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72篇“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章
- 22年生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2025年
- 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22年生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pH和有机质含量等8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差异,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探讨桐棉种源马尾松成熟林土壤肥力现状,为其高效施肥和培育技术提供数据参考。试验林总体上肥力质量由大到小表现为试验林A、试验林B、试验林C,上层(0~20 cm深度)土壤肥力试验林B最高,下层(20~40 cm深度)土壤肥力试验林A最高,分档等级结果显示试验林A总体土壤肥力和试验林B上层土壤肥力为高等级别。试验林A单株立木材积与肥力评价结果均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存在非常紧密的显著正相关性关系。桐棉松作为本土树种,成熟林长期经营下对土壤养分的释放与保持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林木单株立木材积与土壤肥力间存在非常紧密的正相关性,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提高林木生长量。
- 安冰郑德花蒋水纯杨丹廖建勇黄芳芳
- 关键词:土壤肥力评价
- 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赤红壤是广东省地带性土壤,研究位于该地带性土壤的菜地肥力变化特征,以客观评价耕作施肥管理的科学性,助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广州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惠阳区选取了89个蔬菜常年种植菜地,测定了耕层(0~20 cm)土壤理化指标,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土壤质地以壤土、砂质壤土、粉壤土为主,分别占比46.1%、23.6%和19.1%;pH 5.83,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23.83 g·kg-1,为中等水平;阳离子交换量8.67 cmol(+)·kg-1,为中等偏下水平;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分别为1.19、1.47、12.53 g·kg-1,其中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属中等水平,全钾含量为中等偏下水平;有效态养分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35.24、120.24、222.48 mg·kg-1,属于丰富(碱解氮和速效钾)和极丰富水平(有效磷)。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69,属良好等级。相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广东省赤红壤普查结果,土壤全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增幅分别为16.6%、23.5%、38.4%和62.5%;阳离子交换量、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增幅分别达1.29、6.00、65.80和3.07倍,其中土壤有效磷累积较为普遍。全氮和全磷的年均累积量分别为8.46、32.31 mg·kg-1,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年均累积量分别为1.20、3.04、4.30 mg·kg-1。总体上,经过近40年耕种,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肥力水平不同程度改善,土壤pH由酸性改善为微酸性,阳离子交换性能、有机质、全氮含量提升1个等级,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提升2个等级,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升3和5个等级。各肥力指标总体上由原来的极度缺乏至中等偏下状态改善为目前的中等偏�
- 宁建凤李彤曾瑞锟姚建武陈勇梁紫薇
- 关键词:赤红壤土壤肥力阳离子交换量耕地质量
-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桂西北油茶人工林主产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2024年
- 基于最小数据集(MDS)对桂西北油茶人工林主产区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域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及其对油茶生长的影响,为油茶人工林的管理与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集不同地市的土壤样本并分析其土壤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计算,发现pH值、有机质、全钾、碱解氮、有效锌和有效硼等指标在MDS中具有较高权重,能够有效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对比全数据集(TDS)与MDS下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结果显示两者的排序总体一致,但部分区域存在细微差异。
- 杨家强玉志鹏刘霜莲邓昀唐健
- 关键词:模糊数学法土壤质量评价
- 不同立地因子1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2024年
- 分析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立地因子下的土壤肥力质量,为杉木人工林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3年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21个立地因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个样地土壤养分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全磷(24.22%)>有机质(20.25%)>碱解氮(20.02%)>有效磷(18.06%)>全钾(16.79%)>全氮(16.24%),而不同样地间土壤养分系数差别较大。21个样地的综合肥力指数(SI)为18.44%~86.23%,其中以10号样地的SI最大,属Ⅰ类比较适宜;11、16、12、9、14、1、21、19、8、18号共10个样地(占47.62%),SI变幅为53.12%~72.04%,属Ⅱ类适宜;17、20、5、15、2、7、13号共7个样地(占33.33%),SI变幅为36.71%~48.79%,属Ⅲ类一般适宜;6、4、3号共3个样地(占14.29%),SI变幅为18.44%~27.83%,属Ⅳ类不适宜。适宜与较适宜的样地基本处在北坡与东坡之间。综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可用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北坡至东坡的林地较西坡与南坡更适合杉木生长,且对氮、磷需求较高。
- 周娟文浩宇陈晓龙李梁华吴群升黄康庭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桂南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限制因子诊断被引量:1
- 2024年
- 为给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15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对桂南4个不同代次5种林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采用限制因子诊断模型,筛选土壤限制因子。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偏酸性。随桉树人工林代次和林龄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速效钙、速效镁、速效铁、速效锰、速效铜、速效锌和速效硼含量均变异大;土壤pH值变异小。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镁和速效硼含量可作为反映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最小数据集指标。不同代次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等级占比分别为0%、5%、80%、15%和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铁和速效硼含量是桂南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重视有机和无机复合肥的施用,补充铁和硼等微量元素,根据不同代次和林龄实施相应的经营策略。
- 兰俊张明慧付军欧军郭飞杨春霞杨章旗
- 关键词:土壤化学性质土壤肥力质量桉树人工林
-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国家储备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4
- 2023年
- 探明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国家储备林土壤肥力,明晰实施前后国储林地土壤肥力演变情况,为广西桂西南地区国储林地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监测2021年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实施地力提升工程的国储林,设置监测点6个,监测面积36666.67hm^(2),分析国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及土壤化学指标变化,采用修正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肥力等级。结果表明,在林场国储林建设中,应针对土壤肥力、肥料效应特点,找出主要障碍因子,精准调控,提高土壤肥力和林木综合生产能力,优化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提高地力提升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 安冰农鲜兰陈翀黄苏海黄彩眉黄芳芳郑景丹
