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34篇“ 地球动力“的相关文章
陕西紫阳地区早古生代基性岩墙成因、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对成矿启示
研究区紫阳位于南秦岭地块中部,地处由商丹缝合带、勉略缝合带和华北地块南缘、南秦岭地块及扬子地块北缘所组成的复合构造区,经历了太古代陆壳生长、古元古宙裂解、晚古生代地壳收缩和中生代碰撞造山等一系列构造过程的地壳演化;除发育...
陈晓青
关键词:早古生代基性岩墙元素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地球动力学背景
大兴安岭东坡中北段六九山斑岩铜成矿系统浅成岩成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2024年
六九山铜矿床产在大兴安岭地区东坡中北段,位于中亚造山带东端。为了探讨该区浅成岩成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六九山斑岩铜成矿系统内与成矿密切的闪长玢岩、二长斑岩两类浅成岩进行了地质、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闪长玢岩和二长斑岩内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2.6±2.6)Ma(n=5)和(132.4±1.3)Ma(n=22),岩浆就位发生在约132 Ma,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34.1±0.8)Ma),限定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闪长玢岩(w(SiO_(2))为52.98%~59.83%)和二长斑岩(w(SiO_(2))为66.90%~67.56%)为典型的中—酸性浅成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分别为典型岛弧钙碱性岩和埃达克质岩石;岩浆起源于与大洋板块俯冲有关的以流体交代为主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成岩成矿作用适值中生代早白垩世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陆边缘岩浆弧背景。
徐鑫刘阳张勇褚小磊徐智恺孙景贵刘晨
关键词:成岩时代元素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
胶-辽-吉带北段集安群中古元古代变质辉长岩侵入体成因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演化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胶-辽-吉造山带北段辽河群和集安群中的古元古代镁铁质侵入体成因及其指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原因之一在于研究资料多集中于辽河群中出露的镁铁质侵入体,而对集安群中的镁铁质侵入体报道较少,制约了对胶-辽-吉造山带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整体性认识。因此,本文对集安群中镁铁质侵入体进行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同位素研究,讨论这些岩石成因,揭示地幔源区性质并制约地球动力学背景。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变质辉长岩侵入体变质时代介于1866~1871Ma,为古元古代晚期的产物;一粒锆石核部207 Pb/206 Pb年龄为2139±14Ma,可能代表了原岩的结晶时代。样品属于亚碱性系列,并具有向富铁成分演化的拉斑系列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Rb、Sr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这些特征与典型岛弧玄武岩相似,指示了它们来自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结合样品2.07~2.45Ga的一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认为交代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早期。本次研究的集安群中变质辉长岩侵入体与前人研究的辽河群中镁铁质岩石在结晶变质时代和地球化学特点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1)同属于亚碱性系列并具有向富铁成分演化的趋势;(2)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3)具有高场强元素亏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这一“俯冲流体交代信号”;(4)轻度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古元古代早期的一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5)一致的结晶年龄(2139~2099Ma)与变质时代(1879~1852Ma)。这些相似性指示了集安群和辽河群在古元古代早期可能经历了相同的岩浆-构造-变质事件。镁铁质岩石应来源于古元古代早期经历了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集安群和辽河群中镁铁质岩石大部分样品都落入弧后盆地环境中。结合同期火�
辛未丁正江许志河毛光周薄军委
关键词:古元古代集安群岩石成因
贝加尔裂谷构造发育的主控因素:基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
2024年
贝加尔裂谷位于西伯利亚克拉通和萨彦-贝加尔造山带的拼合部位,两侧岩石圈结构及流变性存在明显差异,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复杂.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正演贝加尔裂谷区岩石圈形变过程,探讨下地壳流变性及先存薄弱缝合带对贝加尔裂谷构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裂谷伸展中心两侧岩石圈下地壳流变学性质差异导致应力向造山带一侧传递,裂谷两侧发育不对称的构造样式,其中造山带一侧主要为大区域的铲状断层,而在克拉通一侧主要为小范围的高角度正断层;当岩石圈拼合部位存在先存薄弱缝合带时,会限制应力向造山带一侧传递,导致造山带一侧断裂的发育规模减小,裂谷呈现“窄且深凹陷”的不对称构造特征.
