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0篇“ 后路短节段固定“的相关文章
后路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比较研究后路SPSF联合伤椎强化和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共6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行后路SPSF联合伤椎强化治疗,对照组33例行双侧PKP治疗。结果术后2 d、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ODI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6个月,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前缘压缩比和后缘压缩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SPSF联合伤椎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伤椎稳定性,在缓解腰背部疼痛及改善腰背部功能方面效果较好。
李俊陈星华陈喆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PKP椎弓根螺钉临床疗效
后路固定不同植骨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比后路固定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B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行后路固定术的88例TB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44例给予椎板和横突间植骨,B组44例给予小关翻转植骨,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两组随访1年,对比两组骨性融合结果、骨折矫正度丢失情况,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1年时Cobb角,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时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组手术用时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植骨量相当(P>0.05)。术后1年时,两组骨性融合率及骨折矫正度丢失情况相当(P>0.05)。术后2周、1个月及1年时,两组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1年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在后路固定术中应用椎板和横突间植骨、小关翻转植骨均可显著促进TBF患者腰椎结构及功能恢复,且安全性相当,但后者有手术用时、出血少等优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植骨方式。
孙彦涛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骨方式并发症
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双侧置钉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前关于经伤椎单、双侧置钉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以及适应证选择等的临床报道还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纳入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探讨后路固定术中经伤椎单、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经Wiltse入路固定,对照组采用经伤椎双侧置钉,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显示,各项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王大伟吴迎爽赵春桃罗毅胡培
关键词:后路短节段固定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
后路固定结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后路固定结合不同植骨方式对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2例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研究组行后路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照组行后路固定+外侧植骨融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更高(P<0.05).结论: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固定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的创伤性小,疗效优于后路固定结合外侧植骨融合术.
王晓海张付祥丁欢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轻中度植骨融合后路短节段固定
枕颈后路固定的交叉棒与平行棒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
2022年
目的:分别比较枕颈融合中两种内固定方式——枕骨髁Y形板+枢椎一侧椎板螺钉/另一侧椎弓根螺钉(A组)和枕骨髁Y形板+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B组)的交叉棒和平行棒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人体尸体颈椎标本,完成完整状态的生物力学测量后,制备寰枢椎失稳模型,每一例标本均植入枕骨髁Y形板及枢椎一侧椎板螺钉、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按顺序分别测量枢椎一侧椎板螺钉/另一侧椎弓根螺钉平行棒固定(A1组)、枢椎一侧椎板螺钉/另一侧椎弓根螺钉交叉棒固定(A2组)、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平行棒固定(B1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交叉棒固定(B2组)的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结果:与完整状态组相比较,A1、A2、B1、B2四种内固定组合在屈伸、侧屈、旋转六个方向上的稳定性均强于完整状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B2组间比较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稳定性在左/右旋转上较A2、B1、B2三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2、B1、B2组间比较在左/右旋转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颈后路固定时,应首选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当无法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时,应尽量选择条件相对允许的一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使用椎板螺钉代替。此时,采用交叉棒的连接方式可获得同双侧椎弓根螺钉相似的固定强度。
王大天邱锋
关键词:生物力学测试
后路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后路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56~72岁[(63.5±4.6)岁]。患者均采用后路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PK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14.5±2.2)个月]。手术时间为55~85 min[(62.0±12.1)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0 ml[(94.0±18.5)ml];住院时间为5~9 d[(7.4±1.1)d]。术后2 d CT检查示椎旁骨水泥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管内渗漏1例,均无相关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败及手术相邻骨折。术后2 d VAS为(3.2±0.8)分,较术前的(7.5±1.2)分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VAS[(2.2±0.8)分]较术后2 d进一步降低(P<0.01)。术后2 d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89.5±13.2)%、(85.8±7.9)%、(89.5±9.0)%、(5.6±3.2)°,较术前的(48.9±11.8)%、(61.9±11.9)%、(79.9±9.8)%、(26.3±5.6)°明显改善(P均<0.01);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87.0±12.7)%、(82.1±7.8)%、(88.6±10.0)%、(5.4±3.2)°]较术后2 d出现轻微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路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PKP可安全有效治疗胸腰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明显减轻腰背部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及纠正伤椎后凸畸形。
李国庆赵华国孙韶华马维虎李豪杰王扬陆联松阮超越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后路固定联合PVP术治疗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Ⅲ期Kümmell病合并脊髓损伤者,临床常予以开放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年龄较大者术后康复慢。因此,需根据骨折实际情况选择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院近年对部分无神经损伤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开展经皮后路固定联合PVP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纪京博朱明刘磊李学福
关键词:无神经损伤合并脊髓损伤后路短节段固定内固定手术治疗近期疗效
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后矫正丢失及相关因素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为L2-L4。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e height,AVH),伤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及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并计算随访中局部椎间盘角度(segmental discal angle,SDA),LKA,AVH的丢失(分别表示为LoSAD,LoLKA,LoAVH);评估术前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scores,LSS),胸腰脊柱脊髓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和邻近椎间盘损伤(intervertebral disc injuries,IDIs)。分析年龄,随访时间,LSS,TLICS,IDIs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6.13±5.39)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LKA,AVH,VW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LKA较术后1周丢失(5.70±3.17)°,末次随访AVH较术后1周丢失(4.31±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DA(r=0.706,0.579,0.449)和LoLKA随LSS、TLICS和IDIs增加而加重,LoAVH随LSS、TLICS增加而加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S评分增加均为LoSDA、LoLKA、LoAV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间盘角度和伤椎高度有不同程度丢失,且多因素分析提示均与骨折的载荷分享评分有相关性。
周茂生杨民丁国正王林谢加兵陆汉力
关键词:腰椎骨折
后路固定结合钉道强化治疗伴神经症状Kummell病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后路固定结合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12例伴神经症状Kummell病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采用后路固定结合钉道强化技术。评估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术后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变化,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系统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2~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患者术后3 d及术后1年JOA评分、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前ASIA脊髓损伤分级C型1例、D型4例、E型7例,术后12个月改善为D型3例、E型9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术后观察神经症状未加重。结论后路固定结合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神经症状Kummell病,可加强骨折端稳定性,缓解疼痛,改善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症状,期效果满意。
冯学烽邹伟民庞祖才吴金伟
关键词:脊柱骨折神经症状短节段固定骨黏合剂
不同植骨方式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方式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固定术治疗,按照植骨方式不同分为A组(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和B组(小关翻转植骨),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1年时骨性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时Cobb角及丢失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量分别为(151.34±14.69)min、(520.11±79.12)mL、(15.05±2.14)cm^3,B组分别为(130.93±15.07)min、(467.84±57.08)mL、(14.84±2.62)cm^3,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长于或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植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88.0%、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度丢失分别为(14.07±2.31)°、(9.78±1.95)°,B组分别为(14.51±1.79)°、(10.15±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ODI评分分别为(14.98±3.01)分、(15.11±2.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均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小关翻转植骨均有助于促进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腰椎功能恢复,而小关翻转植骨具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优势。
马丁佘江董炳辰赵宇张楠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

相关作者

张宏其
作品数:463被引量:1,47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后路 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 后凸畸形
赵庆华
作品数:201被引量:69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寰枢椎 腰椎 脊柱侧凸 青少年 齿状突骨折
潘险峰
作品数:155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融合术 前路减压 内固定治疗 钢板内固定 内固定
汤逊
作品数:383被引量:71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治疗 脊髓损伤 内固定
徐永清
作品数:1,850被引量:5,141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