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篇“ 在职医务人员“的相关文章
- 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科研诚信认知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知情况, 为指导科研诚信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于2021年3月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的科研诚信知识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别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50份, 在职医务人员对科研诚信认知的总体知晓率均低于60%。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职医务人员参与不同的科研活动在科研诚信认知得分上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职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是否参与科研培训、是否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 文化程度与参与科研培训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诚信认知量表得分的文化程度和参与科研培训的LSD检验表明:参与科研培训的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科研诚信认知水平不高, 科研诚信认知情况不容乐观。需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研诚信教育培训的力度,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诚信认知水平、改善医务人员的科研诚信认知态度。
- 马婷玉赵洋李晖翁振群余莉梁俊琴
- 关键词:科研诚信学术不端问卷调查
- 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对策。方法对本院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对已经参加过继续教育并按照规定完成学分的12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培训地点较远、身体状况较差以及家庭负担较重这些原因,经费紧张以及工作繁忙所占比例较重,其中工作繁忙所占比例高达70.83%,经费紧张所占比例达到12.50%;调查在职医务人员对于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需求中得知,多数医务人员希望更多的对新业务新知识(74.17%)以及专科理论与技能(58.33%)、健康知识教育(51.67%)进行学习;在对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培训内容较为陈旧(45.83%)以及管理不规范(37.50%)为主要问题;在职医务人员多选择在好医生网站(54.17%)以及学习班(45.83%)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结论医务管理者应对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高医务人员对于继续教育的正确认知,并为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最终达到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养的目的。
- 秦敏
- 关键词: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教育
- 2961名在职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了解在职医务人员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7月至8月于北京某医院在职体检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尿酸(UA)、肝功能、肝脏超声等体检结果。分析年龄、性别及代谢因素与脂肪肝患病关系,并分析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体检人员2961人,脂肪肝患病率为22.23%(661/2961)。男性患病率为48.09%(290/603),高于女性的15.73%(371/2357)(χ^(2)=289.98,P<0.01)。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组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34.5%(35/110)、46.9%(105/224)、55.1%(70/127)和56.3%(80/142)(χ^(2)=202.30,P<0.01),各年龄组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的5.5%(38/632)、12.0%(110/914)、21.7%(117/538)和38.8%(106/273)(均P<0.01)。在职医务人员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为5%(148/2961),男性(12.11%,73/603)高于女性(3.18%,75/2357)(χ^(2)=80.5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4,95%CI 1.03~1.05)、男性(OR 1.72,95%CI 1.34~2.22)、超重(OR 3.97,95%CI 3.10~5.09)、FBG≥7.0 mmol/L(OR 3.23,95%CI 1.69~6.15)、高尿酸(OR 2.20,95%CI 1.71~2.83)、高血压(OR 1.58,95%CI 1.11~2.24)、高TG血症(OR 2.80,95%CI 2.18~3.59)、低HDL-c血症(OR 1.56,95%CI 1.10~2.18)、高LDL-c血症(OR 1.43,95%CI 1.11~1.84)为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对年龄进行分层后,超重/肥胖(OR 2.05~6.19)、高三酰甘油血症(OR 2.91~3.67)在各年龄层均为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在20~29岁、30~39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正常人群的7.28(95%CI 3.92~13.54)倍和2.01(95%CI 1.34~3.03)倍,均P<0.01;在40~49岁、≥50岁人群,糖尿病人群脂肪肝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3倍(95%CI 1.67~16.92)和2.95倍(95%CI 1.85~4.71)。结论在职医务人员群体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糖代谢紊乱、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 李晓鹤刘慧鑫陈红松饶慧瑛
- 关键词:脂肪肝在职医务人员健康体检
