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6篇“ 地表热环境“的相关文章
海绵城市下垫面特性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研究
随着城镇化发展加快,自然土壤被非渗透性下垫面材料取代,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是我国的城市雨水管理策略,其地表改造技术与城市岛缓解手段交集广泛,具有实现水-共益的巨大潜力。本研究致力于定量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
汪龙腾
关键词:地表温度城市热岛
基于地表温度降尺度的植被物候与地表环境的关系分析
2024年
植被物候是植被受外界环境影响后,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是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关键指示器。在干旱气候影响下,干旱区地表下垫面升温迅速且蓄能力强,持续升高的地表温度(LST)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利用MODIS的MOD11A1和MOD13Q1遥感影像探究2002-2021年植被物候和LST的空间分布格局,选择随机森林回归将LST进行降尺度,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Theil-Sen斜率分析植被物候19a来变化趋势,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空气温度、高程、蒸散发、地表温度、降水、土壤水分和大气气溶胶对植被物候的影响,最后探究LST与植被物候的局部相关性。结果表明,LST降尺度结果精度较高,白天和夜间LST的R2分别为0.982和0.985,能够更多反映地物细节。LST白天和夜间差异较大,分别呈“冷岛”和“岛”现象。植被生长季开始期(SOS)提前、生长季结束期(EOS)推迟、生长季长度(LOS)延长。植被物候变化较为显著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绿洲,非绿洲地区的变化则较不显著。温度、蒸散发和降水对植被物候各指标均具有较大影响。其中,LST对植被物候的影响更具典型性。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干旱区绿洲植被物候变化的复杂机制以及维护绿洲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雪玲阿里木江·卡斯木魏柏浩依木然孜·艾孜孜韩富强
关键词:地表温度植被物候降尺度
郑州市季节性地表环境驱动力与尺度效应研究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引发了建筑用地持续扩张和植被覆盖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地表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城市环境的持续恶化,进而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然而,以往从多尺度的角度研究不同季节下地...
闫菲泽
关键词:地表温度影响因素
城市地表环境影响因素与降温效应供需耦合研究
王加运
上海地表环境演变趋势城乡分异及其对城市更新的响应被引量:1
2023年
快速而广泛的城市化过程对城市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全面了解城市化进程如何影响城市环境演变及其趋势差异对于城市生态安全、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 Aqua卫星2002—2020年夏季逐日白天地表温度产品,结合遥感植被指数和不透水面覆盖信息,使用归一化地表温度和岛比例系数作为地表环境衡量指标,利用M⁃K趋势检验和解释度分析,探究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中夏季地表环境演变趋势的城乡差异及其对城市空间更新的响应。结果表明:2002—2020年,上海市地表温度线性增长率为0.09℃·a^(-1),岛比例系数呈先上升(2002—2010年)后下降(2010—2020年)的变化趋势。上海市夏季平均地表温度总体呈现中心城区>新城区>农郊区的特征。2002—2020年,1.6%的区域表现出显著降温趋势,其中54.0%分布在中心城区;39.5%的区域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其中77.6%分布在新城区。上海高度城市化的中心城区出现集中的显著降温区域,而在其他区域尤其是新城区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上海从城市扩张向城市空间更新的转变是中心城区出现集中显著降温区域的主要原因,中心城区近20%的区域表现为植被覆盖显著增加,不透水面和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几乎一致,表明在高度城市化发展地区开展聚集植被或分散不透水面等城市空间更新项目,是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赵铖钰张淑怡朱泓恺谷璇刘敏
关键词:地表温度城市更新下垫面变化城乡差异
基于多源数据的街区形态要素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测度与贡献评估
2023年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化的叠加影响,城市极端高温频发,环境问题凸显,严重威胁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形态是影响环境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优化形态要素缓解城市高温问题,降低城市浪风险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点问题。