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5篇“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相关文章
- 园林废弃物覆盖组分及厚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索园林废弃物的不同组分、覆盖厚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园林废弃物按照草屑、树叶、枝叶混合物、树枝4类不同覆盖材料进行分类,经预处理后按3、6 cm和9 cm的覆盖厚度设置覆盖组分及厚度的二因素园林废弃物覆盖栽培试验。经过21个月的培养后,测定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通气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对各指标进行单项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园林废弃物用于地表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改善效果因覆盖材料类型和覆盖厚度而异。与裸土对照相比,覆盖条件下的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降低了5.6%~13.6%,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了25.2%~82.9%,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1.9%~108.2%,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7%~114.2%,田间持水率显著增加了64.1%~149.8%,土壤排水能力显著增加了38.2%~67.1%。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6种适宜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园林废弃物组分与覆盖厚度组合模式,分别为9cm树叶、9 cm草屑、9 cm枝叶、6 cm草屑、6 cm树叶及9 cm树枝。【结论】园林废弃物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改善土壤孔隙度和排水特性,从而提升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选择适宜的覆盖材料类型和覆盖厚度。
- 毛晓宁史正军谢惠春袁峰均潘松
- 关键词:废弃物覆盖物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 坡位对冀西北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比较不同坡位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冀西北张家口市涿鹿林场的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纯林,在坡上、坡下分别取样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白桦林土壤容重为0.66~1.17 g·cm^(-3),华北落叶松林为0.79~1.16 g·cm^(-3),2种林分土壤容重均为坡上>坡下,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白桦林坡上与坡下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华北落叶松林坡上与坡下差异显著(P<0.05)。(2)2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为坡下>坡上,坡位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坡上与坡下土壤总孔隙度差异显著。(3)白桦林与华北落叶松林土壤饱和持水量总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为坡下>坡上,2种林分坡上与坡下饱和持水量相关性及差异性均极显著。(4)2种林分土壤容重与持水量、孔隙度均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持水量与总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
- 姚丽芳
- 关键词:坡位林地土壤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持水量
- 乌兰布和沙漠草方格-灌木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探讨乌兰布和沙漠典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实施后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的影响,以流沙地为对照、选择草方格沙障+两种乡土树种(梭梭、花棒)为主的防沙治沙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地0~100 cm深度内不同土层的土壤粒度组成、水分含量、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建以草方格沙障+乡土树种为主的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对沙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均有一定的改良作用。(1)表层土壤粒度组成整体出现细化趋势,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持水量和贮水量增大,土壤持水性能明显提升。(2)乌兰布和沙漠典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实施后,土壤成土作用较明显、持水性能明显提升,沙化土地治理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防沙治沙的成效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区域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的类型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高君亮罗凤敏罗凤敏乔靖然于猛许亚欣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固沙林防沙治沙工程
-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影响研究
- 2023年
- 为探究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选取撂荒地、水稻田和旱田三块样地作为试验地,采用环刀法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水稻田(484.05±54.66 g/kg)>旱田(411.87±26.47 g/kg)>撂荒地(257.49±40.00 g/kg);土壤容重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撂荒地(1.345±0.156 g/cm^(3))>水稻田(1.293±0.172 g/cm^(3))>旱田(1.139±0.065 g/cm^(3));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旱田(57.01±1.48%)>水稻田(48.30±4.52%)>撂荒地(46.61±0.47%);土壤最大蓄水量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旱田(570.09±14.76 t/hm^(2))>水稻田(483.02±45.17 t/hm^(2))>撂荒地(466.09±4.72 t/hm^(2)),土壤毛管蓄水量与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可见,旱田的土壤结构及土壤蓄水能力均好于撂荒地和水稻田,一定程度的农业活动,将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及提高土壤贮水能力。
- 郭琴李奕李祥余王海舟徐国斌
- 关键词:农业土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 太行山陡坡阳坡不同坡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分析
- 2023年
- 采用环刀浸泡法测定太行山陡坡阳坡坡上、坡中、坡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等指标,探究太行山陡坡阳坡不同坡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容重坡中(1.18 g/cm^(3))>坡上(1.10 g/cm^(3))>坡下(1.02 g/cm^(3)),坡上和坡中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坡下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坡下(53.33 g/cm^(3))>坡上(49.50 g/cm^(3))>坡中(43.20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容重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总之,坡下土壤最疏松,持水能力最强,最适合植物生长;坡中土壤条件最差。该研究结果可为陡坡阳坡、旱瘠山地造林绿化提供理论依据。
- 柳俊明高泽威杨新兵王立成李清泉
- 关键词:坡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
