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6篇“ 周围性眩晕“的相关文章
- 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收治的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眩晕评定量表(DA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DHI、D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DARS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前,两组PSQI、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 陈丽
- 关键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倍他司汀
- 前庭康复训练对周围性眩晕患者平衡康复的治疗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采取前庭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沙田医院2019年5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9)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9)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前庭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前庭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前庭症状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躯体、功能、情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提升周围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增强其平衡功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 麦周生谢明浩何小艺
- 关键词:周围性眩晕前庭功能生活质量
- 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与临床症状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周围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2年12月我院8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即焦虑抑郁组以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分析焦虑抑郁组HAMA、HAMD评分与DHI、V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8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检出焦虑抑郁32例;焦虑抑郁组DHI量表躯体(P)、情绪(E)、功能(F)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组VSI指数中眩晕、平衡、视觉敏感、头痛、头晕、恶心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组HAMA、HAMD评分与DHI、VS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眩晕障碍程度以及眩晕、恶心等症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联。
- 姚保全张奥楠胡玉龙
- 关键词:抑郁临床症状
- 耳穴埋豆联合定眩颗粒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定眩颗粒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8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晕止吐、改善循环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定眩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耳穴埋豆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阻力指数(RI)、血一氧化氮(NO)、神经肽Y(NPY)、血管内皮素1(ET-1)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ADL评分较对照组回升明显(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VM较对照组增快明显(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RI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NP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ET-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半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定眩颗粒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显著,可调节NO和ET-1水平,提高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指数,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 黄昊王兆民程小娟胡高文魏伟熊振开胡志刚孙军谢强龙张荣珍
- 关键词:周围性眩晕耳穴埋豆
- 天麻素+倍他司汀治疗周围性眩晕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探讨
- 2024年
- 探究应用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药物对周围性眩晕患者施治的效果。方法 将收录样本的上下时间线控制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将周围性眩晕患者制定为研究对象,共80例,电脑抽号法分2组,各40例,研究组:天麻素+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常规组:倍他司汀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临床指征、治疗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抑制效果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对周围性眩晕患者提供天麻素+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效果优异。
- 肖建秀
- 关键词:周围性眩晕临床症状
- 托吡酯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作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托吡酯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研究组(40例,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及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眩晕、恶心呕吐)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指数、抑郁指数、血清S100B蛋白(S100B)、髓鞘间隙蛋白(MB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焦虑指数、抑郁指数及血清S100B、MB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接受托吡酯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可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
- 李晓鲁保才
- 关键词:托吡酯甲磺酸倍他司汀周围性眩晕焦虑抑郁
- PBL和CBL教学法联合眼震电图分析在周围性眩晕疾病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视频眼震电图分析在周围性眩晕疾病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为周围性眩晕相关疾病的临床教学提供高效、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轮转的40名临床本科实习生进行周围性眩晕课程教学,将学员分为对照组(20名)和试验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试验组采用PBL和CBL教学法联合视频眼震电图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学完成后,2组学员同期进行教学反馈评价及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包括基础知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结果教学反馈评价方面,试验组对提高临床技能、掌握该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拥有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建立疾病系统的认知及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分分别为(7.75±1.37)分,(7.80±1.36)分,(7.60±1.23)分,(8.45±1.05)分,(8.40±1.1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有利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方面的满意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分析、体格检查考核及总成绩中,试验组成绩分别为(23.90±2.47)分,(25.30±2.13)分,(85.80±2.93)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基础知识考核中,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BL和CBL教学法联合视频眼震电图分析应用于周围性眩晕疾病本科生教学中,对临床诊治思维建立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 王雯雯查旭东李凤珍赵正卿李雁鹏庄建华
- 关键词:视频眼震电图周围性眩晕本科生教学临床教学
- 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对周围性眩晕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研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天麻钩藤饮对于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6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疗效、眩晕障碍调查表(DHI)和Berg平衡量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HI和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DHI及B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25%,观察组为77.5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为91.2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后周后眩晕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天麻钩藤饮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眩晕发作时的症状,控制眩晕发作的次数及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朱家俊刘华
- 关键词:甲磺酸倍他司汀天麻钩藤饮疗效
-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跌倒管理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在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其患病风险也会逐年增加,而眩晕发作是跌倒的高危因素,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跌倒管理迫在眉睫。文章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跌倒风险评估和防跌倒干预措施等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跌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万幸官春燕李菲王淼
- 关键词:眩晕跌倒
- 长春胺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长春胺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数字随机双盲法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长春胺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情况与眩晕障碍(DHI)评分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治疗组D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长春胺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能够改善眩晕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 廖梓君
- 关键词:长春胺甲磺酸倍他司汀
相关作者
- 单希征

- 作品数:308被引量:1,021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 突发性聋
- 戴春富

- 作品数:138被引量:46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研究主题:梅尼埃病 面神经 眩晕 老年性聋 听力下降
- 张丽萍

- 作品数:117被引量:402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重症肌无力 名医经验 帕金森病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 薛海龙

- 作品数:33被引量:169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拉莫三嗪 癫痫 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周围性眩晕
- 张兆辉

- 作品数:193被引量:897H指数:1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溶血磷脂酸 帕金森病 脑梗死 META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