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9篇“ 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相关文章
后殖民女性主义
2024年
后殖民女性主义也称“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后殖民女性主义批判忽视了性别问题的后殖民理论和带有女性帝国主义倾向的西方白人女性主义,反对以同一性和均质化视角探讨两性问题。此外,后殖民女性主义者着力研究处于后殖民时期的第三世界女性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她们生存状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金莉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
黑人女性身份的缺失与建构:《多蒂》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1948-)是当代英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非洲裔流散作家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陆续推出了 10部长篇小说及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皆以非洲难民为小说主人公,深入探讨了黑人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和历史...
孟维婷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身份
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024年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讲述了新一代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透视着其对华裔身份建构的思考与探索。立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聚焦作品中的华裔女性在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重塑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探究她们如何在自我意识觉醒之,通过构建杂糅的文化身份颠覆其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积极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女性的新形象。
曾奕晖
关键词:《典型的美国佬》后殖民女性主义华裔女性身份建构
《砖巷》中后殖民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砖巷》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024年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成为普遍现象,少数族裔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小说反映了后殖民时代中的文化、宗教、性别、种族等问题,从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空间叙事及后殖民的视角,论述了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这一主题。基于此,从《砖巷》的内容与主题为入口,探究后殖民时代女性的困境及身份探寻,分析后殖民时代女性的文化身份重构与认同道路。
董雪娟
关键词:文化重构后殖民女性主义
顺应·迷失·重获: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下《典型的美国佬》中女性身份研究
李雨薇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英国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缺失与重建研究 ——基于《女孩,女人,其他》的分析
伯纳丁·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非洲裔女作家,她的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她致力于探索英国非裔族群的移民史和身份认同问题。她的第八部小说《女孩,...
李嘉鹏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
《美食、祈祷和恋爱》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024年
《美食、祈祷和恋爱》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部 关于女性力量的经典之作。然而,笔者认为小说中 描写的“异国他乡”延续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传 统,将第三世界女性简化为单一的“他者”形象来达 到治愈美国“9·11”文化焦虑的效果。“东方被浪漫 化为神秘莫测的地域,形成了与西方理性文化相对 立的二元叙事结构”,女主人公选择在异域“寻找自 我”,可以被视为一种浪漫东方主义的体现。
刘蕊
赛珍珠《母亲》中“母亲”形象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024年
美国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长大,书写中国故事,其作品《母亲》结合了她个人的生活经验,揭露了旧式父权制社会与西方殖民话语的结合使得中国女性受到双重压迫的现实,同时表现出女性自身的坚毅品格。本文将从《母亲》中“母亲”身份的普世含义出发,结合后殖民女性主义,分析中国女性作为“他者”的悲剧性,并思考中国女性的“自我”建立之路。
祝旭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地下铁道》中科拉的身份研究
刘玙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摇摆时光》中流散女性的身份困境研究
朱子茹

相关作者

肖丽华
作品数:27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后殖民女性主义 后殖民 女性主义文学 性别 民族
孙妮
作品数:83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吉尔曼 洛特 女性主义视角 主题 奈保尔
邱畅
作品数:48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纳博科夫 《洛丽塔》 小说 误读 知识型员工
赵羽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后殖民女性主义 后殖民 他者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
李薇
作品数:26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后殖民女性主义 翻译策略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血流成像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