- 元谋干热河谷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了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6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平沟建园工程实施后各土层容重较对照均显著提高,实施后期(10、15年)40~60 cm土层容重增加更为显著,且该土层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显著降低;随实施年限增加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减小趋势,且容重5~10年内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度则在10年后急剧减小。饱和导水率在工程实施前期(0.5、5年)呈增加趋势,后期则呈减小趋势,且其40~60 cm土层下降趋势更显著;随年限增加,饱和导水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实施5年样地达最大值。工程实施前期仅0~40 cm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较对照呈减小趋势,后期则各土层均一致减小,且后期40~60 cm土层上述指标下降趋势更显著;上述指标均随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建园伊始持、蓄水量缓慢上升,实施5年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结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工程的实施对0~60 cm土层水分物理性质均有一定影响,且对10、15年样地40~60 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开发10年后土壤结构明显变差,土壤质量有退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评估平沟建园工程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后续平沟建园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 张斌艳熊东红李小英刘琳张宝军唐永发史亮涛
- 关键词:侵蚀劣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干热河谷
- 滇中柏木林地枯落物去除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 2022年
- 柏木是云贵川三省常见的造林树种,对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与水源涵养作用明显。为深入了解柏木林地枯落物层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近35年的人工柏木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枯落物不同程度去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地表枯落物的去除,枯落物层自然含水率呈降低趋势,其变化范围在66.95%~114.54%;表层土壤(0~10 cm)的土壤密度(1.11~1.15 g/cm~3)与亚表层(10~20 cm)土壤密度(1.18~1.27 g/cm~3)的变化不明显。随枯落物的去除,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有显著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大。表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均值在353.07~458.96 g/kg,毛管持水量均值在233.27~357.17 g/kg,田间持水量均值在218.80~343.96 g/kg,大小顺序均为未去除>半去除>全去除,亚表层也一致。全去除枯落物对土壤各持水量影响最大,枯落物去除对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水分状况均有明显影响。土壤是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但枯落物也有着减缓地表径流、改善土壤结构等重要作用。
- 和玉丹胡慧蓉郭勇王秋玲杨淦霖唐春艳
- 关键词:林地枯落物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 保水剂对核桃幼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为提高干旱瘠薄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干旱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核桃(Juglans regia L.)为研究树种,将5目、10目、30目粒径的保水剂施入土壤中,分析保水剂对核桃幼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水剂能明显降低核桃幼苗的土壤容重,其中保水剂为5目、10目、30目时,核桃土壤容重分别是对照组的96.02%、96.59%、92.05%。(2)保水剂能明显改善土壤的持水性能,增加土壤有效水储存容量。施加保水剂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明显增加(P≤0.05),且保水剂粒径越小三种孔隙度在土壤中的占比越高,当保水剂粒径达到30目时,核桃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为对照的1.61倍、1.29倍、1.33倍。总体而言,保水剂能改善土壤持水、保肥和通气性能,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对干旱瘠薄地树木栽植有重要意义。
- 公超张刘东李辉郭淑芹鲁秀娜
- 关键词:保水剂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核桃
- 气化渣改良风沙土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2年
- 为了探讨气化渣对毛乌素沙漠风沙土的改良效果,利用气化渣作为一种风沙土改良材料,与风沙土按不同掺入量混合,通过对土壤粒径组成、保水性能以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探讨了气化渣对风沙土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气化渣使风沙土的粒径组成得到明显改善,砂粒含量降低5.89%~35.8%,黏粒、粉粒含量分别提高0.89%~2.92%,7.94%~32.88%,风沙土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7.75%~55.5%;风沙土土壤质地也由砂土转向砂质壤土,保水性能也随之呈现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了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p<0.05),增长幅度分别为13.53%~158.93%,7.12%~126.95%,23.19%~252.47%;Van Genuchten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气化渣添加后风沙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明气化渣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土壤保水性,并且风沙土土壤保水性能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渣添加量越高土壤保水性提高越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水煤浆气化渣能够有效地改善风沙土的水分物理性质,显著提高风沙土的保水性能,对风沙土改良效果明显。
- 赵炜赵举魏占民尹春艳刘虎朱波
- 关键词:土壤改良保水性能水分特征曲线风沙土
- 不同林分配置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配置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柳沟3种造林树种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崩解量进行测定,并构建土壤崩解量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回归模型。【结果】①不同林分配置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沙棘×柠条、山桃×柠条、沙柳×柠条混交林相较于山杏、油松纯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②不同林分配置的土壤含水量和崩解量差异显著。沙柳×柠条、油松×柠条、山桃×柠条混交林相较于山杏、柠条纯林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崩解量。③不同林分配置未能改变土壤性质垂直分布特性,土壤孔隙度、崩解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容重、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④本研究通过岭回归分析得到土壤崩解量与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的方程:Y(土壤崩解量)=0.0338-0.0049X_(1)(土壤含水量)+0.0716X_(2)(土壤容重)-0.0002X_(3)(土壤毛管孔隙度),且上述3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85.37%。【结论】相较于山杏、油松、柠条纯林,沙棘×柠条、山桃×柠条、沙柳×柠条、油松×柠条等混交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 徐雅洁郭月峰姚云峰祁伟王鑫刘晓宇
- 关键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岭回归
相关作者
- 蔡体久

- 作品数:216被引量:1,861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穿透雨 林冠截留 植被恢复 积雪 土壤养分
- 杨庆山

- 作品数:166被引量:4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柽柳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人工林 林业
- 张庆费

- 作品数:195被引量:2,356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
- 研究主题:城市绿化 生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 城市绿地 城市
- 杨新兵

- 作品数:161被引量:1,030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冀北山地 枯落物 水文效应 土壤水文效应 油松
- 熊东红

- 作品数:146被引量:74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研究主题:干热河谷 元谋干热河谷 集水区 土壤水分 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