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地权稳定性“的相关文章
- 地权稳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村性别收入差距
- 2024年
- 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是性别平等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理论,运用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稳定地权能解放捍卫地权的农村男性劳动力,拉大农村性别收入差距。在替换被解释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更换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家庭外出务工男性数量增加、女性农业劳动参与增加和女性无偿家务劳动时间增加是地权稳定性影响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子女数量更多、隔代照料更少、受教育程度更低的家庭,地权稳定性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然而,家庭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女性非农就业,降低地权稳定性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缩小农村性别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谭晓艳张泽宇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家务劳动
- 逃离抑或竞争:地权稳定性对农民教育投资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分配方式及其稳定性状态直接决定了农民的生计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然而,中国农村地权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曾一度长期存在,既抑制农民生产稳定性预期的形成,也催生出农民的地权博弈策略。本文研究发现,长期地权不稳定的地区,农民更为认同“读书改变命运”,或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逃离”不稳定的生存环境,或通过教育信号显示以强化家庭地权竞争力量。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地权稳定性不足的村庄农户具有更高的教育投资水平、受教育年限更长,且更不认同“读书无用论”;地权不稳定作为历史遗产会形塑“读书重教”的集体意识。本文强调,中国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隐含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逻辑。
- 耿鹏鹏罗必良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信号显示教育投资
- 地权稳定性如何影响农民的进城选择?
- 2023年
- 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往农民在县域定居多归因于户籍制度和生活成本等因素,但却难以解释在户籍制度松动和经济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民就近进城的基本趋势。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村社中,农民将土地视为“命根子”,地权稳定性成为农民行为决策的重要准则。因此,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民进城路径选择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民就近进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确权产生的财产功能效应和生产功能效应分别给农民带来了“离乡非农就业”“留乡守土务农”两种激励导向,而就近进城则成为农民选择的兼容性策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更能促进东中部地区农民和家庭女性劳动力占比低的农民选择就近进城。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在农地确权情况下,农民农业兼业的意愿增强,从而促进其就近进城。笔者认为,农民进城路径选择隐含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含义,这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理解。
- 翁艺青胡新艳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农地确权
- 地权稳定性、非正式治权与务工农民性别差异
- 2023年
- 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已经备受关注,但对外出务工农民性别差异的讨论尚不多见。基于宗族非正式组织在乡村治权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和2018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地权稳定性与不同性别劳动力非农转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地调整表征的地权不稳定对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不显著。其次,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村落宗族非正式治权的强弱是影响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选择的关键情境。其一,宗族绝对势力的强弱使得地权稳定性对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分化。其二,与宗族相对势力对比非均衡相比,宗族相对势力对比均衡可以有效弱化地权不稳定对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在于,相互制衡的宗族非正式治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地权变动对农地纠纷产生的影响,确保农地调整中土地分配相对公平,从而起到维护地权稳定的作用。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以及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 孟晓志谢琳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
- 种出来的制度:水稻种植、集体行动与地权稳定性
- 2023年
- 一项制度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该制度有用性和利益协调性两个方面。水稻种植的劳动特征内生出了村庄内部集体行动的需要,强化了农户之间的利益相关性,使得农地调整得以持续发生,从而降低了地权的稳定性。文章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推导农户利益相关性如何影响农地调整发生的概率,结合CLDS2014年201个村庄样本讨论水稻种植对地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种植能够显著提高村庄农地调整发生的概率。与其他村庄相比,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村庄,其农地调整发生的概率显著更高,获得农地确权证书的农户比例则显著更低,因而,水稻种植村庄的地权稳定性更低。(2)机制检验发现,水稻种植村庄的宗族文化更加活跃。相应地,宗族文化活跃的村庄地权稳定性受到破坏的概率更高。(3)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弱化了集体行动的必要性,从而降低了地权不稳定的可能性。在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主要结论依旧稳健。文章认为,农地制度“植根”于农业的生产特性及其耕作文化,因此农地调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农业机械化对水稻种植劳动模式的替代,农地调整的现象将会逐渐消失,地权的稳定性将不断得到提高。
- 洪炜杰罗必良
- 关键词:水稻种植集体行动农地确权地权稳定性
- 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长期影响——来自雷州半岛的新证据被引量:4
- 2023年
- 地权稳定性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受到学界关注,但是,已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广东省雷州市祖宗地现象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土地调整频次低和地块持有期限长为特征的祖宗地,相较于普遍的家庭承包地,所引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更高,且该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这意味着,祖宗地现象为稳定地权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经典命题提供了新证据。基于此,在现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下,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加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对保持和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 张俪娜罗必良胡新艳张同龙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非农就业
- 地权稳定性与农户土地投资:基于确权政策预期与落地影响差异的讨论被引量:11
- 2022年
-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8县地块层面2期调查数据,分析承包地确权政策从预期实施到落地完成各阶段对农户土地投资的影响差异,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土地投资的重要性并评估政策效果。研究方法:多期DID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确权政策对承包地投资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在确权预期和启动阶段表现出抑制作用,在确权落地阶段则表现出促进农户对经营的自家承包地进行投资的作用,但不会促进对转入的他人承包地的投资。(2)从地权稳定性角度来看,抑制效应源于确权推广过程中土地调整或权属界定争议引致的地权不稳定,激励效应则源于确权落地后承包权稳定性的提高。(3)如果不控制确权预期和启动起到的作用,采用通常方法进行估计会高估确权落地的投资激励效应。研究结论:保持承包地地权稳定对促进农户对经营的自家承包地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从激励投资角度来看,在二轮承包地即将到期之际各地应抓紧研究“再延30年”的具体方案并提前公布,稳定农民的产权预期。
- 杨宗耀纪月清
- 关键词:土地经济地权稳定性
- 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来自黄淮海农区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7
- 2022年
- 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 钱龙饶清玲刘同山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节水灌溉技术
- 资本禀赋、地权稳定性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研究:以山东省粮食种植户为例
- 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投入要素,化肥对保障农产品的充分供给作用重大,但多年来化肥的过量施用已使其处于边际效用递减阶段,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对环境产生了系列负面影响。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改...
- 黄文婧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
- 耕地保护价值认知、地权稳定性与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以山东省313家种植类家庭农场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农场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激励其开展耕地保护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山东省313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及有序probit模型,从内在驱动和外在保障两方面,实证分析耕地保护价值认知、地权稳定性对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91.37%的农场能采纳1种及以上的耕地保护措施,19.20%的家庭农场能采纳全部5种耕地保护措施;(2)耕地保护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认知均显著影响农场耕地保护行为,但经济和生态价值认知的驱动作用大于社会价值认知的驱动作用;(3)延长流转地期限、依托政府流转方式能增强地权稳定性,能有效激励农场采纳多种耕地保护措施;(4)稳定的地权能不同程度强化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认知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为此,应从规范农地流转、创新宣传引导、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着手,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保护行为。
- 石鑫
-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
相关作者
- 丰雷
- 作品数:92被引量:2,16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经济 土地制度 土地管理 宏观调控 土地资源
- 田传浩
- 作品数:77被引量:1,12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地市场 农地 土地财政 规模经营 实证研究
- 纪月清
- 作品数:63被引量:1,581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户 地块 规模经济 承包地 非农就业
- 姚洋
- 作品数:324被引量:7,060H指数:4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中性政府 城市化 宗族
- 沈琼
- 作品数:78被引量:3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家庭农场 植物油 油料 新型职业农民 油菜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