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8篇“ 国资监管体制“的相关文章
- 如何理解国资监管体制要以管资本为主
- 2024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国务院国资委也印发了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的方案及实施意见。如何理解国资监管体制要以管资本为主?这涉及国资监管如何加强和优化等方向性问题。
- 郑东华
-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国资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成效分析
- 2024年
-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助推器,在优化投资体系、加大资本投入,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并进一步明确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作用的改革导向。自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来,作为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政策设计的重要载体,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打造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国有资本运营规律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
- 胡迟
- 关键词: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国资监管体制
- 健全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体制 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十年改革成效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健全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体制,并进一步明确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的改革导向。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
- 胡迟
- 关键词:国资监管体制
-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被引量:1
- 2024年
- 国资监管体制已由“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模式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代理成本降低与政府干预弱化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西部地区和金字塔层级低的国有企业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其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了国有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 任广乾景曼刘莉
- 关键词:政府治理国有企业
-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深化我国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竞争中性的理论框架,对改革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机制和效果进行分析,并以2010—2022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受改革影响的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主要通过减轻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优化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质量等路径得以实现,说明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符合国企改革中强调的竞争中性原则和发展目标。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发达地区、资本密集型的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受改革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具有参考意义。
- 罗兵杨微
- 关键词:国资监管国有企业资本配置融资效率
-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企费用粘性——来自“两类公司”改革试点的证据
- 2024年
-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下简称“两类公司”)是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从成本费用管控视角,利用2008—2021年“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数据,探讨以设立“两类公司”为核心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类公司”改革能够显著降低控股国有企业的费用粘性,其内在机制是“两类公司”改革通过强化经营预算管理和嵌入党组织治理实现控股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类公司”改革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在由多家“两类公司”协同控股、控股链条较短、股权制衡度较高以及所属类型为中央企业时更显著;限制政府债务大规模扩张和加强产品市场竞争,均能有效提高“两类公司”改革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文章从政治观和经理人观视角揭示了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降低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的内在机理,为完善“两类公司”改革、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降低国有企业费用粘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 熊凌云张益宁杨李娟
- 关键词:费用粘性政治观
-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来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经验证据
- 2024年
-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基于沪深A股数据,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的组建为切入点,以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机制分析表明,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过度投资抑制机制、“脱实向虚”纠正机制间接提升了国企抗风险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效应还受行业、区域、公司治理因素影响。行业维度,垄断性、高技术行业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区域维度,央企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公司治理维度,具有较高混改程度、内部控制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激励程度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
- 和军张依
- 关键词:抗风险能力双重差分模型
- 深化运营公司改革 助力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 2023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两类公司上接国资监管体制,下接资本运作、企业经营;开展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有利于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互衔接、同频共振,对于国资国企改革全局具有重要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
- 无
-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国资监管体制同频共振国有企业改组
- 健全国资监管体制 推动形成管资本“一盘棋”被引量:1
- 2023年
-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如果仅仅停留在微观层面实施改革很难奏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国资监管体制,在宏观层面构建现代国有经济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近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从管企业到管资本,是国资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
- 吴刚梁
-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国资监管电视电话会议资本
- 国企改革对国资监管体制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出国企改革有起步、探索、进展和深化四个阶段,以及国资监管体系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初步形成、国资监管权分散与集中行使的五个发展阶段。分析发现,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体制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两者在目标和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国企改革想要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完善的国资监管体制;国企改革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实现形式和关键环节。而要完善国资监管体制,需要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共同努力。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能够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从而促进我国国企健康发展。
- 方颖
- 关键词:国企改革国有资产国资监管体制
相关作者
- 廖红伟

- 作品数:63被引量:3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经济 交易成本
- 许仁龙

- 作品数:31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资委
- 研究主题:国企 法律事务 国资管理 常态 资产减值准备
- 许保利

- 作品数:80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务院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中全会 国资
- 胡迟

- 作品数:277被引量:4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务院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制造业 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制造业转型升级
- 郑东华

- 作品数:16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务院
- 研究主题:资本 供应链安全 全球产业链 共赢 国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