王盟楠李江海
关键词:构造发育数值模拟构造地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4年总目次
2024年
环太平洋强震引起的稳态形变场及其地球动力学含义
2024年
地震引起的稳态形变由同震形变和震后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的累积两部分组成.本文首先利用球形地球地震位错理论计算了智利MW8.8地震引起的同震水平位移和震后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发现近场以同震变形为主,远场变形主要来自震后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的累积.接着,本文计算了环太平洋地区373个MW7.0及以上中浅源强震引起的同震和稳态水平位移和稳态应变,发现环太平洋强震引起的稳态水平位移在地震带附近由同震破裂主导,随着震后时间的增加,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逐渐扩展到整个太平洋板块,在太平洋中心区域亦可达分米量级,稳态水平位移的方向大致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运动方向一致;环太平洋强震使得整个太平洋板块呈现出明显的西北-东南方向的拉张应变,在东太平洋海隆处引起的稳态拉张应变超过10-7,拉张方向与东太平洋海隆的走向近似垂直.上述拉张性稳态应变表明,环太平洋地震引起的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降低了洋中脊扩张的难度,是引起海底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环太平洋强震在中国东北地区产生的稳态水平位移年变化率与GNSS水平速度场在方向上大体一致,但在量级上占观测结果的20%~70%,表明环太平洋强震引起的地幔黏弹性松弛效应是现今中国大陆GNSS速度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赵濬哲付广裕刘泰
关键词:地球模型
地球动力学对地质矿产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
2024年
地球动力学是揭示地球内部运动和动力学过程的学科,对于理解矿物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壳、地幔和核幔过渡区的物理特性对矿物的生成和分布起着关键作用。矿物形成的基本理论和关键过程需要通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来理解。进一步,地球动力学影响矿物形成的机制与地质和矿物特征之间存在联系。通过分析地质和矿物特征,可以揭示地球动力学对其的控制作用。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的矿产勘探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研究地球动力学在矿物形成中的作用对于推动矿产勘探和资源管理的发展至关重要。
吴燕平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物理性质
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特提斯洋(Tethyan Ocean)最早由奥地利地质学家Eduard Suess在1893年提出.欧洲地质学家通过对它的研究发展了现代地质学,但并未对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提供核心科学支撑(Trümpy, 200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提斯的概念从一个中生代的大洋演变成涵盖整个显生宙的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长期演化的大洋(图1;吴福元等, 2020)。
丁林
关键词:板块构造理论特提斯地质学家显生宙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二叠纪碱性煌斑岩的岩石成因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
2024年
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岩浆活动持续时间长、岩石类型复杂、巨量富铁碱性玄武岩为特征而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以拉斑玄武岩为主体的大火成岩省,关于其地幔源区组分特征和成因仍然存在争议.选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西北缘瓦吉里塔格碱性煌斑岩岩脉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厘定这些碱性煌斑岩岩浆活动时间,并利用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Pb-Mg同位素以及单矿物成分分析,揭示其成因和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形成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限定了瓦吉里塔格碱性煌斑岩侵位年龄为279±1 Ma,属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煌斑岩呈典型斑状全自形结构,斑晶矿物有橄榄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主要由斜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和钛磁铁矿等微晶组成.瓦吉里塔格碱性煌斑岩具有低SiO_(2)(43.5%~49.4%),高Fe_(2)O_(3)t(9.32%~15.50%)、TiO_(2)(2.28%~4.58%),Mg^(#)值在43.6~52.9,富集地幔相容元素(Ni、Cr)的特征,同时高Na_(2)O(2.58%~5.50%)和低K_(2)O/Na_(2)O比值(0.31~0.78)则反映了钠质岩石的属性.在微量元素上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Nb-Ta正异常以及K、Sr、Ti、Zr-Hf负异常.它们的(^(87)Sr/^(86)Sr)_(i)变化于0.70436~0.70534之间,ε_(Nd)(t)值变化于-1.88~+1.10之间,(^(206)Pb/^(204)Pb)_(i)值为17.19~17.89.其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常见的OIB型碱性玄武岩相似,但却具有比正常玄武岩更轻的Mg同位素组成(δ^(26)Mg=-0.78‰~-0.57‰).瓦吉里塔格碱性煌斑岩的原始岩浆应是含碳酸盐化榴辉岩的地幔柱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且部分发生了地幔柱-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地幔柱-俯冲蚀变洋壳相互作用是控制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复杂岩石组合的关键因素.
曹俊曹俊万淑敏王慧丽易辉雷恒聪
关键词:MG同位素地幔柱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密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青藏高原东缘是高原物质向E及SE扩展的重要通道,掌握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密度结构对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地面实测的9条交叉的重力测线数据,以深地震反射剖面为约束,采用人机交互模式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缘地下的二维密度结构,并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获取了三维密度结果。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具有巨厚的地壳,莫霍面埋深最深约为61km,而四川盆地的莫霍面埋深约为42km,以龙门山-安宁河-小金河断裂为界,两侧形成了莫霍面深度变化梯度带;从反演得到的沉积层厚度来看,沉积层在青藏高原东缘几个块体内呈现中心普遍厚度较大、边缘厚度较薄的特点。结合该地区的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青藏高原东缘的莫霍面和沉积层厚度分布与该地区的地震分布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对未来地震预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丹丹唐新功唐新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莫霍面

相关作者

李三忠
作品数:423被引量:4,286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俯冲 中生代 新生代 燕山期 造山带
戴黎明
作品数:116被引量:1,41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新生代 渤海湾盆地 中生代 盆地
陈俊勇
作品数:223被引量:2,663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GPS 大地水准面 全球定位系统 大地测量学 GNSS
晁定波
作品数:131被引量:1,011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研究主题:卫星测高 大地水准面 地球重力场 GRACE 似大地水准面
宁津生
作品数:184被引量:2,439H指数:3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研究主题:地球重力场 大地水准面 卫星测高 地球重力场模型 测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