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96 篇“ 地质成因 “的相关文章
新型裂缝性储层地质 成因 建模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质 建模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裂缝性储层地质 成因 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的差异,将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基质和裂缝两大类,分步建模;根据规模的差异将裂缝分为大尺度和中小尺度两类,分步建立... 侯文锋 史乐 李婷 韩东威 罗旭东 王超 华晓琴 彭学红 张方贵 周栋华地质 成因 高铵地下水研究进展2025年 地下水氮污染是当前国内外最为普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氮被归因于各种人类活动的输入,相对而言,地下水天然铵氮异常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忽视。文章综述了地下水系统中铵氮的潜在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生活垃圾堆放、化肥农药施用、污水灌溉等在内的人为成因 以及天然有机质矿化的地质 成因 ,并着重归纳了地质 成因 高铵地下水的全球分布;从沉积环境与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角度总结了地下水系统中地质 成因 的铵氮赋存于富含有机质、滞缓、封闭、还原性的条件下;基于典型实例研究,阐明了宏观区域沉积环境的演化控制了埋藏有机质的丰度/生物可利用性进而通过矿化导致高铵地下水的形成;而微观尺度上天然有机质的分子组成及其降解路径对地下水铵氮迁移富集起主控作用;最后,提出了未来高铵地下水研究所需深化与拓展的方向,主要包括铵氮富集的宏观模式与微观机理的结合、地下水系统有机碳年龄对铵氮富集的控制、高铵地下水排泄对地表水营养状态的影响等。 杜尧 熊耀劲 邓娅敏 王焰新关键词:地下水 铵氮 地质成因 有机质降解 一种基于地质 成因 信息的海相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 成因 信息的海相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涉及地质 建模技术领域,包括进行建模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 背景研究,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剖面分析与界面识别,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 麻平山 林承焰 刘昊成 任丽华 王顺 栾国强基于地质 成因 的走滑断裂带岩溶缝洞型储层连通性与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2025年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立体结构,是影响其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优选具有典型缝洞体特征的一间房地质 露头,通过无人机露头扫描、探地雷达分析和实际测量等手段,完成断裂、裂缝和溶洞的参数提取,依据露头大型溶洞、小型溶洞、断层核和破碎带的分布特征,建立断裂带露头区缝洞体发育模式。基于里德尔剪切机理与应力椭圆理论,分析走滑断裂结构特征;采用传统解释与智能识别结合手段,完成富满油田跃满井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走滑断裂、缝洞体主体和裂缝带精细解释,以及不同结构储层地震响应正演验证;借助缝洞型井组的干扰试井,分析储层连通要素,建立以生产井单井产能、见水周期、油压变化和静压梯度等生产动态为依据的油藏单元划分思路,探讨了不同结构特征储集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走向为控制缝洞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单断面无溶蚀断-缝组合、单断面弱溶蚀断-缝-洞组合和单断面强溶蚀断-缝-洞组合3个发育阶段,建立单断面、平行断面和复杂断面3个岩溶缝洞体发育模式,用来指导研究区缝洞型储层立体结构刻画;②确立断裂面走向为核心连通要素,基于储层解释结果,划分了不同断裂面组合的顺向强连通、复合中连通和侧向弱连通3种连通类型;③建立同向单断裂组合、斜列断缝面组合和不同向多断缝面组合3种储集体连通性组合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基于这种认识,可以建立起一种油藏连通单元的分析思路,从而指导走滑断裂带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与剩余油挖潜工作。 李凤磊 林承焰 林承焰 张国印 任丽华 张银涛 张国印关键词:剩余油 断裂破碎带 储层连通性 缝洞型储层 塔里木盆地 连云港海相软土固结状态及地质 成因 被引量:1 2024年 软土的固结状态是分析其沉降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固结状态,进行了多组原位十字板剪切(FVT)试验、标准固结试验和金属基索状光缆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由于表层作用,导致浅部和深部软土显示出不同的固结状态,固结状态存在一个临界深度(5~6 m)。原位土抗剪强度与埋深的拟合曲线表明视超固结比(OCR_(1))大于1,但这包含了土体结构强度,不能反映土体在地质 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应力,临界深度(5m)以上OCR_(1)平均值为1.74,临界深度以下OCR_1平均值为1.01,整体均为轻微超固结土。基于标准固结试验,采用塑状样试验数据计算临界深度以下软土超固结比(OCR_(2)),OCR_(2)小于1,表明其为欠固结土,在地质 历史上所遭受的最大有效应力小于现在土体上覆有效应力。FVT试验得出的OCR_(1)值大于标准固结试验得出的OCR_(1),这与室内试验样的扰动和土体应力状态的改变有关,基于室内压缩试验的数据会低估OCR_(1)。基于金属基索状光缆的软土沉降监测数据在深度上的分布规律与软土OCR_(1)分布规律基本一致,OCR_(1)虽不是真正的超固结比,但这一指标直接与工程建设有关。 苟富刚 卢毅 卢毅 陆徐荣 李明亮关键词:先期固结压力 超固结比 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 成因 模式 被引量:1 2024年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 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 成因 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坡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受区域造山作用影响,藏东昌都红层掀斜,发育大量透入性构造面,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 成因 模式主要包括原生层理型、层理断层型、层理节理型、褶皱节理型和断层节理型等5类。构造面是红层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建议在明确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构造框架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滑坡区构造面发育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滑坡发育的内在机制及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等提供理论支撑。 