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篇“ 土壤储水量“的相关文章
- 2005-2017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储水量数据集
- 2024年
- 土壤水是地球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陆地上植被和作物所利用的水分主要是从土壤中直接汲取的。因此土壤水的存贮、补给、消耗、更新和平衡对全国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农业、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8个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收集整理了各站2005–2017年的土壤含水量长期观测数据,通过质量控制、开展剖面-样地尺度上层次及时间归一化统计计算,生成了相应的土壤储水量数据集,以期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储水量分布及变化状况提供长时序的数据刻画和支撑。
- 唐新斋张心昱朱治林袁国富贾小旭孙晓敏杜娟胡顺军姜峻刘燕刘勇刚罗亚勇曾凡江赵洋
-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储水量土壤含水量CERN
- 黄土丘陵区撂荒山地枣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储水量耦合效应分析
- 2024年
- 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土地撂荒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储水量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储水量对撂荒年限的响应及其耦合关系,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齐家山红枣试验示范基地不同撂荒年限山地枣林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撂荒年限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SOCS和SWS在不同撂荒年限均呈正相关关系。2)综合权衡分析和均方根误差分析表明,撂荒10 a最适宜进行山地枣林改造,但综合考虑农户经济收入与改造投入力度,建议撂荒3~6 a后对山地枣林进行改造,但要考虑土壤氮、磷对枣林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撂荒山地枣林改造提供了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 臧凯旋强方方刘登强刘广全刘盈斐古孟怡刘长海艾宁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储水量
- 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 2023年
- 【目的】借助SWAT模型模拟长时间序列优势分析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的时空格局变化,为小流域生态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适用于荒漠湿地小流域的SWAT模型,模拟南海子小流域0~2.5 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变化趋势,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储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流域土壤储水量2020—2022年年内变化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月均土壤储水量范围为25.95~103.66 mm之间;各月份波动较大,与降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流域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储水量值总体表现为灌木>乔木>草本。【结论】结果表明:降水波动是引起土壤储水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土壤储水量具有随降水波动的明显季节性变化;流域土壤储水量在空间上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草地对降水响应最敏感,林地对降雨的响应最为平稳;草甸土、风沙土、黄绵土、灰钙土4种土壤类型由于降雨的季节性波动均呈现相应的季节变化过程,但不同土壤类型对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南海子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为荒漠地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指导干旱半干旱区开展科学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王玥王玥王恩田王磊谢天麒余殿
- 关键词:土壤储水量SWAT降水水资源小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
- 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对覆被变化及降水的响应
- 人工植被建设和封育保护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而土壤水作为制约植被恢复的关键限制因素,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揭示流域土壤储水量对土地覆被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机制,对指导荒漠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
- 王玥
- 关键词:土壤储水量覆被变化气候变化SWAT
- 基于ERT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坡地和坝地土壤储水量反演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反演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坡地和坝地的土壤储水量(SWS),为小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北六道沟小流域选择典型坡地和坝地,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RT)测定其土壤电阻率(ρ),结合实测土壤体积含水率(θv),构建ρ与θv的幂函数模型,量化0~12.5 m土层剖面的SWS,并对比分析坡地与坝地的SWS空间分布差异。【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坡地和坝地2种典型地貌类型,ρ与θv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坡地:R^(2)=0.66,p<0.01;坝地:R^(2)=0.64,p<0.01);坡地ρ分布受坡位影响显著,沿坡顶至坡底逐渐降低,坝地ρ在垂直方向上呈“高-低-高”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饱和层和非饱和层,而坡地剖面均为非饱和状态;面积为1.8×10^(4)m^(2)的坝地0~6.5 m非饱和层的可储水量为1.49×10^(4)m^(3),6.5~12.5 m饱和层可储水量为5.10×10^(4)m^(3);而相近面积的坡地0~12.5 m非饱和层可储水量为2.59×10^(4)m^(3)。【结论】ERT可用于黄土区深层土壤水资源时空分布研究,六道沟小流域坝地土壤储水量丰富,是坡地土壤储水量的2.5倍,对小流域的水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 段国秀贾小旭白晓刘成功魏孝荣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电阻率坝地土壤含水率
- 一种快速修复高退化热带森林土壤储水量的方法
- 一种快速修复高退化热带森林土壤储水量的方法,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包括(1)以邻近未受干扰的山体为参考,综合设计合适的坡度,并单一种植多种速生树种,巩固重新填充的土壤层,以防止严重的外因干扰导致的滑坡等危害,(2)将邻近未受...
- 张辉姜凯
- 文献传递
- 辽西半干旱地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土壤储水量变化研究
- 2019年
- 为了比较出辽西半干旱地区刺槐适宜的成林密度,开展了不同密度刺槐林土壤储水量以及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下,较低的刺槐林密度可以提高土壤的月平均储水量、各土层年均含水量,并据此提出当地刺槐林保留林木密度不超过1 500株·hm^-2。
- 于忠峰
- 关键词:刺槐林土壤储水量辽西半干旱地区
- 北京市土壤储水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北京的城镇化发展的越来越快,而北京市的可利用水资源也越来越短缺,导致供需不平衡。为了对北京市土壤的储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行研究,现通过在相关的气象数据网站上下载有关的数据进行计算,...
- 阮思源
- 关键词:土壤储水量气象因子植被
- 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植被生长季深层土壤储水量与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被引量:5
- 2019年
- 为研究黄土区人工植被建设对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的影响,以晋西黄土区4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苜蓿、刺槐、侧柏和核桃)和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剖面(70~500 cm)土壤储水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可划分为降水入渗层(70~160 cm)、过渡层(160~280 cm)和相对稳定层(280~500 cm); 2)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土壤储水量在深层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与农地相比,其他4种人工植被深层(> 70 cm)土壤储水量的总亏缺量为161. 94~448. 25 mm,并且苜蓿和侧柏水分亏缺深度达到3 m以上,刺槐和核桃则达到5 m以上; 3)深层(> 160 cm)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储水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0. 05),刺槐和核桃深层细根生物量比例高于侧柏和苜蓿。研究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已产生明显的深层土壤水分亏缺问题,这与植被细根生物量剖面分布有紧密关系,该区域未来人工植被建设中应重点考虑刺槐和核桃根系特性与水分条件的适应性。
- 刘新春赵勇钢刘小芳朱兴菲高冉栗文玉
- 关键词:人工植被土壤储水量细根生物量晋西黄土区
- 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地演替中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储水量关系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阐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生产力、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特征与土壤储水量的关系,为探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云雾山保护区自然恢复3,8,13,46,66,89a的样地进行取样,分析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分布及其与地上地下植物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随着草地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盖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恢复13a之前显著增加,之后渐趋稳定;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容重逐渐降低。植被群落演替对0—40cm土层土壤储水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演替后期对40cm以下土层水分有明显消耗。植被群落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标与表层0—10cm水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与表层土壤储水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但深层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对下层土壤储水的消耗也逐渐增大。
- 李轲赵勇钢刘小芳王子龙赵世伟刘新春朱兴菲
- 关键词: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
相关作者
- 周德民

- 作品数:93被引量:1,054H指数:20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湿地 遥感 三江平原 生态系统 储水量
- 宫辉力

- 作品数:537被引量:4,094H指数:33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地面沉降 GIS 地下水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 李小娟

- 作品数:320被引量:2,279H指数:25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地面沉降 GIS 影像数据 遥感 土地利用
- 周思月

-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储水量 测量仪 土壤储水量 极板 近地表
- 刘爽

- 作品数:11被引量:16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保护性耕作 黑土 黑土农田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