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9篇“ 地震层析成像“的相关文章
地震层析成像被引量:5
1991年
层析成像(tomography)是积分几何的反问题。它有三个基本特征:①tomography是一个反问题,是从观测数据反演物理模型;②tomography必须通过积分把数据和模型联系起来,或者说,观测数据必须能够表示成物理模型的积分;③tomography必须有一簇曲线或者一簇曲面作为它的积分流形,tomography就是研究这些积分流形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从函数在流形上的积分确定函数本身。 tomography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tomography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分类和积分方程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分类相同。医学诊断中的CT技术属于线性tomography。地震勘探中的旅行时反演(层速度)属于非线性tomography。非线性tomography常常(在迭代之中)可简化成线性tomography来处理,因此线性tomography是理论和实际研究的重点。线性tomography是围绕Radon变换和反变换展开的。利用Fourier积分算子研究广义Radon变换及其反演,特别是利用Fourier积分算子微局部分析的理论反演被变换的函数的奇性(奇性反演),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偏移的目的是要反演波动方程系数的奇性(层速度的间断面)。但是,现在的偏移方法(波场延拓)是反演波动方程解的奇性。解的奇性与系数的奇性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广义Rodon变换及其奇性反演为反演波动方程系数的奇性(偏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马争鸣李衍达
关键词:积分几何层析成像地震数据处理
一种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方法
本发明属于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工区的初始深度域地震数据进行层位拾取,并依据层位高低将所有层位划分为N部分;然后对于每一个部分的层位,仅利用该层位的地震数据进行速度反演,得...
武雅波胡小波黄德芹杨路娜杨兴圣王雷
基于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拟三维展示及其应用
2023年
传统的地震层析成像探测中,通常是进行单一井对成像剖面的分析研究,对研究区总体地下异常体没有三维直观反映。该文介绍了基于多个井间初至信息进行联合迭代重建法反演,利用固定间距水平速度切片提取,使用克里金法进行三维空间插值得到三维速度体。通过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多井数据的拟三维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可有效提高地下岩溶的解释精度,有利于总体地质结构的认识和评价。
刘礼领田龙强王彦兵陈庆伟
关键词: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揭示深部地幔特提斯洋俯冲板片残留被引量:1
2023年
特提斯演化描绘了过去5亿年来南方冈瓦纳大陆持续分离出陆块向北方漂移,并与北方大陆拼贴的过程.漂移中的陆块与南北大陆间形成的特提斯洋在经历数亿年的生长、演变和消亡后,随着早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完全闭合.然而,特提斯洋岩石圈并未消失,而是进入地球深部继续演化.特提斯俯冲板片当前在深部地幔中的位置、形态和体积记录了这个连续演化过程最新的瞬间,为特提斯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约束.本文总结分析了近二十年间的全球尺度全地幔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在特提斯域下地幔1000~2000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北西-南东向的线性分布的地震高速异常体,称之为特提斯异常体.通过拟合上地幔已知俯冲板片对前人模型进行最优线性组合,观测到特提斯异常体长约8700km,宽约2600km,呈现南北双支平行结构.结合大洋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本文认为特提斯异常体的主体部分代表了从晚侏罗纪到早新生代闭合这段时间内的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其中北支由新特提斯洋在欧亚大陆南缘的俯冲下沉板片构成,南支可能反映了在白垩纪发生的新特提斯洋洋内俯冲板片下沉.特提斯异常体西端的部分高速异常可能代表少量的古特提斯洋残留,而东端的印度和孟加拉湾部分有沉入核幔边界带的迹象.本文最后对未来针对特提斯域的全地幔地震成像研究进行了展望.
