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囊袋出血“的相关文章
优化护理方式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
2023年
探究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方式对其术后出血以及电极位移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2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以计算机完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优化组与基础组,各为41例,基础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优化组加用优化护理方式。组间对比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优化组心理状态中躯体(42.51±3.64 vs 47.48±3.92)分、强迫(36.35±3.55 vs 40.36±3.99)分、人际关系(32.71±3.81 vs 6.93±4.02)分、抑郁(50.04±3.92 vs 54.93±3.85)分、焦虑(37.63±4.25 vs 41.08±4.22)分、敌对(21.36±3.15 vs 24.52±1.94)分、恐怖(23.58±4.02 vs 27.16±3.16)分、偏执(21.42±3.98 vs 24.39±1.40)分、精神病性(38.29±3.28 vs 42.83±3.10)分及其他(25.33±2.15 vs 28.92±3.01)分评分均低于基础组,数据比较意义存在(P<0.05);优化组服药依从性高于(92.68 vs 73.17)%基础组,数据比较意义存在(P<0.05);优化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少于(4.88 vs 21.95)%基础组,数据比较意义存在(P<0.05);优化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95.12 vs 80.49)%基础组,数据比较意义存在(P<0.05)。结论 优化护理方式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服药依从性提高,术后并发症情况减少,护理满意程度加强。
麻淑桃吴庆
关键词: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囊袋出血电极移位
华法林抗凝达标患者行不同途径心脏起搏器植入并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术后出血的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达标患者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不同穿刺径路及不同处理措施对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择期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且正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达标的患者围术期继续使用华法林抗凝,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A组)和行腋静脉穿刺组(B、C组)植入心脏起搏器.A、B组电极周围组织采用荷包缝合,缝合前内给予8%去甲肾上腺素湿纱布预填塞,缝合时取出,内层缝合后内给予注射用血凝酶1 ku,术后A组上、B组血管穿刺点部位给与相应的方法加压包扎止血24 h,起搏器植入侧肢体制动24 h.C组常规固定电极,缝合.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情况、围术期血肿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三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术后住院天数[(8.0±4.6)天vs(8.0±3.2)天vs(10.0±5.5天)]、术后出血总发生率(14.8%vs 7%vs 31.7%)C组均显著高于A、B两组,且B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最低,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华法林抗凝达标患者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选择腋静脉穿刺径路及对综合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出血.
杨志刚陶四明魏巍贾吉代华磊普顺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华法林心脏起搏器植入囊袋出血
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n=52)与达比加群酯组(n=52)。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物期间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术后7 d内出现血肿3例,2例通过局部盐继续压迫好转,1例通过清创好转。达比加群酯组术后7 d内出现血肿2例,1例通过局部盐继续压迫好转,1例通过清创好转。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18/52),达比加群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5%(1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且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
刘慧慧李小明马英
关键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心房颤动起搏器置入术囊袋出血
优化护理方式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属于有创性操作,且无法完全替代心脏传导功能,术后易出现电极移位、血肿、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影响了临床疗效,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1]。术后传统护理主要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忽视了诱发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2]。笔者对45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优化,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并降低了术后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荆智霞
关键词:护理方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囊袋出血电极移位
绷带卷加压包扎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绷带卷加压包扎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591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6例)用两个医用绷带卷并排放置于起搏器上方,与切口平行,3M胶布条固定绷带卷,松紧以伤口不出血、绷带卷无移位为准,术后6h松解胶布条和绷带卷。对照组(295例)将1 000g沙置于起搏器上方,术后6h取走沙。比较两组患者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在切口出血血肿和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疼痛、尿潴留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绷带卷加压包扎法可明显减少患者伤口疼痛、尿潴留、睡眠障碍的发生。
唐萍余中琴
关键词:出血永久起搏器植入囊袋出血
优化护理方式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方式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并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传统护理方式组36例和优化护理方式组22例,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优化护理方式组与传统护理方式组患者心脏起搏器电极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护理方式组比较,优化护理方式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改善患者预后。
黄红霞罗菊英甘受益
关键词:心脏永久起搏器囊袋出血电极移位
低温盐压迫起搏器治疗老年起搏器术后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低温盐压迫对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一科〉60岁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2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138例,观察组采用低温盐压迫方法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常温盐压迫方法压迫止血。结果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经低温盐压迫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常温盐压迫后出血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经低温盐压迫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常温盐压迫止血,低温压迫可减少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出血风险。
乔树洲刘丽华任艳红党涛满静
关键词:老年
埋藏式起搏器术后预防出血与电极脱位的护理干预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起搏器植入新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起搏器的应用探索从单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快速性心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993-2009年,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已达290万人[1],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2万人接受起搏器治疗,并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2],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约1周内)可能出现如出血、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电极导线脱落、脑梗死、静脉血栓或静脉狭窄等并发症,因此术后有效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增进舒适,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蒋红燕
关键词:埋藏式起搏器囊袋出血电极脱位护理干预
不中断抗血小板药对植入起搏器出血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在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下植入起搏器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2010 ~ 2014年在本中心植入起搏器的连续患者。除外应用华法林和肝素的患者。根据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将病人分为三组:未用抗血小板药物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出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所有的病人随访6周。结果 与A组比较,轻度出血发生率在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分别为3. 7%vs 23. 3% ,P=0. 009和3. 7% vs 34. 6% ,P= 0. 000),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3. 3% vs 34. 6% ,P= 0.388)。中度出血发生率在A组、B组和C组中分别为3. 7% ,6. 7%和7. 7% ,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 均〉0. 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 不中断抗血小板药物植入起搏器仅轻度出血发生率升高,抗血小板药物在手术前可以继续应用。
刘英明周伟朱智明曹毅陈宇李田昌杨晔王丽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抗血小板治疗出血并发症起搏器植入
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术后预防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华法林抗凝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不同预防出血措施分为两组。 A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围手术期不停用华法林,术中应用凝血酶,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时间至48 h;B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术前3 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治疗,术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比较两种方法预防起搏器术后出血的效果。结果共840例行起搏器手术患者中,有78例为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 A组患者42例,术后发生轻度出血4例,中度出血1例。 B组患者36例,术后发生轻度出血7例,中度出血3例,重度出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的风险增高,术中应用凝血酶,而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时间对预防出血具有更好的疗效。
周新华
关键词:囊袋出血华法林起搏器植入术弹力绷带

相关作者

张敬文
作品数:176被引量:355H指数:10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纤溶系统 疗效观察 高血压 盐酸关附甲素
林劲
作品数:204被引量:347H指数:10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纤溶系统 冠心病 心绞痛 高血压
吴明
作品数:214被引量:248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疗效观察 盐酸关附甲素 载脂蛋白E 射频消融治疗
姜东炬
作品数:69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
胡高频
作品数:35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10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对比剂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