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6 篇“ 喉上神经 “的相关文章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对喉 罩全身麻醉后咽喉 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对喉 罩全身麻醉后咽喉 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喉 罩全身麻醉手术的12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分别为36、49、41例。3组均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喉 罩全身麻醉,研究A组和研究B组在喉 罩全身麻醉的基础上 通过超声引导注射罗哌卡因进行双侧喉 上 神经 阻滞,研究A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25%,研究B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50%,对照组仅行喉 罩全身麻醉。比较各组围手术期[神经 阻滞前(t_(0))、麻醉诱导成功时(t_(1))、喉 罩置入后即刻(t_(2))、喉 罩拔除后即刻(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喉 罩置入情况、术后咽喉 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对照组t_(2)、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研究A组和研究B组更高(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喉 罩一次置入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喉 罩带血丝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中、重度咽喉 痛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A组(P<0.05);t_(3)以及喉 罩拔除后6 h患者咽喉 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均有助于喉 罩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维持,降低术后咽喉 痛的发生率及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低浓度罗哌卡因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更好。 庞娜 董智刚 刘卓 杨立群 陈娟 赵蕊关键词:喉上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咽喉痛 一种用于术中喉 返神经 和喉 上 神经 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属于环甲肌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术中喉 返神经 和喉 上 神经 监测的方法及设备,针对现有的监测方式中极容易产生错误报警、误导操作者;容易对患者的口腔、鼻腔以及咽喉 黏膜造成损伤,监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监测方法和设备,... 彭德科 杨杰 董建明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在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SLNB)在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老年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SLNB)及对照组(未行任何局部麻醉)。比较2组患者在插管前(T0)及插管后1 min(T1)、5 min(T2)、1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及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皮质醇浓度;比较2组患者拔管后30 min、24 h咽喉 痛、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在T1、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T1时,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在T1、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30 min及24 h时咽喉 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拔管后30 min时观察组患者声音嘶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拔管后24 h时观察组患者声音嘶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LNB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插管并发症。 李翠文 苗渝奇 汪惠文关键词:超声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老年 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内侧支阻滞在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内侧支阻滞对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行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术前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观察组55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内侧支阻滞,两组均行喉 罩辅助通气下全麻;比较两组纤支镜进入咽喉 及声门即刻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喉 罩拔除后随访咽喉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纤支镜进入咽喉 及声门即刻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呛咳、恶心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喉 罩拔出后30 min、12 h、24 h及48 h咽喉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内侧支阻滞可有效稳定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有助于缓解喉 罩拔出后咽喉 疼痛。 孙文龙 罗苹 谢舒晨 叶月利 项余华关键词:超声 全麻 纤维支气管镜 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2019年8月至2023年2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插管前对照组实施表面麻醉结合环甲膜穿刺麻醉,对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监测患者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插管操作耗时,评价插管过程中镇静及呛咳反应程度,检测插管前后血清应激反应因子含量,调查患者对于插管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1)、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后(T2)时点心率(HR)依次为(84.08±8.25)次/分,(82.64±7.81)次/分、平均动脉压(MAP)依次为(92.57±8.32)mmHg(1 mmHg=0.133 kPa),(103.27±9.1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92~12.56,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43,P=0.652~0.726);观察组插管操作耗时(8.96±1.1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47±1.39)min(t=6.84,P<0.001);观察组插管过程中Ramsay镇静评分3(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3)分;而呛咳反应评分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分(Z=9.26、4.37,均P<0.001);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 腺素(NE)和肾上 腺素(E)等应激反应因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4.58~25.94,均P<0.05);观察组对于插管操作的总体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1,P=0.034)。结论SLNB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管理,可提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镇静程度,缩短气管插管操作耗时,减轻操作过程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朴慧英 朱正宁关键词: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喉神经 基于喉 返神经 监测仪的超声引导下双侧喉 上 神经 阻滞方案对甲状腺癌患者喉 返神经 的保护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析在喉 返神经 监测仪的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喉 上 神经 阻滞方案对甲状腺癌患者喉 返神经 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4例为受试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双侧喉 上 神经 阻滞)和联合组(喉 返神经 监测仪的超声引导下双侧喉 上 神经 阻滞)各52例。