- 40岁以上在职医务人员体质量指数与血脂成份异常的相关性调查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40岁以上在职医务人员的BMI与血脂成份异常的相关性,为该人群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三甲医院40岁以上人群的2018年体检资料,包括病史、身体测量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依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中公布的诊断标准,将该人群分成三组(偏瘦者共6例,因例数少,本次不纳入研究):正常BMI(271例)、超重组(201例)和肥胖组(93例)。分析BMI与血脂成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人员565例,平均BMI(24.59±2.30)kg/m2。超重组和肥胖组的TG和LDL-C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BMI组(P<0.01),与BMI呈正相关,而HDL-C则相反;三组高TG(分别为10.3%、29.2%和41.9%)、高LDL-C(分别为23.2%、30.3%和47.3%)和低HDL-C(分别为5.9%、23.4%和30.1%)患病率均随BMI增长而增高(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TG危险因素有男性、BMI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运动为保护性因素;高LDL-C危险因素有男性、BMI增长和吸烟;低HDL-C危险因素有男性、BMI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分别把以上与血脂成份异常相关的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高TG危险因素有男性(OR=2.25,95%CI:1.273~3.978,P<0.01)、超重(OR=2.579,95%CI:1.522~4.370,P<0.01)和肥胖(OR=3.381,95%CI:1.778~6.431,P<0.01),运动为保护性因素(OR=0.522,95%CI:0.323~0.844,P<0.01);高LDL-C危险因素有超重(OR=1.596,95%CI:1.035~2.460,P<0.05)和肥胖(OR=2.976,95%CI:1.749~5.063,P<0.01);低HDL-C危险因素有男性(OR=3.753,95%CI:1.959~7.191,P<0.01)、超重(OR=2.924,95%CI:1.543~5.543,P<0.01)和肥胖(OR=3.111,95%CI:1.457~6.643,P<0.01)。结论:血脂成份异常的危险因素均包括超重和肥胖,并且是主要危险因素,危险性与BMI呈正相关。控制该人群BMI增长,是防止血脂成份异常的重要措施。
- 安海梅胡荣郑宏斌陈颖
-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医务人员
- 基于WHO-5A模式的烟草综合控制项目对在职医务人员控烟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基于WHO-5A模式的烟草综合控制项目,了解WHO-5A模式对在职医务人员的控烟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同科室的在职医务人员7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接受基于WHO-5A模式的控烟干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控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对烟草知识的了解及控烟态度。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20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2.78%(236/720),日吸烟量为(11.67±1.15)支。经过6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由33.61%(121/360)降为20.00%(72/360),日吸烟量由(11.72±1.65)支降为(9.08±0.93)支,与干预前比较,吸烟率(χ^(2)=16.996,P<0.001)和日均吸烟量(t=3.813,P<0.001)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χ^(2)=6.398,P=0.011)和日均吸烟量(t=4.932,P<0.001)均较低。在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除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条目外,其他认知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在控烟态度方面,干预组控烟态度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WHO-5A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在职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提升医务人员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控烟态度。
- 尹科张军伍杨芳方科张雷廷刘峰
- 关键词:烟草医务人员干预
- 某三级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脂肪肝影响因素的调查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某院在职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及脂肪肝相关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及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查阅某三级医院2015年1~7月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医务人员的体检资料852例,包括年龄、性别、岗位、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彩超等数据。数据由双人录入,并严密的逐项校对。比较不同性别、BMI(≤24 kg/m2组、>24 kg/m2组)及岗位(临床组、非临床组)疾病检出率。结果检出率较高疾病前5位:屈光不正、乳腺和前列腺疾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临床岗位、女性人群普遍的疾病检查率发病率较低,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有较高的脂肪肝检出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AST升高、TG升高是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OR>1.00且P<0.05),而临床岗位人员、HDL是保护因素(OR<1.00且P<0.05)。结论该院医务人员健康状况欠佳,高尿酸者或男性、高龄、AST升高、TG升高者更需重视脂肪肝的防治。
- 李明凯林伟生王贷明黄明通陈式仪
- 关键词:医务人员脂肪肝
- 某综合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在职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汕头市某综合医院2015年在职医务人员的体检报告1270例,分析各项异常指标的分布情况并按年龄和性别分组比较。结果:本组人员健康体检异常指标检出率最高前5位是高尿酸血症(37.1%)、高TC血症(32.7%)、甲状腺增生(24.7%)、低HDL-C血症(24.4%)、超重或肥胖(21.3%)。男性异常指标前5项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尿酸血症、前列腺增生或钙化、脂肪肝、高TC血症、肥胖或超重;女性为乳腺增生、宫颈炎、高尿酸血症、高TC血症、甲状腺增生;≥40岁组的健康体检异常指标较高前5项为高TC血症、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增生、超重或肥胖、脂肪肝;<40岁组为高尿酸血症、高TC血症、甲状腺增生、超重或肥胖、心电图异常。大部分异常指标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男性多高于女性,≥40岁组多高于<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指标的个数前3位由高到低为≥6个、2个、3个,且在性别以及年龄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的异常指标个数的水平明显高于<4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妇科疾病情况突出,男性前列腺增生或钙化以及脂肪肝情况较严重,需要定期追踪和适时进行专科治疗;特别是加强对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甲状腺增生的防治。
- 魏锦源向丽萍陈炳泽陈锐凯刘文杰陈慎仁李丽萍王贷明
- 关键词:医务人员
