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ymph nodes posterior to the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列线图预测模型,为LN-prRLN清扫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N-prRLN清扫325例,根据是否出现LN-prRLN转移分为非转移组(269例)和转移组(56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分析探讨LN-prRLN转移的危险因素,然后以危险因素构建LN-prRLN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及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共纳入325患者,其中56例(17.23%)发生LN-prRLN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腺外侵犯、右侧喉返神经前方淋巴结(ymph nodes an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arRLN)转移、癌灶位置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与PTC发生LN-prRLN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878,95%CI为(1.192,12.615)]、有腺外侵犯[OR=2.836,95%CI为(1.036,7.759)]、有LNarRLN转移[OR=10.406,95%CI为(3.225,33.926)]、右侧癌灶[OR=5.632,95%CI为(1.812,17.504)]和有LLNM[OR=3.426,95%CI为(1.147,10.231)]是LN-prRLN转移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为(0.795,0.934),约登指数为0.729,敏感度为0.873,特异度为0.856,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Bootstrap检验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840,95%CI为(0.755,0.954)。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靠近理想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对PTC发生LN-prRLN转移的临床预测效果良好。结论男性、腺外侵犯、LN-arRLN转移、右侧癌灶和LLNM是PTC发生LN-prRLN转移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有助于外科医生�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喉返神经损伤(RLNI)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研究。关键词包括喉返神经修复、注射喉成形术、Ⅰ型甲状腺成形术、杓状软骨内收术、神经组织工程技术等。总结和比较目前RLNI的常见治疗方法。结果显示,喉返神经直接缝合是目前修复的首选术式,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最常用于临床,其他修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大多数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不同的效果,但仍存在需进一步克服的缺点。此外神经组织工程技术及中医康复治疗值得进一步探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