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72 篇“ 土壤理化性质 “的相关文章
秸秆覆盖免耕对坡耕地土壤 理化 性质 及水土流失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秸秆覆盖免耕对坡耕地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及该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通过设立秸秆覆盖免耕和传统耕作田间试验区,探究土壤 孔隙结构、土壤 含水量、化学性质 、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后,土壤 深度(h)为0土壤密度增加了14.16%,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降低了10.85%、27.11%。土壤 深度为0土壤有机质及全氮流失量减少,有效改善了土壤 养分含量及分布。土壤 深度为10、20、30、40 cm处土壤 含水量分别提高6.30%、5.78%、7.57%、9.03%。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土层越深土壤 水分滞留时间越短。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减弱了降雨侵蚀力对产流产沙的影响,产流产沙次数及数量较传统耕作处理有明显降低,产流、产沙次数分别减少3、5次,产流、产沙量分别减少53.07%、71.87%。秸秆覆盖免耕能够有效降低降雨对产流产沙的驱动力,减少土壤 有机质及氮流失,调节土壤 结构。 张何普 杨庆楠 徐金忠 肖洋 刘冬霞关键词:秸秆覆盖 坡耕地 土壤理化性质 水土流失 玉米大豆间作对喀斯特区土壤 理化 性质 及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2025年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 理化 性质 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 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多样性以及土壤 性质 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MM及SM相比, MSI土壤 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McIntoshindex)分别显著提高了11.90%和58.40%,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wellcolordevelopment, AWCD)分别显著增加了24.50%和80.10%,羧酸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平均相对吸光度分别显著提高了34.50%、63.70%和61.80%;碳源代谢指纹图谱表明,MSI模式中土壤 微生物通过提高衣康酸的代谢活性进而增加了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通过提高L-苯丙氨酸、L-苏氨酸和甘氨酰-L-谷氨酸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氨基酸类碳源利用,通过提高吐温40、吐温80和肝糖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对多聚类碳源的利用;同时, MSI处理土壤 SOC分别较MM和SM显著提高8.50%和72.84%, NH_4~+-N和TN含量分别较SM处理显著增加46.70%和33.30%;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解释了碳源利用总变异的79.69%,种植模式对碳源代谢的综合利用能力表现为MSI>MM>SM,其中MSI土壤 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类代谢利用能力最强;冗余分析则表明,显著影响碳源代谢利用的2个环境因子分别是TN (53.50%)和SOC (30.90%),其中TN促进了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代谢利用, SOC加强了胺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综上可见,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 微生物碳代谢的偏好性主要由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引起,同时又受土壤 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调控,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 理化 因子间的互作可能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增产增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钱玉平 宿兵兵 高吉星 阮粉花 李亚伟 茅林春关键词:玉米 大豆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加勒比松针阔混交改造初期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 2025年 从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 理化 性质 探讨合理的加勒比松人工纯林改良模式,为提高加勒比松纯林生态稳定性及混交林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加勒比松纯林(PP)、加勒比松×灰木莲(MF1)、加勒比松×红锥(MF2)、加勒比松×灰木莲×红锥(MF3)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林分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 理化 性质 差异。结果显示:1)3种混交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PP,其中MF1最大,MF3次之;3种混交林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仅MF3显著高于PP,Pielou指数差异不显著。2)不同林分间土壤 容重差异不显著,3种混交林土壤 含水率和土壤 孔隙度均高于PP,均为MF3最优。3)除硝态氮外,MF2和MF3的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 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PP。4)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与土壤 理化 性质 的相关性强于草本层,而草本层与土壤 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冗余分析表明,土壤 有机碳、速效磷是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与PP相比,MF1、MF2、MF3均能够显著提高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指数。同时,混交林还改善了土壤 水分和孔隙状况,提高了土壤 有机碳和氮、磷、钾的全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且套种多树种混交改良效果明显优于套种单一树种的混交林。 