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51篇“ 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文章
4种木荷人工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分析
2025年
以湖南省4种木荷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林木生长状、土壤pH、土壤有机含量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林分A(木荷纯林)和林分D(木荷∶枫香=5∶1)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高于林分B(木荷∶火炬松=3∶1)和林分C(木荷∶马尾松=2∶1),但4种林分类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4种林分类型土壤均为强酸;有机含量出现“表聚现象”,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土层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土壤有机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土层中,4种林分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同一类型林分中,4种林分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均有显著差异;全磷含量除了林分D的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3种林分的不同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全钾含量除了林分C的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余3种林分的不同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
戴良选沈生涛刘振华
关键词:林分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木荷
土壤化学性质对七叶一枝花产量和品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土壤化学性质对七叶一枝花产量和品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取自湖南12个样地的七叶一枝花及非根际、根际土壤为材料,测定七叶一枝花根茎产量和品指标及种植地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基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七叶一枝花产量和品的主要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结果:不同样地间七叶一枝花根茎状及其重楼皂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S1样地(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的样品地下部分干重最高,为25.15 g,S3样地(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的样品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5.582 mg/g。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七叶一枝花地下部分干重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为非根际全氮、全钾;影响总根茎长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为非根际全钾和根际全磷;影响总皂苷含量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为根际全氮。结论:影响七叶一枝花产量和品的主导土壤因子为非根际全氮、全钾和根际全磷、全氮,其中应重点关注氮肥的施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元素的施肥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佳刘佳曹基武王靖涵王旭军
关键词: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土壤化学性质
不同有机物料对南疆黏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碳源物输入量,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为板结黏土壤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参数。【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农家肥组(N)、生物炭组(T)、生物菌肥组(J)、商品有机肥组(S)、矿源黄腐酸钾组(H)5个不同有机物料组,每组设置50%推荐量、100%推荐量和150%推荐量3个梯度处理,以不施用有机物料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探讨5种不同有机物料(碳源物)对黏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相比,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pH和电导率,其中矿源黄腐酸钾和生物菌肥处理的抑盐效果较好。②与对照相比,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有机、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生物菌肥、生物炭、农家肥处理的效果较好。③农家肥处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较好的提升效果,生物炭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有较好的提升作用。【结论】综合各有机物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农家肥是该试验区较适宜的黏土壤改良剂,推荐用量为36 t/hm 2。
赵玉鹏王治国付彦博陈波浪陈波浪
关键词:土壤改良土壤化学性质南疆
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有机碳输入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促进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提升和生态系统恢复,本研究以亚热带红壤退化地恢复形成的木荷与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原位设置凋落物输入+根系输入+菌根输入(LRM,对照)、双倍凋落物输入+根系输入+菌根输入(2LRM)、凋落物去除+根系输入+菌根输入(NRM)、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菌根输入(NNM)和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菌根去除(NNN)5种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混交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并探讨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2LRM和NN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磷酸酶的活,NRM、NNM和NN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指数,改变有机碳输入对细菌Alpha多样的影响不显著。混交林土壤优势细菌门为酸杆菌门(15.5%~40.2%)、变形菌门(23.6%~35.5%)和放线菌门(11.2%~17.7%),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32.5%~47.8%)、子囊菌门(26.9%~48.8%)和被孢菌门(12.8%~34.5%)。NRM处理使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62.1%,使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27.6%。NNM处理使放线菌门和被孢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57.8%和169.8%,使酸杆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57.7%和22.7%。NNN处理使被孢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61.0%。土壤有机、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因子,pH和蔗糖酶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有机碳输入增加和减少均降低了真菌Alpha多样,均未改变细菌Alpha多样,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的同时去除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最大。
李静凯朱丽琴黄荣珍刘萍渝王金平房焕英侯斌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土壤化学性质
变量追氮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促进东北黑土区玉米绿色精准施肥,采取变量追氮的施肥方式在八五五农场和八五六农场试验区玉米田进行田间大区试验,以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以当地常规追氮量225 kg·hm^(-2)为标准,设置5个施肥梯度并生成处方图,研究精准变量追氮施肥技术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八五五农场试验基地土壤有机和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少量减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常规追氮处理提高17.0%和44.1%,相较于追氮前,有机含量提高8.2%~70.3%;pH在变量追氮后少量减氮、少量增氮显著高于常规追氮处理4.8%~5.7%,大量增氮处理高于常规追氮处理1.7%;各变量追氮处理玉米产量虽低于常规追氮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八五六农场试验基地土壤有机含量经变量追氮后均有所提高(3.0%~36.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变量追氮后常规追氮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最高(46.08 mg·kg^(-1)),与大量增氮处理差异显著;变量追氮后除少量增氮处理pH低于常规追氮处理,其他变量追氮处理均高于常规追氮处理4.2%~5.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减氮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增氮处理的产量较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变量追氮一年虽然在降低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差异上未表现出明显效果,但增加了有机的含量,促进地块保持产量均一稳定,能够达到稳产增产的效果。
朱莹雪陈圣杰匡恩俊袁佳慧迟凤琴张久明
关键词:玉米精准施肥增产增效增产
不同施肥处理对雪茄烟生长、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细菌群落及雪茄烟生长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烟叶专用化肥(A处理,对照)、芝麻饼有机肥(B处理)和石灰氮土壤调理剂(C处理)3种施肥处理,利用16S多样测序技术检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其与土壤理化的相关。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处理成熟期烟株根、茎、叶干物积累量提高,B、C处理烟叶产量分别提高了6.28%、2.95%。B、C处理成熟期土壤交换钙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5.86%和68.09%,团棵期B处理土壤交换镁含量显著提高60.76%,C处理提高20.15%。B、C处理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指数总体均高于A处理,优势细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e)、绿湾菌门(Chloroflexi)在旺长期和成熟期的相对丰度均比A处理提高6.21%~45.7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旺长期的相对丰度高于A处理,土壤有益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旺长期和节杆菌属(Athrobacter)在成熟期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3.25%、432%和49.22%、34.67%,B处理土壤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在成熟期的相对丰度较A处理提高8.48%。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均与Streptomyces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芝麻饼有机肥和石灰氮可调节土壤理化,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烟叶产量,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雪茄烟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高华军董思琪李红丽王岩李春虎李孟都
关键词:土壤细菌群落石灰氮
一种面向不同土壤化学性质的放牧策略智能优化方法
一种面向不同土壤化学性质的放牧策略智能优化方法,根据收集的近几年不同放牧强度土壤碳氮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异常值与缺失值的检测,利用生成的化学性质与放牧强度相关图,预测下一个周期的土壤化学性质数据,结合所述关系系数,得到不...
