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5篇“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相关文章
- 经皮电刺激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效果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和探索经皮电刺激促进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端吻合至尺神经组(B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组(C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术后经皮电刺激组(D组)。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肢体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 C组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A组,潜伏期高于A组;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C组,潜伏期高于C组;B、C、D三组大鼠肱二头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均低于A组,且C组肌肉恢复最差;B、C、D三组大鼠NF-200表达明显低于A组,D组NF-200表达明显强于C组,但仍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显示B组神经纤维髓鞘成熟,C组以无髓神经纤维为主,髓鞘成熟度差。D组髓鞘增生情况较C组好转,但仍有部分无髓神经纤维存在。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后经皮电刺激能有效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以及延缓靶肌的失神经萎缩,尽管较之神经端端吻合存在差距,仍不失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 孙乾曹群华祝伟梅远东顾晨
- 关键词:电刺激端侧缝合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难题,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已成为一种新的医学发展趋势。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鼠MSCs移植后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吻合口处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均在显微镜下制成腓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模型。1实验组:在端侧吻合术后1周尾静脉注射1×107制备好的MSCs;2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后2、3、4、8、12周进行取材,对比镜下吻合口神经再生情况、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测定双侧胫前肌湿重恢复率。结果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行走步态较对照组大鼠稳定;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大鼠神经端侧吻合标本镜下观察:实验组端侧吻合口神经芽突生长较对照组明显,神经细胞也较为丰富。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在无条件进行端端吻合修复时可采用端侧吻合的方式进行修复,MSCs可有效地促进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王煜闵祥辉张勤郑江钒涂云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神经再生
- 供体神经的选择-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重要因素
- 2013年
-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时供体神经的选择。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3组,每组10只。A组:端端吻合组,切断尺神经,端端吻合。B组:切断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端侧吻合。C组:切断尺神经,与桡神经端侧吻合。各组分别于术后3月取材进行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端端吻合组优于其他两组。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端端吻合是神经损伤最佳修复方式。支配两组拮抗肌的神经行端侧吻合后有神经纤维再生。
- 王成陈世玖李智吕占武高峰杨军
- 关键词:周围神经端端吻合端侧吻合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术吻合口位置选择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位置对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8只,随机选10只为定位组,行胫神经干功能束鉴定,分别确定运动神经纤维和混合神经集中的位置;余48只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切断腓总神经远端,并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A组为实验组,吻合口位于运动神经纤维集中处;B组为对照组,吻合口位于混合神经纤维集中处。于术后1,2,3个月,A、B组每次各取8只,于吻合口近端行电生理检测,取吻合口远端0.5cm的腓总神经进行组织学及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下可区分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团块并定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大、腓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和神经束截面积显著增大,抗神经丝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且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选在运动神经束集中处时,其再生的运动神经纤维数目多,再生神经纤维束截面积大,质量高,所支配肌肉的功能恢复较好。
- 杨立民吴月欣齐勇何勇李秀华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术神经再生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时限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预变性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探讨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方法将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预变性0、1、2、4、8、16周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1)预变性0、1、2周组电生理检测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预变性4、8、16周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着色均显著优于预变性4、8、16周组。(2)预变性0、1、2周组之间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变性4、8、16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指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衰退。结论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应控制在2周之内,超过4周后.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逐渐变差。
- 杨家辉洪光祥渠刚陈振兵苏森王发斌
- 关键词:端侧吻合肌肉运动终板
- 吻合口位置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吻合口位置对神经端侧吻合术后再生神经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8只,随机选10只为定位组,行胫神经干功能束鉴定,确定运动神经纤维集中、混合神经集中位置;余48只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切断腓总神经远端,并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A组为实验组,吻合口位于运动神经纤维集中处;B组为对照组,吻合口位于混合神经纤维集中处。于术后1、2、3个月,A、B组每次各取8只,于吻合口近端行电生理检测,取吻合口远端0.5 cm处的腓总神经进行组织学及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下可区分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团块并定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A、B组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大、腓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和神经束截面积显著增大,抗神经丝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且A组均优于B组。结论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时,吻合口位于运动神经束集中处,其再生的运动神经纤维数目多,质量高,所支配肌肉的功能恢复较好。
- 杨立民李秀华张基仁齐勇肖强张彩顺吴月欣
- 关键词: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术神经再生
- FK506激发下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端端吻合组、端侧吻合组及端侧FK506组,后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g/K·day^-1)及FK506(1mg/K·day^-1)肌注4周,12周后分别予以功能学评估,然后处死,取材,行组织学检测进行对比。结果:对于SFI值及肌湿重指标:C〉B(P〈0.05),A〉C(P〈0.05);轴突计数:C〉B(P〈0.05),但A和C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雪旺氏细胞计数:C〉A(P〈0.05),A〉B(P〈0.05)。结论:端侧吻合后,受损神经的部分功能恢复且可以被药物加强,该方法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待选方案。
- 陈宾阿良张勇赵忠海
- 关键词:周围神经端侧吻合FK506
- 三磷酸腺苷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芽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周围神经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992年Viterbo等学者对神经端侧吻合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神经端侧吻合,损伤神经可获得再生。通过药物来提高端侧吻合神经再生质量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一个新思路。有学者运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凶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端侧吻合后的侧芽生长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价格昂贵,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 高峰郑仰林智润林
- 关键词: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三磷酸腺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周围神经缺损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洪光祥陈振兵
- 关键词:端侧吻合神经端侧吻合术再生神经神经外膜运动终板端端吻合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新方法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设计制作端侧吻合新方法的动物实验模型,并进行检测。方法实验用W istar大白鼠,共28只。按拟行神经吻合的方式,将大鼠的左下肢定为实验侧,右下肢定为对照侧。实验侧:切断大鼠左侧胫神经,将胫神经的近断端与腓总神经端侧吻合;对照侧:切断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将腓总神经的远断端与胫神经端侧吻合。3个月后,进行电生理检查,比较两侧固定刺激量的波幅、潜伏期、最大波幅。比较实验侧吻合口远、近端的腓总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波幅、潜伏期、最大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侧吻合口远侧的神经纤维计数多于近侧神经纤维计数(P<0.05)。结论端侧吻合新方法的轴突再生机制为胫神经轴突发芽,再生的轴突通过吻合口沿着腓总神经外膜或束膜管道向靶肌肉生长。
- 朱小雷张云峰孙占胜陈振强
- 关键词:周围神经吻合术轴突神经再生
相关作者
- 洪光祥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15被引量:1,786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 外科皮瓣 坐骨神经
- 陈振兵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52被引量:1,36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肌源性干细胞 手术治疗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 杨家辉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3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端侧吻合 骨折 内固定 周围神经 运动终板
- 王发斌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3被引量:73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干细胞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
- 季正伦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1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 端侧吻合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 创面愈合 胶原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