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9篇“ 地表反照率“的相关文章
- 高海拔区地表反照率遥感监测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遥感监测和气候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海拔区地表反照率遥感监测方法及装置,首先获取地表的光谱、红外和地形数据,并进行辐射校正和地形特征提取,生成预处理数据。接着,利用多层次融合技术和反照率计算模型,生成多维度反...
- 除多拉巴卓玛
- 高寒地区典型植物群落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 2024年
- 采集2000—2020年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植物群落数据和地表反照率数据,基于植物群落分类法对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PF)、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EN)、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KH)、小嵩草(Kobresia pygaea,KP)、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KT)等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对典型植物群落的地表反照率进行提取分析,并构建潜类别模型对不同植物地表反照率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高寒地区时间空间尺度下地表反照率差异显著(P<0.05),近21年不同植物群落的地表反照率整体呈缓慢降低的波动趋势,灌丛和草甸群落在地表反照率的不同波段均为显著(P<0.05),在近红外光反照率中金露梅灌丛与其他植物群落显著不同,可将其作为不同类型草地遥感分类的依据。潜剖面模型结合植物群落地表反照率特征将植物群落分为“低反照率”“高反照率”“中低反照率”和“中高反照率”4种类别。
- 陈亚玲乔占明史惠兰
-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高寒地区植物群落
- 贵州省地表反照率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2024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表反照率作为地表辐射平衡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在低纬度喀斯特地区开展地表反照率变化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研究对理解低纬度喀斯特地区地表反照率的气候效应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为例,基于MCD43A3反照率数据、MOD15A2H LAI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使用Theil-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偏相关分析、滞后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候要素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①贵州省2001-2022年地表反照率整体偏低,年际变化呈缓慢波动上升,年内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不同季节平均地表反照率比较为夏>秋>春>冬,年际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呈西升东降,在时间上为春夏上升,秋冬下降;②夏季地表反照率变化与温度、降水、叶面积指数(LAI)正负相关共存,温度对地表反照率负相关面积较大,降水和LAI则与温度相反,贵州西部毕节地区地表反照率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③在夏季地表反照率与温度、降水、LAI的响应中,贵州省80%以上区域表现出时滞效应。
- 尹霞刘绥华
-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表反照率
- 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 2024年
-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收支。稳定林地植被生态完整,区域小气候相对稳定,且与地表反照率之间关系复杂。该文以黔东南稳定林地为例,基于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A3)、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MOD13Q1)、土地利用(MOD12Q1)与土壤水分、气温、降水数据,使用Theil-Sen(T-S)和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各因子相关性以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和休眠季分别在0.102~0.112,0.110~0.113和0.099~0.102间波动上升,整体趋势较平稳,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②在年际和生长季期,地表反照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和-0.943;在休眠季地表反照率与EV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③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休眠季分别受EVI、气温负向驱动和土壤水分正向驱动,其标准化系数分别为-9.168,-11.332和1.319。该文研究结论有利于正确认识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的驱动机制,从而为低纬度小区域林地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 袁娜袁娜刘绥华尹霞宋善海
-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
- 新疆及周边中亚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MODIS MCD12C1土地覆盖和MCD43C3地表反照率数据,分析2002—2021年新疆及周边中亚地区土地覆盖和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覆盖净变化以裸地和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增长为主要特征,总变化最大的是草地。塔里木盆地四周裸地转为草地变化明显,中亚中部干旱区草地灌丛化问题严重。(2)裸地转为草地、草地转为林地分别导致地表反照率减少0.006、增长0.009,草地灌丛化导致地表反照率增长0.012。草地转为裸地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最大,变化量为0.015,耕地和草地相互转变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最小,变化量<0.001。(3)2006—2011年地表反照率变化最明显,显著变化量达34.87%。(4)干旱区地表反照率变化显著于其他区域,且林地的地表反照率高于草地和耕地,导致三者间转变的地表反照率变化趋势区别于其他区域。
- 许赟红刘琼陈勇航魏鑫刘鑫张太西邵伟玲杨何群张丞铭
- 关键词:MODIS数据地表反照率
-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与地表反照率特征
- 2024年
- 戈壁是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形式之一,这种下垫面特征与沙漠下垫面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沙漠地区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利用中日沙尘暴合作项目(ADEC)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观测站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策勒戈壁站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全年、各季节与特殊天气下的日变化特征,以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气系统能量交换提供更加具体的参数。结果表明:(1)策勒戈壁站各辐射分量最大值除向上短波辐射出现在1月外,其余各分量均出现在7月。(2)季节尺度上,各分量季节日变化最大峰值出现季节不一致,向下短波辐射和向上短波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春季,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夏季。(3)不同天气下,各季节晴天各辐射分量均呈现平滑的变化趋势,多云、阴天、降雨期间各分量变化不规则,降雨和降雪天气向下长波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明显高于其余各分量。(4)地表反照率年均值为0.32,其中冬季降雪导致地表反照率远高于其他季节,各季节的次序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而反照率的日变化受太阳高度角影响,晴天呈现出平滑的“U”型,其他天气变化不规则。
- 邢立文赵景峰何清李娟苏华丽何亚玲
- 关键词:净辐射地表反照率
- 基于MODIS数据的贵州省分光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 地表反照率量化了地球表面反射太阳辐射能量的比例,是全球陆面气候和生物圈模式中的关键参数,能直接改变局部和全球尺度的地表能量平衡的生物物理过程。本文将地表反照率细分为短波(Shortwave,SW,0.3~5μm)、近红外...
- 袁娜
- 关键词:土地利用
- 基于线性校正的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地表反照率时空数据集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是生态极端脆弱区,更是人为扰动剧烈区,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地表反照率(Albedo)在研究区域尺度的荒漠化现状、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环塔里木盆地为研究区,以植被生长季(4-10月)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反演获取了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间7期Albedo时空数据集。本研究基于实际测量获得的132块样地的反照率数据,以100块样地建立基于线性回归的校正系数表达式(y=0.97634 x+0.0034565),并对反演出的反照率时空数据集进行校正。以32块样地作为独立样本验证数据集精度,校正前的数据集精度为:R^(2)=0.644;校正后的数据集精度为:R^(2)=0.723。本数据集可为干旱区荒漠化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席磊戚曌曹晓明崔梦淳丁杰冯世昂冯益明
- 关键词:环塔里木盆地地表反照率
- 祁连山区地表反照率变化的气候效应模拟研究
- 张雨婷
相关作者
- 陈爱军

- 作品数:46被引量:177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 研究主题:MODIS 地表反照率 青藏高原 反演 反照率
- 刘玉洁

- 作品数:85被引量:898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MODIS 地表反照率 反演 卫星遥感
- 卞林根

- 作品数:206被引量:1,905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南极中山站 海冰 全球变化
- 何清

- 作品数:444被引量:2,767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沙尘暴 乌鲁木齐 沙尘天气
- 张强

- 作品数:1,001被引量:13,548H指数:62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干旱 黄土高原 陆面 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