张挺 杨德任 毛纯 朱原立 庞伟灿 杨梅 邓善宝关键词:加勒比松 针阔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季节性淹水对长江滩地杨树林土壤 理化 性质 和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探明季节性淹水对林分地力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滩地杨树林土壤 为研究对象,对季节性淹水前后,土壤 (0<深度(h)≤60 cm)的养分质量分数、物理性质 及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 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类群等进行测定,分析环境因子与土壤 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及其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季节性淹水后,滩地杨树林土壤 0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降幅达99.68%;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升。季节性淹水改变了土壤 细菌、真菌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未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改变了土壤 真菌群落多样性在各土层间的变化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发现,淹水前的细菌群落结构与淹水后具有显著差异;淹水前的真菌群落结构与淹水后具有极显著差异;且淹水后各土层间的细菌、真菌群落均呈显著差异。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 细菌生态功能以化能异养、好氧化能异养、硝化作用、氨氧化作用功能类群为主,季节性淹水后,土壤 40 cm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功能在淹水后,由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33.13%)向病理营养型(20.74%)转变。淹水前后,土壤 0 苗婷婷 吴中能 刘俊龙 丁昌俊 曹志华 孙慧 闫彩霞 杨传宝关键词:杨树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木里矿区渣山土壤 理化 性质 研究 2024年 为了解木里矿区渣山的生态修复区重构土壤 理化 性质 ,对土壤 养分、土壤 含水量、土壤 容重、土壤 温度及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①各矿区的土壤 养分含量均在中等以上。各矿区的土壤 全氮介于1.98~5.32 g/kg之间,含量极丰富;除哆嗦贡玛矿区边坡的碱解氮含量较低外,其余均较高,其中聚呼更3号的碱解氮极高,均值达到227.33 mg/kg。土壤 全磷1.21~1.94 g/kg,含量在中上;江仓2号和聚呼更3号的土壤 速效磷含量为高或极高,介于25.83~79.20 mg/kg之间。土壤 全钾含量极高,均大于20.00 g/kg;速效钾除哆嗦贡玛为中上外,其余矿区均为极高,介于218.33~581.67 mg/kg之间。土壤 有机质含量均为极高,介于87.68~205.14 g/kg之间。哆嗦贡玛矿区的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低于其它矿区,速效磷均值仅为6.58 mg/kg、速效钾为148.83 mg/kg、有机质为90.87 g/kg。②各矿区土壤 呈弱碱性。平台的土壤 含水量均高于边坡。③各矿区的土壤 温度和土壤 电导率呈波动性增加,其中,土壤 温度在3月8日前均低于0℃,4月30日后高于0℃;土壤 电导率在4月30日前较平缓。通过土壤 重构,矿区土壤 养分状况得到改善。 土旦加 祁培勇 方伟 史德军 李春英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阿瓦提县土壤 理化 性质 分析与评价 2024年 本文以阿瓦提县土壤 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在综合考虑土壤 面积、地理位置、耕作情况的基础上,最终确定1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重点分析10个样地的土壤 理化 性质 以及土壤 质量,以期为阿瓦提县土壤 的改良利用提供方法,同时为合理利用土壤 水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结果显示,阿瓦提县土壤 存在较为严重的干旱问题,阿瓦提县的土壤 pH值整体上呈现中性或稍高于中性的特征,基本呈现出碱性和强碱性;阿瓦提县有机质含量的最高测量值为18.6g/kg,最低测量值为4.09g/kg,土壤 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土壤 肥沃、有利于改善土壤 结构;阿瓦提县不同地点的土壤 全磷、全氮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是受到了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的加入、历史施肥情况以及土壤 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相对较高,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钾肥、磷肥的添加应该基于土壤 测试的结果,结合特定农作物的钾需求来制定精确的施肥计划。 努尔吉马力·艾木都拉 刘永萍 刘丽燕 吴天忠 热依汗·阿布力孜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土壤 理化 性质 差异 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套种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后林地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变化特征,筛选出最佳的经营模式,测定不同杉木套种天门冬林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 理化 性质 指标,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林分土壤 理化 性质 。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 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差异显著,土壤 通气度差异不显著;在20~40 cm土层中,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 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均差异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 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大多降低。在0~20和20~40 cm土层中,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 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差异显著;杉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天门冬林分的土壤 全磷(0.39和0.34 g/kg)和全钾(11.98和14.13 g/kg)含量均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4种杉木林分的土壤 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大多降低。杉木+马尾松+天门冬林分的隶属函数综合值最高,为最优复合经营林分。该林分土壤 通气状况良好,肥力较高。因天门冬对氮的需求较高,在经营管理中需要注意氮肥的补充。 