时等优点,在患者患有幽闭恐惧症、装有心脏起搏器等MRI无法使用的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评估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的方法。
- 李东洋刘瑞姜助国
- 关键词:超声后方韧带复合体MRI胸腰段脊柱骨折
- 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CT、MRI诊断及经皮内固定治疗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CT、MRI诊断价值及经皮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均采用手术证实是否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收集其CT、MRI影像资料,在未知手术诊断结果的情况下进行PLC损伤判定,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以及二者联合对PLC损伤的诊断价值。纳入CT、MRI初步诊断的5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PLC损伤患者,采用经皮内固定治疗,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症状、Cobb角、脊椎前缘高度比。结果70例胸腰椎骨折经手术证实36例合并PLC损伤,PLC损伤发生率为51.43%;CT、MRI联合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等均显著高于MRI、CT单独诊断,MRI单独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等高于CT单独诊断;手术患者的术后1周、3个月、1年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脊椎前缘高度比高于术前(P<0.05);术后无神经损伤、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MRI诊断胸腰椎骨折合并PLC损伤较CT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以及灵敏度,但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采用经皮内固定治疗的近期疗效良好。
- 梁雨萌郭志权刘菲菲彭小芳王立功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CTMRI经皮内固定
- 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PLC组,36例未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非PLC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四格表法计算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椎管内占位率、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以及柯布(Cobb)角、椎体楔变角(SIEA)、局部后凸角(LK)及棘突间距增加值(IISD)的差异。结果: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经CT检查后,其中34例显示PLC损伤,34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的阳性预测值为70.59%(24/34),阴性预测值为76.47%(26/34),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0.471,P<0.001);经MRI检测后,其中33例显示PLC损伤,35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阳性预测值为90.91%(30/33),阴性预测值为94.29%(33/35),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853,P<0.001)。MRI的诊断确诊率为92.65%(63/68),高于CT的73.53%(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AUC分别为0.730、0.919;灵敏度分别为70.60%、75.40;特异度分别为88.20%、95.70%。PLC组与非PLC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受伤原因、LCS评分以及椎管内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3、4.181、4.973、
- 王瑞波王自涛李燕平孙邦建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影响因素
- 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缝线悬吊门轴干预;观察组实施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影像学观测指标(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_(2)~C_(7)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结果: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_(2)~C_(7)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_(4)、C_(6)门轴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C_(4)、C_(6)门轴骨愈合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应用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恢复颈椎功能,减轻对最窄节段椎管面积、颈椎活动度、门轴骨愈合情况及椎管扩大程度的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 罗宇
- 关键词:丝线缝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 胸腰段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2023年
- 胸腰段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骨折。如何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重中之重。因此,术前准确、全面地评价胸腰段骨折的稳定性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损伤程度评估脊柱稳定性及指导治疗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各影像学检查的特点,查阅相关的文献,对不同影像学检查评估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提供参考。
- 李东洋刘瑞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骨折核磁共振
- 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椎管形成术对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回植椎管形成术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PIT)对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n=32)以及PLC手术组(n=28)。传统手术组接受全椎板切除治疗,PLC手术组接受PLC回植椎管形成术。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浅感觉、深感觉以及复合感觉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上下肢Fugl-Meye评分。结果:PLC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评分以及上下肢Fugl-Meye评分相比治疗前均升高,且PLC手术组高于传统手术组,而NIHSS评分相比术前均下降,且PLC手术组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回植椎管形成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且患者预后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效果更显著。
- 李冉
- 关键词: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疼痛评分后方韧带复合体