本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410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地表环境,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建筑矢量数据、谷歌地图数据,通过ENVI地表温度反演、ArcGIS空间统计分析、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量化了研究区内地表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二维地表覆盖—三维空间组合—景观格局特征”三个维度对街区形态要素进行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科学评估了各形态要素对地表环境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9年西安市岛由中心向周边连片式蔓延,一般高温区为商业密集区(如钟楼、小寨等)、集中工业物流区(如北部工业区、西部物流仓储区、西南部工业区等),低温区为城市公园、绿地水体周边,总体而言,西安市环境延展方向与城市扩张方向基本吻合;第二,2000—2019年研究区内平均地表温度上升7.29℃,平均岛强度上升3.15℃,约99.7%为岛区,总升温量达3491.84℃/km2,其中四级、五级岛强度区逐年递增,一级、二级岛强度区逐年减小,整体升温效果显著,岛效应不断增强;第三,二维地表覆盖、类型水平景观格局是影响地表环境最为主要的两类主控因素,指标权重占比为36.64%、35.50%,其中建设用地占比、建筑密度正向影响突出,贡献度为0.658、0.319,绿地占比负向影响最大,贡献度为-0.718。建筑高度变异度、孔隙率、天空开阔度等三维空间指标的贡献则相对较小,该类指标权重仅占9.39%。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局地环境,缓解其负面效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高月静赵敬源
关键词:地表热环境主成分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城市地表环境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环境是指城市地表温度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复杂系统,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的城市化相比于全球城市化来说起步相对较晚,但进程却十分快速,其中,华北平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城市化产生的地...
郭云飞
关键词:城市热环境华北平原地表温度
京津冀地区地表环境时空分布格局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不同梯度下京津冀地区地表环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及环境与土地覆被类型的关系,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的MODIS月均温和土地覆被数据,运用Ripley L函数法、标准差椭圆、景观指数等方法,从变化趋势、空间集聚性、形态特征3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格局演化阶段特征显著:一阶段(2000-2010年)京津冀地区温区等级走高,环境趋于两极化,二阶段(2010-2020年)两极化有所缓和,治理效果初步显现;②各温区均在2010年前后呈现出聚集趋势的转变,聚集度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在更高温区内呈现出更强的波动性,整体在40~80 km内呈现出高聚集性;③京津冀环境斑块组成在一阶段高温区及次高温区斑块呈变大变多趋势,二阶段反向收缩;④林地和耕地是影响京津冀地区相对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建成区影响力逐渐上升。
吴凡常勇姚磊孙硕
关键词:热环境京津冀
广州市主城区地表环境演变特征及街区蓝绿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岛效应显著加剧高温浪灾害,对城市生态系统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城市环境改善迫在眉睫。蓝绿空间作为城市中各类水域、绿地等生态空间构成的综合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环境调节...
梁雅捷
关键词:城市热环境热岛效应
城市三维空间与地表环境定量关系研究——以济南为例
2023年
城市三维空间形态通过改变空气循环流动以及太阳辐射的传输平衡影响城市环境地表温度是研究城市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厘清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影响地表温度的机制对缓解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济南市2020年夏季Landsat8红外影像数据和建筑矢量数据,通过3种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平均地表温度为33.97℃,而中高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58%;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尺度依赖性,选取4个基准尺度中,150 m空间尺度是研究城市环境的最佳分析尺度;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因子分别是空间拥挤度(SCD)、建筑物表面积(BSA)、平均高度(AV)、平均体积(AH),说明空间拥挤度较小、瘦高、三维空间上分布稀疏的建筑物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
孟飞王加运赵媛媛
关键词:地表温度

相关作者

李富平
作品数:151被引量:810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
研究主题:生态重建 矿业开发 铁尾矿 铁矿 土地复垦
谷海红
作品数:13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铅锌尾矿 地表热环境 遥感 重金属 尾矿
宋瑜
作品数:9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形态 地表热环境 城市化 城市热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张宝林
作品数:63被引量:575H指数:13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玉米 沙尘 遥感 NDVI
吴志峰
作品数:304被引量:3,771H指数:32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珠江三角洲 GIS 粤港澳 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