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81篇“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的相关文章
甲基偶氮比色法体外药敏试验对乳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甲基偶氮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体外药敏试验对乳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住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的19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导管癌。采用MTT法测定12种药物及3种化疗方案对192例乳腺癌患者的原代培养癌细胞的抑制水平及敏感率。结果(1)乳腺癌细胞对12种药物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紫杉醇(taxol,PTX) >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顺铂(DD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异环磷酰胺(isophosphamide,IFO)>卡铂(cisplatin,CBP)>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3组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AC)>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CE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MF)。PTX、EPI、DDP敏感率即对药物敏感的标本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较高,分别为54%(104/192)、42%(81/192)和37%(71/192)。(2)DDP、CBP及MIT在Ⅲ期乳腺癌中的抑制率要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14、4.303、3.182,P均<0.05)。(3)HR(-)乳腺癌的敏感率要高于在HR(+)乳腺癌,PTX、EPI、THP、MIT在HER-2(+)乳腺癌的敏感率要高于在HER-2(-)乳腺癌。结论MTT法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药敏实验方法,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筛选敏感药物、选择临床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PTX、EPI、DDP对乳腺癌细胞较其他药物敏感。按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化疗,化疗有效率的提高以及因无效而更改化疗方案的比例降低。
徐梅玉沈叶蒋叶平单远洲吴涛
关键词:MTT试验乳腺癌细胞药物敏感试验
甲基偶氮比色法细胞株细胞数量的选择被引量:5
2004年
崔冬生顾平刘力赵黔鲁王铭维
关键词: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细胞株细胞数量细胞密度吸光度影响因素
甲基偶氮比色法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孟凡青
应用MTT法对恶性肿瘤原代细胞培养进行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应用甲基偶氮(MTT)比色法对恶性肿瘤原代细胞培养进行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3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纯化。采用MTT比色法规范化检测12种肿瘤化疗药物对人恶性肿瘤原代细胞培养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紫杉醇、多西他赛对胃癌和结直肠癌原代培养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均为77.78%,而对乳腺癌原代培养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为88.89%;阿霉素对结直肠癌、胃癌以及乳腺癌原代培养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依次为66.67%、55.56%、55.56%;表阿霉素依次为77.78%、77.78%、66.67%;环磷酰胺和顺铂依次为66.67%、88.89%、77.78%;卡铂依次为55.56%、77.78%、77.78%;奥沙利铂依次为77.78%、88.89%、88.89%;氟尿嘧啶依次为77.78%、66.67%、55.56%;吉西他滨依次为66.67%、77.78%、66.67%;长春瑞滨依次为77.78%、66.67%、66.67%;依托泊苷依次为66.67%、77.78%、77.78%。结论MTT法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化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李恒善云耀峰梁润郝灵芳苍宏宇
关键词: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恶性肿瘤药敏试验
实时电阻抗传感技术检测NCI-H460细胞体外药物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ECIS)进行体外药物筛选与评价的方法。方法利用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对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及顺铂注射液的敏感性,再分别采用ECIS和MTT法测定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和培美曲塞二钠4种抗肿瘤药对NCI-H460细胞生长的影响。借助配对t检验、组内相关系数以及Bland-Altman法等对两种方法所测得抑制率进行一致性综合评价,结合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评估所建立的方法。结果通过MTT法测得NCI-H460细胞对紫杉醇及多西他赛注射液敏感,对长春瑞滨注射液及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呈中度敏感,顺铂对NCI-H460细胞株的抑制率无明显变化。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培美曲塞二钠4种不同药物对NCI-H460细胞作用的动态过程可通过ECIS动态监测法进行定性定量表征,同时还可反映出不同药物作用的特征性差异。另外,通过分析抑制率数据结果,显示出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NCI-H460细胞形态更进一步说明此法的可行性。结论所建立的基于细胞电阻抗分析方法可用于体外药物筛选与评价,可有效地表征药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在肿瘤耐药性及个体化给药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陈珊珊王军玲鞠蕾孙旭婧付桂英高春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半枝莲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抗子宫内膜癌活性研究
目的:对半枝莲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得到一系列组分和单体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考察,筛选出具有抗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活性成分,并初步探讨抗子宫内膜癌活性与所含化学成分间相关性,为探究半枝莲的抗子宫内膜癌细胞...
