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6篇“ 商业欺诈“的相关文章
- 一种商业欺诈邮件识别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商业欺诈邮件识别的方法,具体通过利用可疑标注引擎检查邮件收件域合法性、进行收件域联系人白名单检查、钓鱼链接检查以及发件域检查,所述发件域检查包括:文本黑名单、AI文本二分类检查和AI图像二分类检查;以及配...
- 张波熊珠娥李金洪刘信峰
- 商业欺诈与诈骗罪
- 2021年
- 自古以来,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层出不穷,而诈骗罪则毫无例外的是中外刑法中最常见、最古老的罪名之一。在商业活动领域内,商业欺诈可看做是诈骗罪的上位概念,因为商业欺诈包括商业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类型的诈骗罪,而诈骗罪则只不过是众多商业欺诈中的部分严重欺诈且触犯刑律、应受刑事制裁的行为。正确认识诈骗罪,有助于在商业交往中积极预防诈骗,打击诈骗犯罪,在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专门规定了签订.
- 李延光
- 关键词:诈骗罪刑事制裁诈骗犯罪商业交往商业欺诈
- 视觉中国集团掉入黑洞或构成商业欺诈
- 2019年
- 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掀起了一波许愿潮。“转发这个黑洞,你的仇人就会被吸走”“转发这个黑洞,你的赘肉就会被吸走”“转发这个黑洞,你的贫穷就会被吸走”之类的许愿在朋友圈里此起彼伏。
- 张维
- 关键词:黑洞商业欺诈视觉人类历史
- 中英文商业欺诈的语言表现及识别分析--以中英文加盟类欺诈宣传文本为例
- 2017年
- 商业欺诈是将虚假商业信息通过一定包装技巧的语言使被受害人接受并由此产生金钱交易等言语行为的过程。商业欺诈得逞部分归因于语言技巧的运用。商业欺诈的主要语言特征有频繁使用模糊语言、引用不真实数据、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等。识别商业欺诈的语言手段包括甄别以"一本万利"为卖点的不合逻辑和常识的虚假信息,对高科技、实力雄厚等溢美之言进行核实,拒绝实施以"急招"等制造紧迫感手段的字眼所发起的言语行为。商业欺诈宣传中的言语行为特征都反映出其欺骗的交际目的,并折射出当今商业社会中不道德的商业欺诈行为的若干特征。
- 王雪飞
- 关键词:商业欺诈语言表现
- 消费者维权案件审判难点问题研究——重点探讨知假买假、商业欺诈、安全标准及标签瑕疵问题被引量:2
- 2017年
- 知假买假行为的性质如何、是否构成商业欺诈,应否获得惩罚性赔偿在理论界存在巨大争议,审判事务中各地法院的判决也各不相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第2条"以牟利为目的购买商品、服务的,不适用该条例规定",引发社会巨大争议。2017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作出答复,答复意见中"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的表态也引发社会的激烈讨论。如何裁判消费者维权案件的难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态有何理论基础,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 王新兵
- 关键词:知假买假安全标准
- 政府监管与商业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民即将走进全面小康社会,需求层次提高,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温饱带来的满足感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更在意的是衣食住行的质量,出门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但在此期间商业欺诈问题比较严重。"青岛大虾"、"黑龙江天价鱼"等事件无不反应着问题的严重性。本文利用博弈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探讨商业欺诈行为的原因所在。
- 魏传立王秋霞
- 关键词:欺诈博弈纳什均衡
- 基于数据挖掘的商业欺诈研究
- 商业欺诈作为商业伦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被企业经营者愈发重视,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欺诈现象日益增多,日趋复杂,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商业欺诈这一商业伦理的重要课题加大研究。...
- 王辉
- 关键词:企业管理商业欺诈数据挖掘
- 论现代商业发展中的商业文化、商业原则与商业欺诈被引量:4
- 2015年
- 商业文化是商业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商业区别于传统商业的标志;没有文化的商业是庸俗的商业,充其量只起到二道贩子的作用;以人为本是商业文化的核心,服务是商业文化的精髓;老字号是传统商业文化的结晶,传承、创新、发展是它的基本职责;商业原则是市场通用的原则,是为人之道、经商之本、致富之路;在商言商,言的是商业原则,言的是生财有道,言的是利他行为,言的是服务精神;商业欺诈是商人、商法人的非法行为,不是商业本质的表现。
- 黄国雄
- 关键词:商业文化老字号商业欺诈
- 我国商业欺诈的根源及对策分析
- 目前,经济领域中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愈演愈烈,这不仅会损害市场中利益相关者权益,还会破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诚信的商家失去对市场的信心,进而给市场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带来阻碍,这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
- 李梦娜
- 关键词:商业欺诈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演化博弈
- 文献传递
- 商业欺诈案件非法占有目的之推定
- 2015年
- 在司法实践中,商业欺诈类案件犯罪嫌疑人最常见的辩解理由可谓是"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即便有充足的客观证据证实财物已经完全脱离所有人控制、在其支配下,也鲜有犯罪嫌疑人承认想将涉案财物据为己有。对此主观要素的认定,基本依靠推定。在适用推定判断此类案件行为人时,应避免过度干预而成为市场交易活动创新和发展的阻力,因此应坚持谦抑的司法理念、坚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坚持对事实的多维分析、兼顾法律和情理、遵循有利于行为人立场并允许反驳。同时,应从完善立法、规范推定司法适用两条路径,进一步完善商业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推定。
- 马谨斌
- 关键词:非法占有目的推定谦抑
相关作者
- 吴英娜

- 作品数:13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贸易安全 国际贸易 经济安全 信用制度建设 银行
- 朱军华

-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东台市消费者协会
- 研究主题:惩罚性损害赔偿 欺诈行为 构成要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损害赔偿责任
- 周晓唯

- 作品数:163被引量:748H指数:1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学分析 法经济学分析 法经济学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 王中原

- 作品数:26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致良知 教育思想 《道德经》 诚信 商业伦理
- 王旭东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东台市消费者协会
- 研究主题:惩罚性损害赔偿 欺诈行为 《消法》 民事法律关系 欺诈消费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