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 篇“ 土壤抗冲性 “的相关文章
一种土壤 抗冲 性 测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土壤 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壤 抗冲 性 测定装置,包括支架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包括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上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两对支撑杆,两对所述支撑杆的顶... 马璠 王月玲 王健 董立国 郭永忠 韩新生 许浩 万海霞 雷金银安宁河干旱河谷区不同类型农用地土壤 抗冲 性 及与土壤 性 质关系 2024年 [目的]揭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不同类型农用地土壤 抗冲 性 变化特征,阐明影响安宁河干旱河谷区农用地土壤 抗冲 性 的主要土壤 因子,并进而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农用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经济林(EEF)、马铃薯耕地(PCL)、牧草地(GL)、撂荒地(AL)和青花椒园地(GPG)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水槽冲刷法进行土壤 抗冲 性 试验,同时采集土壤 样品测定土壤 性 质,对土壤 抗冲 系数与土壤 性 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 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在15 min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随冲刷时间的延长,先急剧下降随后趋于平缓稳定;抗冲 系数随冲刷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增长趋势,二者关系用对数、逆函数或线性 函数拟合效果较好;选取的5种类型农用地土壤 抗冲 性 表现为GL>EEF>GPG>AL>PCL。(2)农用地土壤 性 质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GL和EEF土壤 性 质优良,AL和PCL较差,GPG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团聚体稳定性 表现为GPG>GL>EEF>AL>PCL。(3)相关性 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 抗冲 性 主要受土壤 机械组成和水稳性 团聚体影响,最优回归方程为:土壤 抗冲 系数=84.016-1.135×<0.25 mm水稳性 团聚体-7.413×黏粒。[结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耕地土壤 资源受到耕作的严重危害,土壤 质量严重下降,园地土壤 抗冲 性 和土壤 性 质相对较差,应加强对耕地和园地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朱兆棋 刘守江 刘鲁光 陈曦 陈曦 李金桓关键词:干旱河谷 农用地 土壤抗冲性 土壤性质 1962—2022年土壤 抗冲 性 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土壤 抗冲 性 作为评定土壤 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于揭示土壤 侵蚀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归纳土壤 抗冲 性 自提出以来的发展历程,该研究详细梳理了1962—2022年中国土壤 抗冲 性 研究的相关成果,客观评价了各时期表征指标及测定方法的优缺,系统分析了土壤 抗冲 性 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同时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网络图谱可视化手段分析了作者之间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关键词所体现的热点话题。结果表明:1)土壤 抗冲 性 表征指标和测定方法多样化导致相关研究结果难以比较;2)植物根系、土壤 理化性 质和坡度等因素对土壤 抗冲 性 的影响机理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验证;3)土壤 抗冲 性 数学模型主要围绕黄土区植物根系的增强效应而建立,较少涉及其他指标因子。该研究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壤 抗冲 性 的发展,并阻碍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今后的土壤 抗冲 性 研究须结合现代技术重点监测坡面和流域尺度径流冲刷与土壤 抗冲 的相互过程,揭示土壤 结构体间抵抗径流破坏和推动下移的能力。以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效应评价和预测为导向,落脚于土壤 侵蚀防控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未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马金龙 王兵关键词:土壤 抗冲性 CITESPACE 大渡河干旱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 抗冲 性 特征 2023年 为弄清干旱河谷地带土壤 抗冲 性 的变化特征,采用野外调查与原状土冲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干旱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 抗冲 性 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 冲刷过程中,3种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含沙量总体呈先减少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土壤 抗冲 性 符合随冲刷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的规律。