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6篇“ 囊内乳头状癌“的相关文章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1例
- 2022年
- 患者女,42岁,2020年3月1日单位体检时发现双侧乳腺肿物,双侧乳头无溢液、溢血,无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症状,近期月经规律正常,否认家族乳腺癌史。入院时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67 mmHg,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查体:双乳等大等圆,皮肤无异常,左乳外上1点钟位置可扪及肿物,大小约1.5 cm×1.0 cm,质硬,移动度一般,与基底无明显粘连。
- 彭健雄孙莹莹
- 关键词:乳腺肿瘤囊内乳头状癌免疫组化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P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7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W例IPC患者(IPC组),随机按1:3比例选择同期浸润性导管癌45例患者(ID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超声表现、钥靶表现、淋巴结转移状况、分子分型、无复发生存等。结果IPC组与IDC组在发病年龄、性别、超声表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钳靶表现、分子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所有患者中位随访63个月(20〜96个月),IPC组和IDC组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93.3%和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DC相比,IPC好发于老年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男性发病较IDC占比更高,超声表现为囊实混合的界清肿块更多见,淋巴结转移更少见;IPC总预后好,对于IPC合并浸润性癌,建议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评估腋窝。
- 罗华何俊玲杨欧欧蓝天苏昆仑杨慧芬詹晨妮何佳炜徐海滨胡祖健
- 关键词:临床病理预后
- 男性乳腺癌并一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超声表现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IPC)又称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5%~1%,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男性偶可发生,有研究认为与中老年男性乳房女性化及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升高有关。
- 韩玥王艺璇唐瑞雪王蓓
- 关键词:男(雄)性
- 男性结肠腺癌和乳腺囊内乳头状癌多发性原发癌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1例男性结肠腺癌和乳腺囊内乳头状癌多发性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19年3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乳腺科诊治的1例曾罹患结肠腺癌的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诊疗方案进行探讨。结果此患者2014年4月确诊升结肠腺癌,行手术、化疗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转移。2019年3月因"发现左乳腺肿物8个月余"入院,乳腺彩超、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乳腺肿物,行左侧乳腺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左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术后完成放疗并开始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至今,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结肠腺癌非常罕见,乳腺囊内乳头状癌若无明确浸润证据,按照原位癌进行诊疗。
- 刘威胡悦陈伟光梁蓉熊喜峰李梅
-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囊内乳头状癌结肠腺癌多发性原发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 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1例
- 2018年
- 乳腺癌主要好发于女性,而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乳腺癌的0.7%,在男性肿瘤疾病中占比也小于1.0%,但据统计其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 黄军王耕
-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囊内乳头状癌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DR钼靶的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PC)DR钼靶摄影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钼靶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及彩超证实为误诊1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IPC误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乳腺纤维腺瘤为2例,乳腺囊肿为2例,炎症为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误诊为IPC为4例。结论:通过IPC误诊病例分析其原因,以便在诊断此类疾病吸取教训,更应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触诊包块性质,根据乳腺钼靶片的直接征象以及间接征象,应用DR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彩超、病理组织检查及分泌物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降低误诊率。
- 胡亮武周春容曹跃勇
- 关键词:误诊原因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P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乳腺癌,比例不超过3%。IPC在女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多发生于老年女性,中位年龄为69.5岁。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临床病理表现,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具体征象特点,为外科医生的术前准确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 佟凌霞郑鹏远齐娜
- 关键词:超声声像图特征病理对照分析囊内乳头状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囊实混合性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PC)的临床病理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5月~ 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参考以往的临床文献。结果所有患者中临床最常见的征兆为乳腺肿块,以乳头状结构占据比例较高。结论对IPC患者来说,主要发病对象为老年妇女,属于临床上一类膨胀性浸润性癌病变。
- 权广前王金津叶帝忠顾玛丽
- 关键词: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囊内乳头状癌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49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分析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治疗。方法 :收集49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9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29~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范围:24~84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75.0%,5年无病生存率为60.6%。保乳手术组12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6.9%,乳房全切组37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3.8%,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结论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乳腺癌类型,预后较好。保乳手术和乳房全切术均可作为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方式。
- 吕民豪秦丽李军涛郭旭辉刘法文崔树德张恒伟
- 关键词:乳腺肿瘤囊内乳头状癌预后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钼靶X线表现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IPC)的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C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IPC肿块呈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4例;肿块边缘光滑6例,浅分叶状3例;肿块密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7例,密度等同于周围正常组织2例;病灶不伴钙化6例,伴有钙化3例,钙化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数量少于10粒。结论:IPC肿块多呈类圆形、高密度、边缘多光滑,无成簇钙化,无明确毛刺征象,但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囊肿鉴别。
- 傅晶施雄余燕民
- 关键词:钼靶X线表现
相关作者
- 高文

- 作品数:30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VEGF-C 囊内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 黄传生

- 作品数:98被引量:245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儿童 文献复习
- 涂侃

- 作品数:24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囊内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乳腺 乳腺癌
- 罗庆丰

- 作品数:65被引量:166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骨肉瘤 乳腺癌 胃癌
- 蔡勇

- 作品数:58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活检组织 胰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