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篇“ 地下河系统“的相关文章
一种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源精准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源精准识别方法,包括采集研究区域的历史监测数据、地质水文数据、排放源数据和位置数据;基于所述地质水文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影响区域,基于所述影响区域的排放源数据对所述历史监测...
赵良杰王若帆江峰吉勤克补子栾崧
黔中安江地下河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污染分析
2024年
为给黔中安江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及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舒卡列夫分类法和派铂三线图、正态性检验和Grubbs检验法、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安江地下河系统边界及水文地质特征、水化学成分及主要离子来源、背景值、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江地下河系统面积约18.91 km2,其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型水、HCO_(3)-Ca·Mg型水、HCO_(3)·SO_(4)-Ca·Mg型水和SO_(4)-Ca型水等4类,各类型占比大致相等,其地下水主控离子主要来源为娄山关组白云岩、栖霞组-茅口组灰岩等碳酸盐岩与龙潭组含硫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安江地下河系统已受到污染,污染程度最严重指标为总磷,其次为氟化物,再次为硫酸盐;栖霞组-茅口组灰岩含水岩组污染程度等级远高于娄山关组白云岩含水岩组。研究证明了安江地下河系统岩溶管道主要发育于栖霞组-茅口组,其次为娄山关组;含总磷、氟化物和硫酸根等无机污染物的地下水经岩溶管道向北东方径流迁移,污染安江地下河系统,并最终通过S50地下河出口排泄于乌江。本研究对于岩溶区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赵翠覃红亮朱昱桦罗林何妙玲李中华
关键词:岩溶区地下河系统水化学黔中
南岭生态功能区典型金属矿区岩溶地下河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生态修复研究
作为我国首批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岭生态功能区主体定位为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系珠江和长江流域的重要源头区域,是湘江、北江、西江等众多大型河流的发源地,区内水资源的安全事关下游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战...
罗飞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岩溶地下河重金属生态修复
贵州裸露型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技术——以遵义坪桥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工程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裸露型岩溶区岩溶强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受污染的地下河系统通道隐蔽性强、污染防治难度大。本文以坪桥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工程为例,在近污染源的主径流通道实施“地下水防渗帷幕+污水抽排”工程措施实现近源截排。施工面临岩溶破碎地层易掉块卡埋钻、钻效低及岩溶强发育段浆液扩散距离远等难题。通过配备适宜的钻进工艺,采取纯压式灌浆、水泥砂浆灌填溶洞、低压限量及速凝浆液灌注等灌浆控制措施,保证了工程进度质量,实现了源头治理污染地下水的目的。“近源截排”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可借鉴的地学治理模式。
陈涛赵华宣赵华宣赵彬李强江峰易世友陈浩
关键词: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防渗帷幕
贵州裸露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通道识别钻探技术
2024年
贵州裸露岩溶区地下河系统发育、岩溶发育强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河系统易受地面污染源渗滤液浸入引发严重污染问题。地下河系统污染通道隐蔽性强、空间狭窄、各向发育不均匀,精准识别难度大。为揭露识别污染通道,钻探成孔施工面临软硬互层与软弱不均、强岩溶地层易孔斜、大溶洞钻孔轴线易偏移和套管拆断、自然水力坡度小的地下河系统示踪剂迁移缓慢等难题,污染通道揭露识别难度大、效率低。采用防斜保直、大岩溶套管穿越封隔、孔内激化促示踪剂迁移等技术措施,保证了勘查孔垂直度,并为测井、示踪试验及水样采集等工作提供精准的钻孔通道,实现了污染通道的精准揭露和快速识别。对同类地层精准揭露和高效识别污染通道的钻探施工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陈涛李强江峰赵华宣赵华宣陈浩贾玉川
关键词:地下河系统
一种岩溶地下河系统边界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地下河系统边界确定方法,包括: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提取地表分水岭,划定岩溶地下河系统初始边界,对地下河系统初始边界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地下河系统初始边界进行第一次修正,根...
周长松 焦恒 邹胜章 吉勤克补子 卢丽 王佳 卢海平 陈宏峰 易世友
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采用源头治理的原因探讨——以黔中某磷石膏堆场所处地下河系统为例
2024年
为探讨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宜采用源头治理的原因,本文以黔中某磷石膏堆场所处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总磷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分析污染物来源及污染途径,并对该地下河系统地下水的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地下河系统污染采用源头治理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下河系统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降水淋浸堆场磷石膏、地下水淋浸地下岩溶空间的磷石膏体及堆积体的孔隙水;受污染的地下水以管道流形式总体自南向北径流,最终于S1号地下河出口排泄;该地下河系统地下水的自净能力弱,环境承载力小,被污染后治理难度大。因此,大幅降低乌江S1地下河出口总磷浓度需要从渗漏源头着手,减少污染物渗漏量。该研究表明在岩溶地下河系统防治地下水污染采用源头治理具有科学性。
赵翠覃红亮罗林李中华
关键词:地下河系统污染物来源污染途径源头治理
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成因及修复治理效果分析
2024年
以典型岩溶山区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综合分析该系统污染成因及污染模式,对污染通道进行识别,重点研究了污染通道区垂向岩溶发育特征及透水性,提出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思路,对工程修复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坪桥地下河系统污染模式为间歇式降水入渗淋滤污染模式、持续性泉水径流入渗淋滤污染模式和持续性竖井渗流污染模式三种,污染通道位于废渣处置场东部,垂向上岩溶发育程度和透水性以标高800 m为界划分为两带,提出采用“近源截排”治理措施,工程实施后治理效果明显,污染受体坪桥地下河出口污染物浓度降低66%~78%,计算治理工程每年抽出污水量47 244 m^(3),氨氮每年削减量为16 250 kg,锰削减量10 960kg。研究成果对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易世友李强高峰陈涛江瑞萍
关键词:地下河系统污染成因
一种岩溶地下河系统边界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地下河系统边界确定方法,包括: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提取地表分水岭,划定岩溶地下河系统初始边界,对地下河系统初始边界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地下河系统初始边界进行第一次修正,根...
周长松 焦恒 邹胜章 吉勤克补子 卢丽 王佳 卢海平 陈宏峰 易世友
遵义龙洞地下河系统污染通道识别钻探技术
2024年
龙洞地下河系统发育于西南裸露型岩溶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裂隙/溶洞发育,受污染地下河系统通道隐蔽性强、精准识别难度大、勘察钻孔精度要求高。受地形地貌切割及节理裂隙影响、局部10 m以上大型溶洞或溶蚀破碎带密集发育。钻探成孔揭露和识别污染通道遇严重掉块垮塌、钻孔轴线偏移及钻杆和套管易拆断等难题。通过优选钻进工艺、长粗径钻具与轻压慢转、柔性/楔型连接长套管穿越封隔大溶洞等有效技术措施,保证了强岩溶区钻孔精度和成孔率,为测井、示踪试验及水样采集等工作提供可精准揭露污染源的钻孔通道,确保污染通道精准识别。对类似地层污染通道精准识别的钻探施工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赵华宣李强江峰陈涛陈涛陈浩贾玉川
关键词:岩溶山区

相关作者

裴建国
作品数:96被引量:86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岩溶地下水 地下河 地下水 岩溶水 地下河系统
林永生
作品数:59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岩溶地下水 地下河系统 岩溶
邹胜章
作品数:234被引量:1,44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岩溶 地下水 岩溶区 铁锰结核 岩溶地下水
王喆
作品数:99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下河 多环芳烃 地下水 数值模拟 岩溶地下河
卢丽
作品数:99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下河 地下水 岩溶地下水 多环芳烃 岩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