2)土壤 抗冲 性 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25mm团聚体含量(WR0.25)和土壤 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 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 抗冲 性 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3)草地抗冲 性 能最好,经果林次之,农耕地最差。研究表明改善土壤 结构、提高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 及增加根系密度对强化土壤 抗冲 性 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区可通过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以期为干旱河谷地带水土流失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许航 秦岭 何淑勤 史小鹏 郑子成 骆紫藤关键词:土壤抗冲性 土壤团聚体 根系密度 土地利用方式 干旱河谷 杂交粱草生长期土壤 抗冲 性 变化特征及其根系调控效应 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杂交粱草水土保持功能,开展杂交粱草生长期土壤 抗冲 性 变化特征研究,以期从根系的角度明晰其变化机理。以杂交粱草—川农粱草1号为研究对象,选择植株0~45 cm空间范围作为采样区域,分别在水平方向(H)和垂直方向(V)上呈放射性 采集0~15 cm、15~30 cm和30~45 cm这3个层次的土壤 样品,利用原状土冲刷槽法研究其不同生育期径流含沙量、土壤 抗冲 指数动态变化特征,结合WinRHIZO2000根系分析系统获取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综合分析探究川农粱草1号生长期土壤 抗冲 性 变化特征及其根系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随空间范围的扩大,川农粱草1号径流含沙量和土壤 抗冲 指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趋势各异,其中径流含沙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表现为H0~15(0.10 g·L^(-1))V30~45(118.74 min·g^(-1))>V0~15(95.65min·g^(-1))。2)随生育期的推进,川农粱草1号径流含沙量和土壤 抗冲 指数大小关系分别表现为抽穗成熟期(0.05 g·L^(-1))<拔节前期(0.11 g·L^(-1))<幼苗期(0.14 g·L^(-1))<拔节后期(0.17 g·L^(-1))和抽穗成熟期(233.30 min·g^(-1))>拔节前期(56.64 min·g^(-1))>拔节后期(51.30 min·g^(-1))>幼苗期(44.33 min·g^(-1))。3)川农粱草1号生长期土壤 抗冲 性 增强值为1.10~364.52 min·g^(-1),增强率为2.29%~462.27%;其根系特征参数增幅为2.87%~326.87%,与土壤 抗冲 性 增强值呈正相关。川农粱草1号生长期土壤 抗冲 能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显著提高,且与其生长阶段根系辐射生长密切相关,通过调控日常管护措施可以更大程度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 杨瑞杰 何淑勤 周树峰 周树峰 金钰宪 郑子成关键词:土壤侵蚀 三星堆遗址城墙不同维护措施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与土壤 抗冲 性 的关系 2023年 三星堆遗址城墙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维护措施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根系与土壤 抗冲 性 的关系对防止遗址城墙水土流失、发挥原生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样地调查,以三星堆遗址城墙的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自然更新、种植、弃耕、灌木去除、修剪5种维护措施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根系和土壤 抗冲 性 特征及其相关性 。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记录草本植物103种,隶属40科81属,以菊科及禾本科植物占优,多年生草本植物居多。(2)灌木去除样地的物种多样性 水平相对较高,自然更新样地次之,再次是修剪样地和种植样地,弃耕样地物种多样性 水平显著低于其余样地(P<0.05)。(3)灌木去除样地和自然更新样地的土壤 抗冲 系数(分别为138.86 L/g和118.31 L/g,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其余类型(P<0.05)。除根长密度外,灌木去除样地的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平均根径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4)4种多样性 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 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根长密度、平均根径、分叉数均与土壤 抗冲 系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与土壤 抗冲 系数亦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灌木去除样地与自然更新样地的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指数、根系参数与土壤 抗冲 性 较好。结合城墙区域的植被特点和遗址保护的原真性 ,建议实行以自然更新为主的原生境保护措施,必要时辅以如灌木去除、修剪等维护措施,有效提升物种多样性 和土壤 抗冲 性 ,促进三星堆遗址城墙植被的可持续发展和原生态展现。 