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篇“ 哈氏棒“的相关文章
- 哈氏棒在急性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分析哈氏棒在急性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1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病例资料,均采用哈氏棒内固定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VAS评分、神经功能进行比较,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1例病人均复位固定良好,骨折愈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较少,随访3个月,5例术前轻瘫病人均有恢复。结论哈氏棒在急性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对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有较好的复位固定、促进腰椎愈合、恢复脊髓损伤的作用应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 吴兴王振苏涛吴武
- 关键词:哈氏棒内固定胸腰椎骨折
- 改良哈氏棒治疗重度双主弯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 通过分析106例重度双主弯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单纯哈氏分离棒等力撑开或改良哈氏棒非等力撑开的方法,观察改良哈氏棒的优越性。方法 每套改良哈氏棒包括自制棍间接头1只(用普通下钩磨制加工而成),哈氏分离棒2根,长度为28~45cm,上钩2只,下钩1只,弹簧3支,压力分别为10、15、20kg。结果 改良哈氏棒平均矫正度、矫正率、平均增加身高率均高于单纯哈氏分离棒,且断棒及胸椎关节突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哈氏棒要明显优于单纯哈氏分离棒。
- 黄春明黄菁罗绍坚邓桂彬钟诚凡
- 关键词:脊柱侧凸
- AF系统和哈氏棒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应用AF系统和哈氏棒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36例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中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23例,采用哈氏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3例。比较二种手术方式术后骨折复位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随访,二种手术方式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AF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准确,手术时间短。哈氏棒固定系统手术时间较长,复位时可调节性差,术后并发症偏多。结论AF系统后路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不稳定骨折有效方法,其操作简便,复位效果肯定,临床疗效较满意。
- 王新陈喜志李平安刘庆思
- 关键词:脊柱创伤
- 头盆牵引及多根哈氏棒固定矫治重度脊柱侧凸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头盆环装置缓慢牵引后 ,再分节段行多根Harrington棒支撑加椎板下 (或肋骨下 )钢丝矫形固定的 2 4例弯曲僵硬的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治疗效果及 1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侧凸Cobb角 72~ 15 1° ,平均 10 8.2° ;术后Cobb角 31.5~ 83 .3° ,平均 5 8.5° ;矫正率 39.4%~ 5 6 .3 % ,平均 46 .1%。经 1~ 9年随访 ,脱钩 1例 ;椎板下钢丝疲劳断裂 1例 ( 2个节段 ) ;无断棒、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方法能最大限度矫正脊柱侧凸畸形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文学俭韩树峰宁理宏巩小明白浪
- 关键词:脊柱侧凸并发症
- 哈氏棒加椎板下钢丝矫正严重脊柱侧凸80例
- 2003年
- 目的 :对使用 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严重脊柱侧凸的体会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自 1995年~2 0 0 1年治疗严重脊柱侧凸 80例 (男 2 8例 ,女 5 2例 ) ,Cobb角均大于 90°以上 ,年龄 8~ 2 0岁 ,其中特发性侧凸 6 0例 ,先天性侧凸 2 0例 ,术前患者均用颌枕带悬吊牵引 3~ 4周 ,4例用头—骨盆环牵引 4周。均采用后路 Harrington常规手术方法 ,并在椎板下穿 4~ 6根钢丝固定于 Harrington棒 ,并确切植骨。结果 :无死亡 ,术后双下肢无神经症状 ,纠正侧凸度数为 2 1°~ 71°,平均 4 8°,矫正率 5 7.8%。术后患者身高平均增加 4~ 11cm。一年后随访 5 0例 ,断棍 8例 ,脱钩3例 ,余 X线示内固定物牢固 ,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后路用 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严重脊柱侧凸 ,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手术操作简单 ,价格经济 。
- 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 关键词:哈氏棒椎板钢丝严重脊柱侧凸X线片
- 哈氏棒及可吸收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28例
- 2003年
- 陈向军卡索李丹
- 关键词:哈氏棒可吸收螺钉胸腰段脊柱结核截瘫合并症
- 哈氏棒和Z-plate钢板在胸腰段椎体结核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应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2月采用病灶清除、椎体前路植骨 ,同时 Harrington棒或 Z-plate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各 4例。结果 :经过平均 18.4个月随访 ,患者腰背疼痛好转 ,后凸畸形改善 ,平均矫正 7度 ,术后 10个月骨融合率为 62 .5 %。结论 :植骨同时内固定在重建脊柱稳定 ,加速骨融合中有积极意义。Harrington棒矫正后凸畸形方便而可靠 ,但在撑开椎体间隙安放植骨块 ,确保其安全、牢固方面不易操作。 Z-plate钢板因前路暴露充分 ,病灶清除彻底 ,植骨安放准确 ,再加螺钉固定可产生机械的即刻稳定作用。
- 张乃鼎杨子斌洪建斌张洁
- 关键词:脊柱结核哈氏棒钢板
- 头盆牵引及多根哈氏棒固定矫治重度脊柱侧凸
- 评价头盆环牵引及多根Harrington棒支撑加椎板下(或肋骨下)钢丝固定矫治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索一种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头盆环支撑牵引,能在脊髓最大可耐受的情况下使畸形矫正...
- 文学俭
- 文献传递
- 哈氏棒内固定术中应用椎板截骨分析
- 2002年
- 目的 :在哈氏棒手术中应用椎板三角形截骨方法 ,提高哈氏棒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减小手术难度和使内固定系统的安置更易进行 ,使棒钩的弯曲面与椎板的接触面贴合合理、紧密。方法 :总结哈氏棒手术的经验 ,设计椎板三角形截骨。结果 :本组 80例采用椎板三角形截骨 ,减少了手术难度 ,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内固定系统的效用 ,有避免术后断棒、脱钩和减小脊柱旋转的作用。结论
- 王冕李重茂胡佰文
- 关键词:内固定哈氏棒椎板脊椎侧凸脊椎骨折
- 哈氏棒联合CD钩矫正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附50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目的 总结哈氏棒联合CD钩治疗脊柱侧凸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脊柱侧凸患者 5 0例 ,术前Cobb角平均 6 0 .7°,采用哈氏棒联合CD钩 (简称HCD)治疗 ,术后随访 8~ 6 5个月。结果 术后Cobb角平均 2 5 .8°,平均矫正率5 7.3% ,3例发生断棒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90 %的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 HCD系统操作简便 ,固定可靠 ,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
- 印卫锋陈安民郭风劲
- 关键词:脊柱侧凸哈氏棒手术治疗
相关作者
- 钟国荣

- 作品数:67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折 手术
- 张建新

- 作品数:139被引量:4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骨折 脊柱侧凸 股骨颈骨折 跟骨骨折
- 崔海相

- 作品数:19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截瘫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胸腰段骨折
- 沈根标

- 作品数:71被引量:642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腰椎 椎间盘移植 胸腰椎 应力分布
- 苏再发

- 作品数:38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泉州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钛网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有限元分析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