- 1270例在职医务人员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 2017年
- 目的:了解在职医务人员的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某三级医院2015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医务人员的体检资料1 270例,收集其血脂等相关体检数据,按性别、年龄、科室及岗位分组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人员的血脂异常检出率(43.5%)较高。男性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女性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女性低(均P<0.01)。≥40岁组的TC、TG水平及血脂异常检出率较≤40岁组高(均P<0.01)。非临床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尤其是女性,较临床组高(P<0.01)。内科组和外科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男性、超重和肥胖、血清转氨酶升高以及高尿酸血症者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OR>1.00且P<0.05),但血糖和血压在本研究中对血脂异常影响不大。结论:医务人员尤其男性及≥40岁者更应当注意血脂异常的防治。非临床医务人员的血脂异常情况较临床组更突出,尤其是女性。超重和肥胖、血清转氨酶升高以及高尿酸血症者需更加重视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 王贷明向丽萍黄明通魏锦源陈炳泽陈锐凯刘文杰李丽萍陈慎仁
- 关键词:血脂异常医务人员高血压
- 在职医务人员1262例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公立三级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的高尿酸血症现状,以引起其重视并为其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某三级医院2015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医务人员的体检资料1 262例,收集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和血尿酸、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据,按性别、年龄(≤30岁组,31岁~44岁组,≥45岁组)、高尿酸血症情况分组,进行亚组内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医务人员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较高。≥45岁组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30岁组和31岁~44岁组(P<0.01)。男性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的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也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P<0.01)。高尿酸血症组的BMI、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尿酸正常组(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血清转氨酶升高、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OR>1.00且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高尿酸血症情况堪忧,尤其男性以及中老年者更应当改善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注意高尿酸血症的防治。男性、肥胖和超重、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转氨酶升高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者需重视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 向丽萍魏锦源王贷明黄明通陈炳泽陈锐凯刘文杰陈慎仁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医务人员
- 北京市某医院在职医务人员血糖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在职医务人员血糖情况,分析血糖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在职医务人员的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医院2014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885例在职医务人员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按年龄分为〈35岁组(1016例)、35~44岁组(485例)、45~54岁组(309例)、≥55岁组(75例),分析血糖情况及血糖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务工作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5.04±0.98)mmol/L,男性[(5.38±0.97)mmol/L]高于女性[(4.91±0.98)mmo]./L](P〈0.01),血糖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趋势(P〈0.01)。糖尿病患病率为3.5%,男性(7.8%)显著高于女性(1.8%,P〈0.0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P〈0.01)。相同年龄组男女患病率比较:〈55岁各年龄组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5岁年龄组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糖尿病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4.8%、72.7%和30.3%。不同血糖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血糖水平(OR=1.34,95%CI:0.17~10.56,P=0.78),糖尿病血糖水平(OR=3.84,95%叫:1.49~9.90,P〈0.01)。结论:血糖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密切相关,血糖水平越高患病风险越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者不足1/3,应引起重视。
- 安海梅胡荣张乐辉秦彦文
- 关键词:血糖心脑血管疾病在职医务人员
相关作者
- 陈慎仁

- 作品数:205被引量:7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血糖 诱发电位 发病
- 黄明通

- 作品数:27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医务人员 心室颤动 电生理学 在职医务人员 影响因素
- 李丽萍

- 作品数:362被引量:1,883H指数:20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 儿童 医学生 大学生
- 关珂

- 作品数:19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营养风险筛查 体成分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肥胖
- 马婷玉

- 作品数:61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文献计量学 广藿香 载文分析 穿心莲 医院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