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9篇“ 地方党组织“的相关文章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南阳地方党组织的历史沿革及启示
- 2025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第一个党小组的建立,到中共南阳特委的建立,再到南阳解放后建立中共南阳地委,中共南阳地方党组织经历了从创立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本文旨在探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南阳地方党组织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建设情况及特点,总结经验教训,为新时代中共南阳党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 岳红伟王柏林
-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方党组织历史沿革
- 大革命时期地方党组织“布尔什维克化”的探索——以中共上海区委为例
- 2025年
- 共产国际五大提出“布尔什维克化”口号,指示各国共产党锻造自身成为集中统一化的群众性政党。大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运动、开展党的建设的重要议题和实践方向。在实践中,上海区委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实现“布尔什维克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在思想认识上,对党员干部开展思想教育;在组织建设上,整顿并严密党的组织;在策略原则上,开展对于不同社会群体的统战工作并引导其参加革命运动等。上海区委对于“布尔什维克化”的探索,成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地方过程,实际上推动了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孙浩程
- 关键词:发动群众
- 天津地方党组织百年肇始的红色坐标
- 2024年
- 100年前,在天津原法租界普爱里34号,坐落着一栋红砖清水墙面的普通住宅,这里既是共产党员江浩的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天津领导革命活动的秘密机关。1924年9月的一天,天津的共产党员齐聚在这栋小楼里,围坐在一张圆桌旁,认真讨论着天津党组织建立事宜和党在天津的具体方针和行动纲领,气氛热烈而庄重。黎明第一道曙光照耀着这座古朴的二层砖木小楼,也见证着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 白琳
- 关键词:法租界行动纲领地方党组织共产党员
- 中共直南地方党组织创建的考察
- 2024年
- 中共直南地方党组织的创建是直南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种必然结果的直接原因为该区域社会的政治混乱性、经济凋敝性及文化超前性等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根本原因为帝国主义与直南各社会阶级、封建主义与直南人民群众这两对近代直南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直南地方党组织创建的独特路径表现为该区域具有革命思想策源阵地——大名第七师范学校及革命斗争策源地——磁县,以及七师党员师生和磁县党组织务实稳重的创造性的革命工作。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原理,帝国主义与直南各社会阶级、封建主义与直南人民群众这两对近代直南社会的主要矛盾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直南党组织产生的必然性表现出了上述矛盾的普遍性,直南党组织产生的特殊方式表现出了上述矛盾的特殊性。
- 陈静孟令择张金鑫
- 关键词:党组织必然性
- 王超北于陕西地方党组织的历史贡献
- 2024年
- 王超北是陕西地方党组织中不可忽视的英雄人物,他在陕西地方党组织中长期工作,推动时局发展。他创 建西安情报处,并创办奇园茶社这一据点,勇于斗争、不惧困难,为党中央提供了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军事部署及政治情 报。在此基础上,还全力支援陕北红二十六军和川北红四方面军急需的军用物资,并全力保护共产党员,向党中央运送 武器装备,为保护党中央和解放大西北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地方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 吕牧
- 关键词:历史贡献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与地方党组织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军队与地方党组织协同合作,积极扩军和建立根据地,为敌后游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军队的“军事主义”倾向与地方党的“地方性”难免扞格,军地关系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随着根据地困难局面的来临,地方党组织对军(分)区和地方武装的领导得到加强。不过地方党组织实际所能直接领导的,大多是基层、不脱离生产的武装。对于脱离生产的正规武装,尤其涉及军事作战层面,仍主要由主力军队负责。到抗战后期,随着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确立,地方党组织的权威亦因之得以凸显。但在主力军队活动区域,一元化领导中心一般由军队的干部担任。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担任一元化领导中心的情况在县区及以下才较为普遍。中国共产党的军地关系存在着制度与实际的张力,却并未张弛无度。根本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将军地关系问题转换成了党军关系问题。主力部队由军队党组织直接控制,地方武装接受地方党组织政治领导,军队党组织、地方党组织最终都受中共中央领导。在如臂使指的党组织结构中,军地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 谢敏
- 关键词:八路军新四军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军地关系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地方党组织提升政治领导力的实践探索
- 2023年
- 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成为百年大党强党的力量密码,是确保党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的核心要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地方党组织通过夺取革命的政治领导权、形成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建立科学的政治领导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执行力等具体实践提升政治领导力,为闽西“二十年红旗不倒”打下了坚实的领导力基础,亦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继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提供了历史镜鉴。
- 张小清
-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东北地方党组织关系研究
- 中共代表团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派驻到共产国际的一级组织,在莫斯科指导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1930年以后,中共代表团渐为王明所把持。此时的中共代表团凭借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也对东北地方党组织和东北抗联进行了直...
- 王风范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抗日
- 秩序的重建:抗战前期江南东路的民众武装、地方党组织与新四军被引量:3
- 2023年
- 淞沪会战后,以无锡梅村为代表的江南东路地区经历了社会秩序从崩溃到重建,进而重构重塑的历史进程。其间本地民众、地方党组织及新四军正规部队先后于不同时段参与其中,交互扮演了各自相异的历史角色。民众最初依靠宗族、血缘等关系,借助保甲、团练等组织,以“自卫保家乡”为号召创建各类武装系统,走上“半军事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党组织在东路沦陷近一年后进驻梅村,依托其组织优长、理论优势,以灵活的统战策略嵌入以民众武装为支柱的地方权势结构中,力图重构以“抗战”为主题的基层秩序框架。1939年5月,新四军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东进,在梅村与地方党组织相互配合,在共同作战中对地方武装展开正规化整训,强化基于“抗战共识”的地方新秩序。但限于敌后复杂的斗争形势,“江抗”在收编民众武装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各种内外矛盾,被迫率领包括民众武装在内的所有部队仓促西撤。此举不仅破坏了作为沦陷区支柱的地方武装系统,还导致东路的秩序重建出现重大波折。
- 李雷波
- 关键词:新四军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广西地方党组织民族团结教育的探索与经验
- 2023年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广西地方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立足地方实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民族政策的制定以及推动民族团结理念深入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认真总结广西地方党组织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经验、挖掘其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对广西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张瑞吴桂源
-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民族团结教育
相关作者
- 李媛媛

- 作品数:44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苹果 英国工党 克隆 强启动子 工党
- 赵亮

- 作品数:24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送丝装置 送丝 丝材 激光 微针
- 俞良早

- 作品数:367被引量:49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列宁 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 曲晓溪

- 作品数:2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 研究主题: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东北根据地
- 李素艳

- 作品数:43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解构主义 微观政治 领导者 纠错 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