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2篇“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相关文章
改良Galveston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改良Galveston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Tile C3)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Tile C3型骨盆骨折患者82例,其中42例采用改良Galveston手术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固定(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术后下地及负重时间、术后功能评价。Tornetta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分记录功能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均无内固定松动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1、2、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Tornetta-Matta标准及Majeed评分(末次随访)评价,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Galveston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Tile C3型骨盆骨折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固定强度高,可早期下地及负重,较早恢复肢体功能。
马腾魏代好寇涛安维军
关键词: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打印
后环腰盆固定联合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许多文献比较前后环联合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时大多采取前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环腰盆固定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后环腰盆固定术联合前环IN...
张磊
关键词: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
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陈华东尚学红何建荣赵宇杨保家
关键词:骶髂关节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
髂腰固定治疗Tile C型垂直稳定骨盆骨折伴复杂骶骨骨折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髂腰固定治疗Tile C型垂直稳定骨盆骨折伴复杂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2014年5月— 2015年12月行髂腰固定治疗C型垂直稳定骨盆骨折伴复杂骶骨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4~59岁,平均35.9岁。骨盆骨折根据Tile分型:C1型5例,C2型4例,C3型12例。骶骨骨折根据Denis分型:Ⅰ区5例,Ⅱ区7例,Ⅲ区9例,其中合并神经损伤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骨盆垂直移位及复位情况。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复位质量、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26个月[(12.5±5.4)个月]。手术时间64~225 min[(108.0±49.4)min]。术中出血量150~3 000 ml[400(225~500)ml]。骨折愈合时间15~32周[(19.0±4.6)周]。术前骨盆垂直移位2.54~21.80 mm[(8.76±5.46)mm],术后垂直移位0~12.57mm[(4.20±3.22)mm](P〈0.05),骨盆垂直移位复位-4.45~17.86 mm[4.09(1.74~5.58)mm]。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末次随访Majeed评分51~98分,优9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2例术后出现深部感染,通过清创和敏感抗生素的使用,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术后螺钉明显松动5例,无内固定断裂。4例因髂后上棘的髂骨螺钉突出而出现骶部异物感或适。4例腰椎活动度部分受限,主要表现为前屈受限,其中3例已取出内固定,腰椎活动度恢复至正常。结论髂腰固定可重建Tile C型骨盆骨折垂直方向的稳定性,固定确切。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率高,需常规取出内固定。
谯波倪卫东高志强刘佳渝罗刚税巍郭书权蒋电明
关键词:骨盆骶骨
CT体表定位法经皮骶髂螺钉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CT体表定位法与常规透视法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CT体表定位法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优越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7例无明显神经症状单侧或双侧Tile C型闭合骨盆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透视法组(19例)和CT体表方法透视组(1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切口总长度及骶髂螺钉的偏出率;运用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对末次随访患者功能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体表定位法组手术时间(29.54±1.91)min、X线暴露次数(19.16±0.73)次均显著优于常规透视法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16.54±9.29)ml、切口总长度(2.26±0.71)cm及螺钉偏出率5.56%与常规透视法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Matta评分、Majee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体表定位法组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在体表定位标记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能够缩短手术透视时间,减少术中X线暴露次数,并有效降低螺钉进入椎管、腹腔风险,减少损伤血管、神经损伤,显著提高置钉成功率。
陈庆华熊廷亮谭丽莎
关键词:CT体表定位骨盆骨折骶髂螺钉
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联合采用经皮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对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施治的效果。方法 85例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经皮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70,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和出血量少等优点,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理念,值得临床对手术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探讨。
李培峰
关键词: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经皮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疗效
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垂直稳定骨盆骨折(TileC型)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采用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患者27例,按照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C1型18例、C2型7例、C3型2例,前环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4例、Stoppa入路4例及Pfannenstiel入路4例均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2例,后环采用空心螺钉13例、前路双钢板7例、后路钢板5例、空心螺钉+双钢板2例。结果:27例患者术后获得12~19个月的随访,平均14.5个月,术后X线评估采用Matta骨盆骨折复位标准,优18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术后12个月采用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3例、中3例、差2例。结论:前后环同时固定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合适的入路及固定方式、精确的术中操作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孙晓盛路新殷照阳霍永峰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
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中空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5例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3~32个月,骨折均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10例,中5例。按照Majeed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中空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创伤小,可以即刻有效恢复骨盆稳定性。
吴小三邵松刘兴国
关键词:骶髂螺钉外固定支架
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延迟诊断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延迟诊断的原因并作初步分析,以期降低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延迟诊断的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76例垂直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延迟诊断患者骨盆骨折的类型,患者的确诊方法和时间;患者的伤情因素和医师主观因素与延迟诊断的关系,分析造成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延迟诊断的原因。所有患者的诊断经2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确诊,最终46例患者符合延迟诊断标准,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34岁。结果:27例延迟诊断的因素主要与患者伤情有关,即客观因素,最常见客观因素是呼吸循环稳定,占17例(17/46)。19例延迟诊断的因素主要与临床医师评估有关,即主观因素,其中11例为专业骨科医生判断错误。结论: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延迟诊断发生率在严重多发伤中较高,骨科、ICU和急诊科医生提高对该类损伤的认识水平和保持高度警惕性,可望极大程度地减少垂直稳定骨盆骨折延迟诊断的发生率。
洪华兴洪正华陈海啸朱忠陈忠义林列
关键词:骨盆骨折误诊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垂直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发生率虽少于四肢和脊椎骨折,但其并发症较为多见,死亡率高,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比后二者高约40%左右。有统计报道称骨盆骨折病例约占骨折病例的4%,其中30%的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死亡率和致残率较...
金伟
关键词:骨盆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生物力学骨折固定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郭晓山
作品数:291被引量:1,381H指数:1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骨折 胫骨骨折 骨盆
洪华兴
作品数:41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 急性脊髓损伤 脱位 CT导引
洪正华
作品数:191被引量:361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 椎弓根 内固定治疗
王向阳
作品数:479被引量:1,446H指数:2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腰椎 脊柱
陈海啸
作品数:479被引量:991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内固定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