-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量化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正常的腰骶椎(L_(1)-S_(1))三维有限元模型(normal model,Nm),分别建立单纯融合模型(fusion model,Fm)、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PLIFm)、切除上邻近节段PLC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LC resect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PR&PLIFm),在相同的预载荷和力矩加载下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分析比较4组模型手术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接触力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有效的腰骶椎有限元模型及3种融合模型。3种融合模型均出现邻近节段ROM和椎间盘应力的不同程度增加,PLIFm和PR&PLIFm在邻近节段ROM、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接触力的增加更显著,切除PLC在前屈时对上邻近节段所受影响更大。结论腰椎融合导致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负荷的增加,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导致邻近节段的应力增加,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增加。
- 魏巍王天昊刘建恒毛克亚李慧潘春昂赵永飞
- 关键词: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有限元分析
- 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椎板成形术在脊髓脊柱手术的临床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回植椎板成形术在脊髓脊柱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脊髓脊柱手术中采用经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PLC回植技术重建椎管的6例脊髓脊柱疾病病例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复查时行脊柱螺旋CT三维重建及脊柱MRI检查。采用改良McCormick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症状和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I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分级及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采用White&Panjabi脊柱不稳评分标准评估术后脊柱稳定性,分别测量手术前后颈、胸、腰椎使用双Y型钛板PLC回植的各节段椎管的横径和前后径,评估术后是否造成椎管狭窄。结果6例患者术中游离椎板节段数为(4.0±2.9)个(1~8个),手术椎管共24个节段,其中固定节段23个,包括使用双Y型微钛板固定节段为15段,两孔微钛板固定节段为8段。除1例术后切口为Ⅰ类乙等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类甲等愈合,无感染、局部异常积液、脑脊液漏,未出现钛板置入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显示局部微钛板固定良好,无塌陷、移位、断板等情况发生,椎管无后凸、侧凸畸形。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4.1)个月(3~12个月)。McCormick分级,术前:Ⅱ级5例,Ⅲ级1例;末次随访:Ⅰ级3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与术前相比,临床症状好转3例,不变1例,恶化2例。IJOA评分术前(16.33±1.97)分,末次随访升至(17.67±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P=0.01)。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术后White&Panjabi脊柱不稳评分均<5分,无1例出现脊柱失稳。与术前比较15个使用双Y型微钛板固定节段术后椎管横径和前后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脊髓脊柱手术采用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PLC回植椎板技术重建椎管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少,术后无脊柱失稳及椎�
- 荣孝慈肖宗宇黄煜伦李学涛邵杰祝海平王之敏
- 关键词:椎管狭窄椎板成形术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稳定性
- X线、CT、MRI诊断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进行X线、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其诊断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6例患者中阳性68例,阴性8例;完全损伤者35例,部分损伤33例。X线结果表明阳性59例,阴性17例,Kappa=0.113,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CT检出阳性62例,阴性14例,Kappa=0.160,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MRI检出阳性65例,阴性11例,Kappa=0.700,与金标准一致性尚可。MRI诊断不同损伤程度准确率为80.88%,显著高于CT诊断的69.12%及X线诊断的54.41%(P<0.01);MRI诊断的灵敏度94.12%、阴性预测值63.64%高于X线的79.41%、17.65%及CT诊断的83.82%、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特异度87.50%、准确率85.53%、阳性预测值98.46%高于X线的37.50%、77.63%、91.53%和CT诊断的37.50%、81.58%、91.94%,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RI相较于X线、CT检查对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其可诊断更多的后方韧带复合体完全损伤。
- 郭志权刘菲菲张蕾
- 关键词:X线CTMRI
- 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站立小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构建
- 目的:采用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联合站立的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小鼠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48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手术组、站立组和手术+站立组,各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手术组:切除...
- 唐铭
- 关键词:腰椎站立椎间盘退变小鼠模型
相关作者
- 任龙喜

- 作品数:278被引量:950H指数:1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疗效观察 PLDD 激光 疗效
- 孙天胜

- 作品数:517被引量:3,682H指数:2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骨折固定术 骨折 髋部骨折
- 李玉伟

- 作品数:199被引量:69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 脊柱骨折 切迹 椎管内肿瘤
- 张志成

- 作品数:106被引量:61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腰椎 椎管狭窄 胸椎 DYNESYS
- 王伟

- 作品数:46被引量:151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韧带复合体 胸腰椎骨折 单开门 颈椎生理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