- 关键词:土壤肥力评价
- 颐和园绿地表层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2023年
- 【目的】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及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评价其土壤质量,为提升颐和园管理水平,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地及其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颐和园代表性植被覆盖区域的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检测土壤容重、p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共11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建立最小数据集,利用隶属函数值及权重赋值法进行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计算,通过对全数据集及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进行拟合分析,对不同植被覆盖区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最终进入最小数据集的指标为全磷含量、电导率、容重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4个指标,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分别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为0.877。颐和园土壤质量指数(SQI)分3个等级,牡丹种植区的土壤质量较好(SQI≥0.80),落叶阔叶林区、宿根花卉区和野生灌草丛区土壤质量属于中等(0.40≤SQI<0.80),践踏草坪区和针阔叶混交林区土壤质量较差(0.20土壤总体呈现中性至碱性(pH为6.83~8.71),有机质含量普遍低(均值在8.83~17.06 g/kg)。速效磷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变异系数为161.55%,76.00%的样点处于极度匮乏状态。【结论】人为干扰对颐和园土壤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牡丹种植区因施用有机肥,土壤质量指数高,其他区域土壤质量中等偏下。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除牡丹种植区外普遍含量较低,有效态氮、磷空间分布不平衡,建议通过保留枯枝落叶、合理施用有机肥及磷肥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
- 戈悦刘悦秋丛一蓬胡振园冯佳宁
- 关键词:绿地土壤肥力植被隶属函数值
- 浙江某典型水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稻田土壤养分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某典型水稻产区为对象,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各项肥力指标,采用传统统计法以及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内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基本处于酸和偏酸的等级,20~40 cm土层土壤均处于酸、偏酸和适量的等级。土壤pH值处于中变异水平,各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小。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丰富;近一半点位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的等级,在较丰富、适量和贫乏的等级也有点位分布;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各等级均有分布,呈强变异水平,各点位之间差距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较丰富和适量的等级。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各等级均有分布;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量,均不存在点位处于极贫乏的等级,其中大部分点位的有效磷含量处于较丰富和贫乏的等级,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较丰富和适量的等级。各指标均处于中变异水平,各点位之间的差距较小。20~40 cm土层土壤的土壤质量指数总体略高于0~<20 cm的土层土壤,大部分土壤都处于三级的质量等级,整体土壤肥力质量一般,但也有少数点位处于二级和四级的质量等级,土壤处于较肥沃或者瘦瘠的状况。
- 石艳平许靖雯罗玉博
- 关键词:水稻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豫西长期不同耕作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河南洛阳长期定位试验(1999—2021年),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估豫西长期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肥力差异。选取传统耕作(CT)、免耕(NT)、深松(SS)和小麦-花生轮作(TC)共4个耕作处理,采集0~20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等指标,分析不同耕作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深松和小麦-花生轮作处理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而在20~40 cm土层小麦-花生轮作和传统耕作土壤养分含量更高。(2)相比于传统耕作,免耕显著提升了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19.14%;免耕和深松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小麦-花生轮作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酶活性最高。(3)4种耕作措施下0~20 cm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小麦-花生轮作>免耕>深松>传统耕作,20~40 cm土层为小麦-花生轮作>传统耕作>深松>免耕。综上所述,免耕和深松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等指标,改善了土壤肥力质量,小麦与豆科作物轮作也提升了土壤肥力质量。因此,与传统耕作相比,在豫西开展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 赵刚吴会军张永清武雪萍宋霄君姚宇卿吕军杰李生平刘晓彤韩紫璇
- 关键词:土壤肥力耕作措施隶属度函数
- 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以新疆沙雅县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为评价新疆沙雅县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探讨绿洲棉田盐渍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沙雅县核心植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7项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棉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盐渍化水平棉田的土壤容重和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差异,非盐渍化棉田与盐渍化棉田的多数养分指标含量差异显著,而盐渍化棉田间的多数指标含量比较接近。非盐渍化棉田与盐渍化棉田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差异显著,盐渍化棉田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无显著差异,土壤盐渍化影响棉田肥力状况;回归分析可进一步反映它们的关系,土壤全盐量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随着土壤全盐量的增加,养分有效性降低,土壤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积累,当全盐量大于8.83 g/kg时,指数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盐量(x)与IFI(y)的回归方程为y=0.6431-0.0636x+0.0036x^(2)(r^(2)=0.4891)。
- 吴楚鹏盛建东胡雨彤成志慧
- 关键词:棉田土壤盐渍化土壤肥力质量主成分分析
相关作者
- 颜雄

- 作品数:124被引量:4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遵义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土壤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CNKI数据库
- 张杨珠

- 作品数:346被引量:3,552H指数:31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土 土壤 红壤性水稻土 红壤 稻田土壤
- 李文昭

- 作品数:81被引量:1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遵义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计量学 CNKI数据库 CNKI 土壤
- 蔡崇法

- 作品数:255被引量:4,075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红壤 土壤 土壤侵蚀 三峡库区 紫色土
- 唐健

- 作品数:280被引量:64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桉树 油茶 桉树人工林 土壤 专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