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0 篇“ 吻合器技术 “的相关文章
腹腔镜下双离断-双吻合器 技术 联合直肠外翻体外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离断-双吻合器 技术 联合直肠外翻体外切除术(LDE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LDER法适应证:(1)年龄18~70岁;(2)肿瘤下缘距离肛缘4~5 cm;(3)原发肿瘤直径≤3 cm;(4)cTNM分期T1~2N1~2M0;(5)“困难骨盆”(坐骨结节间径<10 cm或体质指数>25 kg/m^(2));(6)患者保留肛门括约肌意愿强烈;(7)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免疫及靶向治疗;(8)术前影像资料未发现侧方淋巴结肿大;(9)既往无肛肠手术史;(10)基础情况良好、可耐受手术的患者。禁忌证:(1)既往曾罹患消化道恶性肿瘤或现罹患非消化道恶性肿瘤;(2)术前肛门功能差(Wexner评分≥10分)、排便失禁者。其手术关键步骤如下:内外括约肌间游离直肠远端,腹腔镜下线型切割闭合器 离断肿瘤之近端直肠,再将远端直肠经肛门翻转拖出,离断肿瘤之远端直肠,手工全层缝合加固残端,残端回纳入盆腔后,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双吻合器 技术 行结肠直肠端端吻合 。本文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LDER治疗的12例T1~2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中术后资料和随访数据,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DER,均保留肛门,无中转开腹或手术方式变更。中位手术时间272(155~320)min,中位出血量100(50~200)ml,手术中肛门括约肌保留率100%,均未行预防性造口,所有患者均进行R0切除,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9(7~15)d,3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Clavien-DindoⅠ级),无术后吻合 口漏或围手术期死亡者。12例患者中位随访12(6~36)个月,术后6个月中位Wexner评分8(5~14)分,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双离断-双吻合器 技术 联合直肠外翻体外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的。 梁鸿 吴凯强 范青文 郑伟 张辉 白军伟 李俊蒙 陈嘉琦 张超关键词:消化道重建 吻合器 技术 在痔病中的应用进展2022年 痔病是肛肠疾病的高发病种,绝大数的痔病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是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多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根治痔病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关于痔病手术方式的研究层出不穷,不断地改良,目的只有一个,在必须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痛苦以及减少术后的各种并发症。自从吻合器 技术 应用于痔病手术以来,得到了临床上的肯定。本文围绕着吻合器 技术 的发展以及具体临床应用,就近两年的国内临床研究行概括性论述,以便为临床工作者能快速了解吻合器 在痔病中的应用情况。 王海青 宋宁宁 曲莹 程丽敏关键词:痔病 吻合器技术 手术 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治疗混合痔效果观察 2021年 探究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对于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接收诊治的三度以及四度混合痔患者中选取22例患者,将这22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有11例患者。对研究组的患者应用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而对照组的患者应用胶圈套扎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外痔切除手术,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后都要用消肿止痛洗液以及熏蒸坐浴治疗。将这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长、手术完成后住院的时长、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数据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住院的时长要显然比对照组患者少,治愈率也要显然比对照组患者的高出许多(54.55%:27.27%);手术后疼痛的出现概率显然要比对照组患者的低(18.18%:36.36%);肛门坠胀出现的概率也要显然比对照组患者的低(27.27%:36.36%),这几项差别相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和胶圈套扎术与消肿止痛洗液结合对于混合痔的治疗都有效果,前者对于混合痔治疗痊愈的概率更高,能够加速伤口痊愈,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长,减弱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以及肛门坠胀现象的出现[1]。 何永辉关键词:混合痔 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治疗混合痔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对照组采用胶圈套扎术,必要时切除外痔,两组术后均予消肿止痛洗剂熏蒸坐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67.3%)明显高于对照组(34.6%),术后疼痛发生率(23.1%)、肛门坠胀发生率(28.8%)明显低于对照组(42.3%、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套扎吻合器 技术 与胶圈套扎术联合消肿止痛洗剂治疗混合痔均有效,前者治愈率更高,可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及肛门坠胀发生。 胡深陆 韦宁 吴康杨 宋佳 刘宇关键词:混合痔 双吻合器 技术 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 技术 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5年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 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成功保肛。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3例,发生率为5. 77%;吻合 口漏3例,发生率为5. 77%;吻合 口狭窄5例,发生率为9. 62%;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7. 69%,本组无排尿障碍。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TME及无瘤标准,使用全直肠系膜切除与双吻合器 技术 行保肛手术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肛成功率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冒昀罡关键词:双吻合器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单吻合器 技术 实施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采用单吻合器 技术 实施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04—2017-04间在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单吻合器 技术 行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6例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0.44±34.29)min,术中出血量为(73.12±10.25)mL,住院时间为(15.77±2.28)d。术后发生吻合 口瘘1例(2.17%),经骶前引流管充分引流和生理盐水冲洗后7 d愈合。随访1~2 a,未发现吻合 口狭窄及局部复发病例,大便控制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单吻合器 技术 实施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操作简便,吻合器 连接杆可由直肠残端中心穿出,吻合 后吻合 口两侧无"猫耳",可有效降低吻合 口瘘的概率。而且费用少,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曹新亮关键词:直肠癌 单吻合器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双吻合器 技术 与经肛门拖出式吻合 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双吻合器 技术 与经肛门拖出式吻合 技术 的疗效差异。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3例在腹腔镜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43例采用双吻合器 技术 治疗为实验组,40例使用经肛门拖出式吻合 技术 治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本土化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R68中文版问卷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均<0.05),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QLQ-CR68问卷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13项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2组间差异越来越大,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达到17项;实验组术后3个月计20项指标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有15项指标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经肛门拖出式吻合 技术 相比,双吻合器 技术 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缩减,清扫淋巴结数更多,且可获得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李亮关键词: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双吻合器技术 双吻合器 技术 在减少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双吻合器 吻合 技术 在减少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229例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 技术 保肛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中229例患者均吻合 顺利,吻合 口切除圈完整,术... 沈文龙 王钰全关键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并发症预防 双吻合器 经肛门拖出切除及双吻合器 技术 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分析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 技术 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5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研究患者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结果显示,均成功保肛,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遗留,发生吻合 口漏3例(5.45%),切口感染4例(7.27%),无手术死亡。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并结合双吻合器 技术 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 张得君关键词:双吻合器技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双吻合器 技术 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吻合 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7年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 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降低吻合 口瘘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双吻合器 进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 口瘘的发生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使用双吻合器 进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对术后发生吻合 口瘘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分化程度、吻合 口部位、TNM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贫血及是否进行术前新辅助放疗的单因素分析,旨在进一步判断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 口瘘的风险。结果:150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吻合 口瘘,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回肠造瘘,4例保守治疗后愈合。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证实,吻合 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 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吻合器 技术 进行直肠前切除的吻合 其术后吻合 口瘘发生率相对较低,吻合 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 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吻合 口瘘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性的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吕强 姜协 颜荣林关键词:双吻合器技术 直肠癌 吻合口瘘
相关作者
傅传刚 作品数:392 被引量:3,208 H指数:2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大肠癌 刘畅 作品数:32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 研究主题:复合材料 氮化碳 石墨烯 复合光催化剂 管型吻合器 汤铜 作品数:51 被引量:151 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腺癌 甲状腺癌 外科手术 淋巴结转移 史松涛 作品数:24 被引量:21 H指数:2 供职机构: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诊治分析 全系膜切除 误诊 双吻合器技术 老年胃癌 钱雷敏 作品数:35 被引量:132 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无张力 疝修补术 胃癌 嗅鞘细胞 腹股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