李洪梁 黄海 黄海 田尤 张勇 张佳佳 李元灵 陈龙 杨东旭 陈龙大同盆地土壤盐碱化特征及地质 成因 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大同盆地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困扰。盐碱化对土壤质量、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鲁佳等,2020)。因此,深入研究大同盆地盐碱化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防治和治理措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冯云格等,2020)。 郭晓宇 郑吉林 吕凯宁 辛义国关键词:大同盆地 盐碱土 地质成因 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 成因 被引量:2 2024年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 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代、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 特性等。研究表明:第一硬土层形成年龄为20~11 ka B.P.(多个光释光和14C测年资料);硬土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气候自下向上逐渐变凉和变干;第一硬土层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频率曲线、C-M沉积图等特征显示,第一硬土层主要由粉砂、极细砂和粘土粒级组成,样品的粒度频率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反映出物质沉积前所受搬运营力性质单一,土体颗粒沉积以均匀悬浮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低能环境。第一硬土层的发育受气候控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5 ka B.P.)为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且以沉积作用为主,硬土层剖面厚度主要受该阶段控制,至末次盛冰期结束;第2阶段(15~11 ka B.P.)为暴露成土期,这时洪水不能形成越岸沉积,加积作用基本停止,硬土层厚度不再明显增加,已形成的第一硬土区域受到频繁变迁的分合河网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不规则古河道和台地,硬土层逐渐脱水成陆,经历了风化成壤的过程;第3阶段(11 ka B.P.至今)为淹埋期,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硬土层被其上覆的海相沉积层掩埋,成岩作用开始直到现今。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典型氯盐渍土类型,自下而上具有从低变高的趋势,为海相层覆盖硬土层以后成岩过程造成的。 朱锦旗 龚绪龙 苟富刚 张平 张岩 杨磊 刘源关键词:古土壤 硬土层 粒度 沉积环境 河北承德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 成因 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 成因 ,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 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样品及66件岩矿石样品中硒及多个元素的含量,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合地质 作用分析地质 成因 。【研究结果】研究区成土母质大致分为9类,表层土壤中硒含量最小值为0.016mg/kg,最大值为0.743 mg/kg,平均值为0.17 mg/kg,土壤平均硒含量仅为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2,处于缺乏等级。铁矿石、金矿石、铅锌矿石中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860 mg/kg、1.233 mg/kg、3.365 mg/kg,明显高于各类矿石的尾矿及围岩。【结论】承德地区土壤硒整体含量很低,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分布特征受控于地质 建造。富硒土壤区域集中在隆化县南部(A区)、承德市南部(B区)(双滦区、双桥区)、宽城县东部(C区)。C区属于“岩石风化型”,与含硒量高的原生碳酸盐岩+碳质泥岩地层组合有关;B区属于“成矿伴生型”,与铅锌矿成矿过程中硒与金属硫化物的伴生关系及硒与硫的替代关系有关;A区属于“河道沉积型”,与河道沉积过程中河湖冲动力驱动、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有关。承德南部富硒区域具有发展林果经济的天然优势,围场县处于低硒环境,是引发克山病等地方病流行的因素之一。 魏浩 卫晓锋 王京彬 朱苏加 杨帆 梁钊 田晓霞 李炜 贾文茹 于开宁关键词:土壤硒 地质成因 矿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地质 成因 与恢复对策研究 2024年 矿区生态环境的退化通常表现为土地沙化、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等问题,这些现象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恢复。随着对矿产资源引发的环境问题关注的不断增加,矿区生态修复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尽管一些恢复措施已取得积极成效,但矿区生态退化的复杂性要求采取更加科学且系统的修复策略,深入分析矿区生态退化的地质 成因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恢复对策,以推动矿区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方凡辉 韦秋安关键词:生态环境 地质成因
相关作者
易同生 作品数:68 被引量:799 H指数:18 供职机构: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研究主题:煤层气 煤炭地下气化 煤 煤系 成藏特征 唐跃刚 作品数:184 被引量:1,362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煤 黄铁矿 煤岩 有机硫 赋存状态 刘桂建 作品数:225 被引量:1,865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煤 微量元素 重金属 赋存状态 土壤 蒲仁海 作品数:178 被引量:1,035 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琼东南盆地 储层预测 沉积相 邓建辉 作品数:283 被引量:2,689 H指数:3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研究主题:滑坡 岩石力学 岩石 地下厂房 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