邓福春 罗梅妹 杨梅 徐圆圆 雷泽雪 石驭天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杉木 栽培羊肚菌对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究大棚栽培羊肚菌对于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以邢台地区和衡水地区羊肚菌的栽培土壤 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分析羊肚菌出菇情况与土壤 理化 性质 变化情况,测定分析在羊肚菌栽培前与采收后土壤 pH值以及土壤 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个地区土壤 速效磷含量在羊肚菌栽培前和采收后降幅最大,均达到50%以上,且前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邢台地区栽培前土壤 速效磷含量为49.15 mg/kg,采收后不出菇土壤 组和每667 m^(2)羊肚菌产量50~100 kg土壤 组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到了18.37 mg/kg和11.8 mg/kg;衡水地区栽培前土壤 速效磷含量达到36.37 mg/kg,采收后不出菇或每667 m2羊肚菌产量<3 kg土壤 组和每667 m^(2)羊肚菌产量300~400 kg土壤 组速效磷含量分别降至10.85 mg/kg和13.1 mg/kg。全钾含量在羊肚菌采收后上升,邢台、衡水2个地区羊肚菌采收后土壤 全钾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栽培前(15.50、18.79 g/kg),且产量较差的区域(邢台:18.96 g/kg,衡水:23.55 g/kg)与产量好的区域(邢台:19.42 g/kg,衡水:23.91 g/kg)相比基本持平,无显著性差异。所以,羊肚菌在生长过程中对速效磷的消耗比较大,同时能富集土壤 中的全钾,提高土壤 肥力水平。总体上看来,邢台地区土壤 和衡水地区土壤 在所检测的营养元素上呈现出相同的消耗趋势,为合理栽培羊肚菌提供了参考。 鲁铭颖 马宏 姚澜 张淑曼 张根伟 刘振国 刘昆昂 李书生 付艳菊关键词:羊肚菌 栽培 土壤 理化性质 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揭示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筛选适宜宁南山区的种植技术模式。[方法]通过设置G_(1)(翻耕不覆膜)、G_(2)(翻耕覆膜+保水剂)、G_(3)(翻耕覆膜)、G_(4)(深松不覆膜)、G_(5)(深松覆膜+保水剂)、G_(6)(深松覆膜)6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 结构、养分和水分的影响。[结果]不同技术模式对土壤 理化 性质 有明显影响,与翻耕相比,深松处理提高了土壤 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有利于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提高了土壤 田间持水量,降低了土壤 容重,其中深松覆膜+保水剂处理的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 大粒径团聚体百分含量与土壤 各养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在该地区土壤 和气候条件下,深松覆膜+保水剂可作为理想的耕作技术模式。 王磊 姬强 姬强 王锐 王锐 何进勤关键词:耕作技术 保水措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林火对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4年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干扰因素之一,对土壤 理化 性质 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整理,系统探讨了林火对土壤 物理性质 (如土壤 结构、土壤 容重、土壤 湿度等)、化学性质 (如土壤 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pH值、土壤 重金属迁移转化等)的影响,林火对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会因林火强度和持续时间、林分情况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文章分析了林火影响土壤 理化 性质 的机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林火对土壤 理化 性质 影响的长期监测、加强林火对土壤 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开展不同类型林火对土壤 理化 性质 的影响以及火后土壤 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等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Forest fi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turbing factors in forest ecosystem,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llation of correlational studie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forest fire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structure, soil bulk density, soil moisture),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pH value, soil heavy metal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effects of forest fire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vary with fire intensity, duration and stand conditions. The mechanism of forest fire affecting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as analyz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emphas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long-term monitoring of forest fire effects, strengthening research on forest fire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carrying out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 fire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 and the restoration of soil ecosystems after forest fire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石静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林火强度 生态系统恢复
相关作者
秦嘉海 作品数:150 被引量:742 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河西走廊 理化性质 玉米 土壤理化性质 制种玉米 周新年 作品数:310 被引量:1,431 H指数:21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索道 林业 程序设计 土壤理化性质 工程索道 黄承标 作品数:149 被引量:1,136 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研究主题:马尾松 土壤理化性质 桂西北 人工林 混交林 郝建锋 作品数:121 被引量:864 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林分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量 陈奇伯 作品数:156 被引量:1,145 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云南松林 水土流失 土壤理化性质 水电站 金安桥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