付小凯
关键词:半枝莲化学成分子宫内膜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文献传递
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板蓝根的乙酸乙酯部位各化学组分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法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出20个乙酸乙酯组分,利用甲基偶氮比色(MTT)法检测这20个组分体外对HSV1病毒的抑制作用,以细胞存活率、治疗指数(TI)和细胞保护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各化学组分的体外抗病毒的效果。结果板蓝根乙酸乙酯8个组分均有明显的抗HSV1病毒作用,对病毒的抑制率均远大于50%。结论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中存在直接抗病毒较强的活性成分,对其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板蓝根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
何立巍杨婧妍董伟秦莹亚
关键词: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抗病毒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复合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对MC3T3-E1成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中药骨碎补提取物骨碎补总黄酮(AFDR)复合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对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将成骨细胞株MC3T3-E1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使用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组、AFDR0.04mg/L、0.16mg/L、0.64mg/L、1.28mg/L、5.12mg/L 7组,体外复合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以24h和48h为观察时间点,倒置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检测MC3T3-E1存活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效应,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定量检测分别观察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促进MC3T3-E1分化作用,采用Von kossa钙化染色法观察其促MC3T3-E1细胞钙化作用。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复合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MC3T3-E1细胞形态,细胞形态呈三角形、多边形、长梭形等,呈集落样生长,无接触抑制,有伪足伸出,胞液透亮,核圆形。AFDR各组不同程度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7组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以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的成骨细胞增殖数量最多,1.28mg/L,5.12mg/L的AFDR对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②MC3T3-E1平均存活率≥90%;③骨碎补总黄酮(AFDR)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在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其OD值与空白对照组及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5和P<0.01);④AFDR 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能使MC3T3-E1的ALP活性升高(P<0.05);⑤AFDR 0.64mg/L剂量组能促进MC3T3-E1骨钙素合成(P<0.05);⑥AFDR 0.16 mg/L和0.64mg/L剂量组均可促进细胞钙化(P<0.05)。结论 AFDR可显著促进在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上MC3T3-E1的增殖、分化和钙化,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关系。
李晋玉徐林谭荣伟金合李志勇俞兴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MC3T3-E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体外细胞毒性的差别,为遴选优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不同来源国产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原液以及稀释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用MTT法量化细胞毒性,计算相对增值率和IC50值,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并将国产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与进口制剂进行比较。结果:8个厂家生产的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原液及进口产品的细胞毒性分级均为4级。不同企业生产的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IC50值差异较大。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C和F的IC50值较小,说明这两个企业产品的细胞毒性较其他样品大。进口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IC50值为99.9 mg·L-1,较其他样品高,说明其细胞毒性较其他样品低。进口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中仅添加亚硫酸氢钠一种辅料,国产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中添加的辅料主要为依地酸二钠、亚硫酸氢钠、酸半胱氨酸等。按各辅料在国产酸多巴酚丁酸注射液中的浓度测其细胞毒性,依地酸二钠、酸半胱氨酸和亚硫酸氢钠的细胞毒性分级均为3级。将依地酸二钠的浓度稀释为0.03 mg·ml-1时,其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无细胞毒性。将酸半胱氨酸稀释到0.11 mg·ml-1时,其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基本无细胞毒性。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处方不同等原因,这些产品的细胞毒性存在较大的差别。与进口制剂比较,国产制剂中添加的辅料浓度较大,可适当降低其浓度,以减少药物制剂的细胞毒性,从而提高药品的安全性。
王蓉蓉李瑞莲潘震宇李子珊
关键词:细胞毒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中药注射液体外肾细胞毒性评价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柴胡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在犬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MDCK细胞)和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模型的毒性作用,并探讨中药注射液体外肾细胞毒性检测的实验方法。方法选用马兜铃酸A作为阳性对照,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的原液及稀释液,与MDCK细胞或HEK-293细胞共同孵育,通过甲基偶氮比色法(MTT法)量化细胞毒性,计算相对增殖率,进行中药注射液体外肾细胞毒性评价。结果在MDCK细胞模型中,两批丹参注射4个液稀释浓度下毒性分级显示为0级,一批稀释9、27、81倍后显示为0级,柴胡注射液稀释27、81倍后显示为0级;在HEK-293细胞模型中,一批丹参注射液4个稀释浓度下毒性分级显示为1级,一批稀释9、27、81倍后显示为1级,一批稀释27、81倍后显示为1级;柴胡注射液稀释27、81倍后显示为2级。结论利用肾脏细胞来源的细胞,可尝试建立中药注射液体外肾细胞毒性检测的实验方法。
阮浩澜陈琪黎旸孙清萍陈素珍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细胞毒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相关作者

张晓丽
作品数:82被引量:29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 疾病进展 碳青霉烯酶
杨尚武
作品数:37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妊娠 疗效观察 分娩 四氧嘧啶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司银楚
作品数:221被引量:1,036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半夏泻心汤 脉诊 大鼠前脑 神经干细胞 三七总皂苷
王志华
作品数:114被引量:2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研究主题:IL-12 抗肿瘤作用 A-NK IL-2 CIK细胞
刘月华
作品数:129被引量:39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华口腔医学会
研究主题:颏舌肌 口腔矫治器 雌激素 慢性间歇性低氧 上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