刘文静谭诗怡许志伟刘广文
关中平原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
2024年
为了研究关中平原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刘秀村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均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总碳、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在旱作和稻作之间差异显著,均表现为稻作高于旱作,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旱作显著高于稻作。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总碳、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负荷绝对值均大于0.85,体现了它们是影响关中平原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关键环境因子。
王熙萌
关键词:土壤化学性质主成分分析
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索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模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新疆伽师县选择试验区对比分析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在研究区分别从连作和轮作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采集土样,通过室内测定化学性质指标,结合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齐检验,对比分析2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总盐分、pH值、盐基离子量分数及分布特征,探究土壤化学性质特征与养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连作和轮作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量分数分布特征有差异,在轮作土壤有机平均量分数排序为中层>表层>底层,连作土壤分别为表层>中层>底层;2)2种耕作模式下土壤有机量分数都随年限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其中,连作土壤有机量分数低,变化幅度小,而轮作土壤有机量分数高,变化幅度较大;3)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轮作土壤总盐分量分数在表层和中层存在减少趋势,连作土壤总盐分量分数整体上存在增加趋势。综上,轮作模式对土壤表层和中层的有机量分数具有一定的增加作用,随着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减少趋势。2种模式下的土壤盐分离子差异较小,但轮作土壤总盐分量分数大于连作土壤,研究结果对该地区耕地土壤改良提高提供科学参考。
艾萨迪拉·玉苏甫阿不都拉·阿不力孜玉米提·哈力克努热曼古丽·图尔荪阿米娜·阿吾提魏志成
关键词:棉花伽师瓜土壤化学性质
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及物种多样的差异
2024年
为了揭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恢复、天然恢复)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物种多样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机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比较不同恢复模式下,不同土壤深度的化学性质、生态化学计量比及植物物种多样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恢复林、天然恢复林)的乔木层辛普森(Simpson)优势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天然恢复林乔木层辛普森优势度指数为0.22,人工恢复林乔木层辛普森优势度指数为0.31;其他多样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恢复林、天然恢复林)的土壤全磷(TP)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天然恢复林土壤全磷(TP)量分数为0.33 g/kg,人工恢复林土壤总磷(TP)量分数为0.39 g/kg;土壤其他化学性质差异不显著。天然恢复林的土壤化学计量比显著高于人工恢复林(P<0.05),天然恢复林和人工恢复林的碳磷量分数比(w(C)∶w(P))分别为120、100,氮磷量分数比(w(N)∶w(P))分别为12、10。人工恢复林土壤速效钾(AK)对草本层物种多样的影响正相关,土壤有效磷(AP)对所有层次的物种多样的影响负相关;天然恢复林土壤pH、电导率(EC)、总钾(TK)量分数和有机碳(SOC)量分数对草本层物种多样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土壤碳磷量分数比(w(C)∶w(P))和氮磷量分数比(w(N)∶w(P))是变异的主要来源;土壤碳磷量分数比(w(C)∶w(P))和氮磷量分数比(w(N)∶w(P))对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21.6%,对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16%。
杨泽凡李浩宋玉林陈洁
关键词:土壤化学性质物种多样性

相关作者

王锐
作品数:370被引量:1,614H指数:20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研究主题:酿酒葡萄 贺兰山东麓 滴灌 有机肥 土壤
纪立东
作品数:116被引量:619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酿酒葡萄 贺兰山东麓 滴灌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林德喜
作品数:42被引量:1,071H指数:21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阔叶树 施肥 马尾松 混交林 长期施肥
徐秋芳
作品数:206被引量:2,326H指数:30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 雷竹 土壤学 土壤养分 毛竹
董希斌
作品数:170被引量:1,07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低质林 采伐强度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