王泽伟胡佳顺包雪阳俞春泉杨英杰陈晓非
关键词:特提斯演化
中国东北地壳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被引量:4
2022年
中国东北地区自晚古生代晚期以来,受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作用,壳幔结构极为复杂。本文收集中国东北地区国家地震台网接收的100 980个P波和91 030个S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地区地壳P波和S波速度结构,进而获得了泊松比结构,用以探讨复杂的地壳结构。成像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呈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不同构造单元和构造单元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松辽盆地整体上浅层地壳以低速异常为主,尤其是S波速度,但部分区域分辨率较低,中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高速异常,推测与太平洋俯冲、后撤导致的岩石圈拆沉和热物质上涌等动力学过程有关;北部的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和长白山一线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表明具有大范围的岩浆作用,广泛岩浆作用为固体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热源或物源;长白山、五大连池等近代活动的火山下方部分地壳区域均表现了较强低地震波速度和高泊松比异常结构特征,表明仍存在活动的可能。
李洪丽刘财田有范豪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地壳结构活火山
从高分辨率地震层析成像看青藏高原软流圈的物质运动被引量:9
2022年
通过分辨率达到0.5°×0.5°×10 km的青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三维成像,为研究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的动力学作用提供了新的认识.软流圈的波速扰动数据证实,特提斯大洋板块在拆沉后只俯冲到410 km的间断面之上,并不是所有的大洋板块都会俯冲到上地幔底部.这种大洋板块在软流圈拆沉后激发的热流体上涌,造成高原中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根据上地幔三维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定量计算了岩石圈-软流圈界面(LAB)的深度,揭示了软流圈地幔物质的上涌或者岩石圈地块下沉的作用布局,表明青藏高原的东部在新生代动力学作用过程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岩石圈地幔块体.
杨文采刘晓宇陈召曦陈召曦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青藏高原软流圈层析成像
一种基于测斜技术的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测斜技术的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系统,涉及地震层析成像领域,该方法包括:由激发井的井口位置坐标、接收井的井口位置坐标、第一、第二测斜数据确定激发井全井段的下井井轨迹和接收井全井段的下井井轨迹;根据下井...
郭淑君程正璞雷鸣谢兴隆李秋辰沙娜于蕾
城市地下孤石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及其在地震层析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城市浅层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孤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体。为降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孤石造成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地下孤石的数值模型,分析地震波在含孤石介质中的传播特征,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利用层析成像技术对孤石进行速度成像,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是研究地球物理勘探的有效方法,能高效模拟地震波在给定地质模型中的传播规律;(2)对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地震层析成像法对孤石的形状、分布范围均有较高的分辨率;(3)对厦门某轨道工程实例研究表明,地震层析成像法对被测区域内速度差异反映敏感,能有效反映孤石的形状与位置,有助于全面细致地对岩体进行质量评价。
朱智清王道坤汪伟民吴殿伟施卫力张赛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孤石岩土工程勘察地震层析成像
伊豆-日本海沟俯冲带地震层析成像研究
伊豆-日本海沟俯冲带是环太平洋巨型汇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日本岛东部,包括南部的伊豆海沟俯冲带和中-北部的日本海沟俯冲带(图1)。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位于鄂霍次克板块的东北日本岛弧之下,形成了日本海沟俯冲带。日本海沟俯冲...
郭雨帆
关键词:俯冲带震源机制解地震层析成像
松原前郭地震区孕震构造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本文选取2013年10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松原市周边17个地震台记录到的515个地震事件的2926条P波和2665条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成像方法联合反演松原地震区震源参数和中上地壳(0~25 km)高分辨率三维体波速度和波速比结构,进而利用O′Connell-Budiansky理论估计了该区岩石介质的裂缝密度和饱和度参数.重定位后的震源参数精度有了显著提高.松原震区P波和S波的速度、波速比结构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特性,主要表现为低P波、低S波、低波速比结构,推测松原地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松原震群区浅地表区域(<5 km)整体表现为低P波、低S波和高波速比结构,而岩石介质的裂缝密度和饱和度表现为高值.浅层高波速比、高裂缝密度和高饱和度结构可能与流体有关;从区域构造出发表明松原地震发震构造与东北地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密切相关.松原震区的三维精细速度和高精度震源位置信息为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孕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提供重要参考.
李洪丽刘财刘财吴兆营田有
关键词:孕震构造

相关作者

胥颐
作品数:150被引量:1,340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岩石层 上地幔 地壳
郝天珧
作品数:418被引量:3,069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底地震仪 海底地震 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研究
刘建华
作品数:107被引量:1,373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岩石层 地壳结构 Q LG尾波
刘福田
作品数:107被引量:1,65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造山带 地震 Q LG尾波
傅容珊
作品数:215被引量:1,16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幔 数值模拟 地幔对流 青藏高原 地震层析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