钟欣艺 赵凡 姚雪 吴雨茹 许银 鱼舜尧 林静芸 郝建锋关键词:原生境保护 物种多样性 土壤抗冲性 草本植物群落 安宁河干旱河谷区典型农用地土壤 抗冲 性 研究 水土流失是我国西南干旱河谷地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而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又会加剧地区土壤 侵蚀,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干旱河谷区对于农用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应谨慎,需要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朱兆棋关键词:安宁河流域 干旱河谷 土壤抗冲性 通径分析 黔中高原山地土壤 抗冲 性 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黔中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中心区域,是贵州省经济社会主要发展区。该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受人为活动影响,土壤 侵蚀问题严重。土壤 抗冲 性 是评价土壤 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黔中高原山地土壤 抗冲 性 ,对揭示该区... 资如毅关键词:土壤抗冲性 地表粗糙度 喀斯特高原山地土壤 抗冲 性 与土壤 物理性 质的关系 被引量:6 2022年 为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 抗冲 性 及其与土壤 物理性 质的关系,以马尾松人工林地(PMP)、桂花人工林地(OFP)、天然乔灌混交林地(ASL)、天然草地(NGL)、撂荒地(AL)、农地(CL)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水槽冲刷试验法,根据研究区地形及气候特点,设置3个坡度(5°,15°,25°),3个冲刷流量(3.2,4.8,6.4 L/min),冲刷时间均为15 min,结合土壤 物理性 质(容重、孔隙度、水稳性 团聚体、机械组成等),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 抗冲 性 及其与土壤 物理性 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原状土冲刷试验过程中,各地类初始径流含沙量较高,但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径流含沙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趋势,且随着坡度和冲刷流量的增大,径流含沙量趋于稳定的时间有所提前;(2)土壤 抗冲 系数随坡度和冲刷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坡度对土壤 抗冲 性 的影响比冲刷流量更明显。在同等条件下,各地类土壤 抗冲 系数依次为NGL>PMP>ASL>AL>OFP>CL,土壤 抗冲 系数分别为13.44~87.84,8.14~93.15,2.93~45.36,1.21~10.01,1.25~5.48,0.17~1.27(L·min)/g;(3)土壤 抗冲 性 与土壤 容重、砂粒含量、水稳性 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孔隙度、黏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关系均可用幂函数表示(R^(2)>0.78)。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土壤 侵蚀研究和水土保持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资如毅 赵龙山 钱晓鹤 陈娟关键词:土壤抗冲性 土地利用类型 冲刷试验 土壤侵蚀 黄土高塬沟壑区草地沟头立壁土壤 抗冲 性 特征 被引量:12 2022年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使沟头立璧土壤 侵蚀过程发生显著变化。为明确黄土高塬沟壑区草地沟头立壁土壤 抗冲 性 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裸地为对照,利用室内原状土槽冲刷试验研究了草地沟头立壁0~1 m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 理化性 质和抗冲 性 特征。结果表明:草地和裸地沟头土壤 水稳性 团聚体含量和粘聚力随土层加深均呈减小趋势。裸地沟头土壤 有机质含量、土壤 抗冲 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而草地沟头土壤 有机质含量、土壤 抗冲 系数随土层加深先增加后减小,且均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24.30 g·kg^(-1)和58.86 L·g^(-1)),草地各土层土壤 抗冲 系数是裸地的1.7~9.3倍。沟头土壤 抗冲 性 与土壤 有机质含量、水稳性 团聚体含量、黏聚力和植物根长密度呈极显著相关,其中与土壤 有机质含量(r=0.98)的关系最密切。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塬沟壑区沟头溯源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有效防治该区域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沙小燕 李魁 王文龙 王文龙 康宏亮 冯兰茜 聂慧莹关键词:土壤抗冲性 草地 根系 黄土高塬沟壑区
相关作者
刘国彬 作品数:364 被引量:7,130 H指数:5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 土壤侵蚀 张建军 作品数:229 被引量:1,886 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晋西黄土区 黄土区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林 芍药 朱显谟 作品数:46 被引量:1,311 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土壤 根系 土壤抗冲性 国土整治 田积莹 作品数:17 被引量:605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 土壤抗冲性 黄土高原 根系 植物根系 何淑勤 作品数:104 被引量:695 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 地表糙度 径流量 玉米 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