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2篇“ 垂直形变“的相关文章
- 基于密集GNSS的华北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
- 2025年
- 华北地区作为内陆典型的伸展断陷区和强震活动区,在东部太平洋俯冲和西部印度大陆碰撞的双重构造作用和地下水过量开采的背景下,其垂直形变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定量分析华北地区现今的地壳垂直形变特征,对收集整理的1406个GNSS站点1999—2019年长达二十年的GPS观测资料进行统一的高精度处理,获取了该地区高空间分辨率的垂向形变速度场。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淮河平原和大别山以南区域以沉降为主,其中华北平原和淮河平原的最大沉降速率分别约为70 mm/a和50 mm/a;太行山、吕梁山、苏鲁造山带、燕山表现为隆升,隆升速率为0.1—4 mm/a;部分GNSS土层站点在山西裂谷和太行山地区的垂向形变表现为沉降,而GNSS基岩站表现为隆升,说明该地区的沉降现象可能是地下水过量开采所致,并非构造运动而引起。
- 李奇普运伟普运伟王岩
- 关键词:GNSS垂直形变
- 基于多源数据研究三峡地区环境负荷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
- 2024年
- 构建三峡地区大气和陆地水质量变化模型,利用GNSS、GRACE-FO和环境质量变化模型计算三峡地区2019~2022年环境负荷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探讨基于GRACE-FO数据的球谐函数法和结合质量变化模型的格林函数法在计算环境负荷垂直形变上的差异。研究发现,2种方法计算的陆地水负荷垂直形变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后者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更高;基于质量变化模型计算的CQWZ站和HBZG站的环境总负荷垂直形变与GNSS实测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88和0.83;2019~2022年三峡库区和洞庭湖流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分别为0.5~0.7 mm/a和0.6~1.5 mm/a,原因是2022年该区域水位降低导致地壳回弹上升;三峡库区附近地壳夏季上升、冬季下沉,垂直形变幅度约为-5~18 mm,主要受水库蓄水和大气负荷驱动的影响。
- 段虎荣张成浩梁文康王金驰刘鹏
- 关键词:GNSS
- 一种基于GNSS时间序列的精准垂直形变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GNSS时间序列的精准垂直形变提取方法,包括:基础数据获取、热膨胀位移计算、地表质量负荷位移计算、非构造运动剔除,由此实现垂直形变的精准提取。该方法不仅包含多种地球物理效应引起的台站垂直位移,而且考虑了...
- 苏小宁赵立李建章禄小敏
- 一种大地垂直形变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地垂直形变测量装置,包括主干连通管和若干大地垂直形变测量装置本体,大地垂直形变测量装置本体安装于大地垂直形变测量区域的每个观测点,大地垂直形变测量装置之间通过主干连通管进行连接,并通过主干连通管能够向...
- 白仙富李平林辉
- 一种基于GNSS时间序列的精准垂直形变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NSS时间序列的精准垂直形变提取方法,属于测绘技术与科学领域,该提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并预处理GNSS时间序列数据并推送至各边缘设备;(2)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实时检测分析过程中的异常;(...
- 吴迪吉长东
- 联合GNSS和GRACE数据分析华北平原地表垂直形变
- 2024年
- 为了分析华北平原陆地水储量变化等环境因素对GNSS非线性垂向时间序列产生的影响,结合GRACE数据和GNSS数据以水井水位数据为补充对华北平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GNSS垂向位移时间序列与GRACE负荷形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改正后的GNSS观测与GRACE负荷形变的相关性有较大程度地减少。基于水井静水位资料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扣除GRACE负荷形变影响后的GNSS垂向位移时间序列与水井静水位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相较于扣除前降低了40%~96.7%。将GRACE观测得到的负荷形变从GNSS时间序列中扣除,可以有效降低包括陆地水储量变化在内的环境因素导致的负荷形变对GNSS观测造成的非构造运动影响。研究结果为获取华北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更为精确的垂向构造运动变形提供了科学参考。
- 魏仁杰王迪晋董培育王东振施贺青赵斌
- 长宁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和地壳垂直形变特征及其关系
- 2023年
- 为研究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前后地壳内部物质的运移过程,文中利用流动重力和GNSS资料对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地壳垂直形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地震震中处于重力变化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并在地震前后呈现明显反向。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浅部的离散性局部变化特征明显,深部的趋势变化特征显著。震中周边4个站点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关系与近似规律不一致。长宁震区长期的动力是青藏高原的物质在深部向四川盆地南边界运移的结果。在震中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浅层可能存在一些空洞或气囊等空间,在地震前后出现气体、液体或高密度物质流失和填充的现象。结合前人对长宁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域的采盐、采气及废水回注等因素可能是触发四川长宁地震的原因之一。
- 王嘉沛谈洪波李忠亚刘少明刘少明郝洪涛张毅郝洪涛
- 关键词:地壳垂直形变小波多尺度分解
- 一种跨断层垂直形变观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断层垂直形变观测装置,包括:设置于首端机墩的首端静力水准仪和设置于尾端机墩的尾端静力水准仪,该首端机墩在断层上盘,该尾端机墩在断层下盘,该首端静力水准仪和尾端静力水准仪分别通过气管和液管相连通。该首...
- 李宏董云开喻建军荆燕陈葛天孙起伟张鸿旭刘凤秋董建业
- 一种基于GNSS时间序列的精准垂直形变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GNSS时间序列的精准垂直形变提取方法,包括:基础数据获取、热膨胀位移计算、地表质量负荷位移计算、非构造运动剔除,由此实现垂直形变的精准提取。该方法不仅包含多种地球物理效应引起的台站垂直位移,而且考虑了...
- 苏小宁赵立李建章禄小敏
- 利用InSAR分析陕西省垂直形变
- 2023年
- 从2018—2019年欧空局Sentinel-1免费数据中获取陕西省全域垂直形变面状信息,并将其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以及水准点、线垂直形变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数据反映局部形变的有效性。垂直形变监测结果表明:在陕北榆林、神木地区,地下资源开采诱发的地表沉陷分布广泛、特征明显,地表沉陷速度达60 mm/a;在煤炭产区长武、彬县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开采沉陷灾害,沉降速度达30 mm/a;西安市、渭南市等关中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出现不均匀沉降,其中,西安市的局部沉降最为严重,最大沉降速度达60 mm/a;InSAR与GNSS、水准获取的垂直运动趋势在全省范围总体上一致,但由于GNSS监测点、水准监测点一般布测在较稳定区域,其获取的沉降范围、沉降速度与InSAR沉降结果有一定差异。
- 杨宏山聂建亮
- 关键词:垂直形变地质灾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地面沉降
相关作者
- 张四新

- 作品数:106被引量:38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垂直形变 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形变 南北地震带
- 王双绪

- 作品数:189被引量:971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地震 GPS 青藏块体东北缘 强震 垂直形变
- 韩月萍

- 作品数:105被引量:75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GPS 垂直形变 时间序列 GNSS 地壳运动
- 陈聚忠

- 作品数:54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垂直形变 地面沉降 GPS 地壳形变 GPS观测
- 王庆良

- 作品数:213被引量:1,51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GPS 地震 地壳形变 垂直形变 地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