观察并评估2组对象的手术相关指标、肾上 腺素(E)、去甲肾上 腺素(NE)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喉 返神经 情况、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 2组的E、NE及IL-10水平均升高(P<0.05),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喉 返神经 辨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喉 返神经 辨识时间远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10,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基于喉 返神经 监测仪的超声引导下双侧喉 上 神经 阻滞方案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喉 返神经 损伤情况,降低E、NE及IL-10水平,还可减缓其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低。 王珈 江婷婷 熊英 杨彩虹关键词:神经阻滞 甲状腺肿瘤 超声引导喉 上 神经 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探讨 2024年 研究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喉 上 神经 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的有效性。方法 将2023.6-2023.10月时间内接受清醒气管插管干预的患者,共98例,以数字表法形式划分两组,有表面麻醉与环甲膜穿刺干预一般干预组、超声引导喉 上 神经 阻滞与环甲膜穿刺干预的超声干预组,统计两组麻醉情况、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舒适度评价。结果 插管过程中一般干预组平均动脉压指数均值(110.24±6.35)mmHg、心率指数均值(97.56±3.52)次/min,插管结束一般干预组平均动脉压指数均值(105.27±4.16)mmHg、心率指数均值(84.15±8.52)次/min,均高于干预之前p<0.05。超声干预组在插管过程和插管结束,多个身体指标也高于干预之前,p<0.05。然而一般干预组以及超声干预组在插管结束平均动脉压指数、心率指数均低于干预之前,p<0.05;超声干预组总不良反应出现率是14.3%(1例呛咳现象、1例躁动现象、2例恶心现象、2例头晕现象),低于一般干预组28.6%,p<0.05;超声干预组患者在麻醉全面性、麻醉及时性、麻醉科学性、沟通时效性、麻醉针对性等评分均较一般干预组高,p<0.05。结论 清醒气管插管的干预中,应大力推广超声引导喉 上 神经 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全方位保障患者麻醉的安全性,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助于提升插管干预效率。 谭森关键词:环甲膜穿刺 清醒气管插管 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喉 上 神经 阻滞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辅助喉 上 神经 阻滞对减少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耐受性。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疗的100例困难气道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均拟实施可视软性喉 镜下气管插管术,采用超声引导下喉 上 神经 阻滞的麻醉方式,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采取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则采取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不同方式下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插管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受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插管时、插管后3 min时心率、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辅助喉 上 神经 阻滞可降低困难气道患者插管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插管耐受性,保障气管插管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 徐玉 蒋冬芝关键词:困难气道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插管 瑞芬太尼 喉 上 神经 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分析2024年 目的探究喉 上 神经 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老年高血压其麻醉方案优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患者临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诱导插管,观察组采用喉 上 神经 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比较2组插管情况(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呛咳发生率),对比2组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T1、T2、T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血压(SBP、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指标值的变化,T1、T3时2组血清[肾上 腺素(E)、去甲肾上 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记录2组插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苏醒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7.67%)高于对照组(89.53%),平均插管时间[(34.52±5.19)s]低于对照组[(40.76±5.49)s](均P<0.05),而2组总插管成功率、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HR、SBP、DBP值低于对照组,SpO_(2)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T3时观察组E、NE水平[(35.58±6.26)kg/m^(2)、(158.76±14.36)g/L]低于对照组[(47.30±9.22)kg/m^(2)、(167.74±14.46)g/L](均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恢复时间、PAED评分、拔管时间[(8.16±2.35)min、(8.67±1.32)分、(10.56±3.30)min]均少/低于对照组[(9.79±3.05)min、(10.40±1.38)分、(12.67±3.20)min](均P<0.05)。结论喉 上 神经 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蒲玉碧 杨帆 卢海 刘虹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插管成功率 瑞马唑仑在老年早期喉 癌患者超声引导喉 上 神经 内侧支阻滞中的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在老年早期喉 癌患者超声引导喉 上 神经 内侧支阻滞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9月因早期喉 癌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并行支撑喉 镜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瑞马唑仑组,各30例。咪达唑仑组患者静脉注射0.08μg/kg舒芬太尼+0.02 mg/kg咪达唑仑镇静,瑞马唑仑组患者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舒芬太尼+0.04 mg/kg瑞马唑仑镇静。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静的成功率、镇静起效时间、恢复时间,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镇静水平[采用改良警觉和镇静评分(MOAA/S)评定]及患者状态指数(PSI),患者和麻醉医师对镇静的满意度评分及患者神经 阻滞期间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马唑仑组镇静成功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83.3%(25/30)比53.3%(16/30)],镇静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患者满意度和麻醉医师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静期间2组MAP变化相似,瑞马唑仑组心率较咪达唑仑组平稳。瑞马唑仑组SpO_(2)在给药后2 min低于咪达唑仑组,给药后6、10、15 min均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4、6、10 min瑞马唑仑组患者MOAA/S均低于咪达唑仑组,而PSI均高于咪达唑仑组,同时瑞马唑仑组患者给药后15 min PSI高于咪达唑仑组(均P<0.05)。瑞马唑仑组与咪达唑仑组神经 阻滞镇静期间患者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早期喉 癌患者神经 阻滞的镇静起效快,恢复迅速,且比咪达唑仑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呼吸抑制轻,安全性好。 包音 纪存良 王惠军 王古岩关键词:喉癌 喉上神经阻滞 咪达唑仑
相关作者
姜景卫 作品数:58 被引量:236 H指数:7 供职机构:江山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罗哌卡因 喉上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喉上神经 气管表面麻醉 房居高 作品数:392 被引量:1,357 H指数:1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喉肿瘤 甲状腺肿瘤 头颈部肿瘤 喉癌 甲状腺 鲍红光 作品数:369 被引量:2,714 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脓毒症 脂联素 围手术期 丙泊酚 李平栋 作品数:78 被引量:322 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 修复外科手术 钟琦 作品数:118 被引量:421 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甲状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鳞状细胞 分化型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