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篇“ 基因印迹“的相关文章
一种检测牦牛PMM2基因印迹表达的引物及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牦牛PMM2基因印迹表达的引物及其方法与应用,使用DNA提取试剂盒(天根,北京)提取牦牛基因组DNA,利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美国)提取各组织,包括肺、心、...
吴周林徐茂琴刘达玉何薇张佳敏王卫魏冉磊白婷吉莉莉
植物基因印迹对种子发育的影响分析
2018年
胚胎乳液导营养的物质,是从母体转运到胚胎的一个过程,也是开花植物当中出现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胚乳出现一场现象,则会使得胚胎出现败育的情况。当前,在拟南芥中已经鉴定出3个FIS基因,即MEDEA、及FIE,使其无需受精,便可以促进种子的正常发育。其中MEDEA的基因在胚乳发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属于一类主控基因,其在胚乳当中可以被印迹
何飞宇
关键词:植物基因印迹种子发育
肥胖对小鼠精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以及基因印迹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是否影响小鼠精子印迹基因差异甲基化区域和精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方法:利用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进行精子DNA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和印迹基因差异甲基化区测序。结果: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组印迹基因差异甲基化区甲基化水平与普通饲料对照组无显著差异:MEG3-IG(93.73%vs 97.26%;P=0.252),H19(98.00%vs 97.83%,P=0.920),IGF2(97.34%vs 96.25%,P=0.166),IGF2R(1.43%vs 1.11%,P=0.695),PEG3(0.19%vs 0.38%,P=0.537),MEST(0.23%vs 0.68%,P=0.315),NNAT(0.31%vs 0.00%,P=0.134)和SNRPN(1.88%vs 3.13%,P=0.628)。精子全基因组范围内总共发现8 942个甲基化有显著差异的区域(P<0.05)。对差异甲基化区域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富集基因数目最多的3项分别为代谢(n=1 482),RNA合成(n=779)和转录(n=767)。结论: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精子印迹基因差异甲基化区甲基化水平没有发生显著改变,参与代谢、RNA合成以及转录过程基因CG序列甲基化显著改变。
朱锦亮吴银玲唐文豪田园葛少钦刘平乔杰
关键词:肥胖精子基因印迹
基因印迹在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2017年
基因依赖单亲传递遗传信息的现象称为基因印迹,出现印迹遗传的基因称为印迹基因。其本质是染色质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即DNA的表观遗传变异。DNA的甲基化或组蛋白的甲基化目前被认为是导致印迹等位基因沉默的主要原因。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基因印迹有关。但目前有关基因印迹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包括银屑病型关节炎)发病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构和非编码RNA,且着重于单个或几个相关基因的研究。未来,随着全基因基因芯片平台技术的发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印迹在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将被进一步阐明。
邢飞何晓蕾雷铁池
关键词:基因印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
Plant Genomic Imprinting and Its Effect on Seed Development被引量:1
2017年
Genomic imprinting is the epigenetic phenomenon by which certain genes are expressed in a parent-of-origin-specific manner, and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mammalian embryo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also occurs in developing plant seeds, and is now becoming a hot topic of biology of plant see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imprinted genes, imprinting mechanism and their roles in plant seed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genomic imprinting in plant seed development was summarized and possibl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which could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孙超唐天向唐伟杰隋丽波张慧夏张婷赵海洋韩月鑫林良斌
关键词:EPIGENETICS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PHLDA2基因印迹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母源性印迹基因PHLDA2印迹状态。方法收集21例正常妊娠和19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抽提样本DNA,PCR扩增,选择PHLDA2基因组变异比例较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3390为外显子1中C/T多态性(PHLDA2-1),rs1056819为外显子2中G/A多态性(PHLDA2-2),直接测序筛选杂合子。将杂合子样本的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直接测序判断PHLDA2基因印迹状态。结果正常妊娠与子痫前期胎盘PHLDA2-1(外显子1)SNP位点(C/T)均未发现杂合子,全为T/T纯合子;胎盘PHLDA2-2(外显子2)SNP位点(G/A)在子痫前期有4例(4/19)、正常妊娠有5例(5/21)杂合子表达,两组杂合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LDA2-2杂合子胎盘组织PHLDA2cDNA均只表达G单等位基因。结论子痫前期胎盘PHLDA2(PHLDA2-1及PHLDA2-2)基因多态性与正常妊娠相似,未发现PHLDA2基因印迹丢失现象。
黄桂琼胡雅毅王晓东
关键词:基因印迹杂合子印迹状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和H19基因印迹的机制及其印迹异常与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H19是连锁交互印迹基因,二者对细胞的增殖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IGF2和H19的印迹控制区包括IGF2基因内的差异甲基化区(DMR)和H19上游的DMR,这些DMR甲基化状态改变所导致的IGF2和H19印迹表达紊乱是肿瘤等增殖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另外,绝缘蛋白CCCTC结合分子(CTCF)及类CTCF(BORIS)也参与了IGF2和H19的印迹调控,二者的表达紊乱同样也可造成IGF2和H19的印迹改变及表达紊乱。无论IGF2的印迹丢失还是H19的印迹丢失都参与了肿瘤等增殖性疾病的发生,该机制对这些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资料,阐述了IGF2和H19印迹的机制,分析了IGF2和H19的印迹状态改变与疾病的关系。
徐海燕王树人李丽娟
关键词:印迹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H19
辅助生殖技术中基因印迹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人类辅助生殖临床数据已经显示,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发流产、早产和围生期死亡、低体质量儿以及一些印迹疾病有关。在配子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基因印迹需经历印迹擦除、重建和维持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胚胎发育缺陷,甚至死亡。ART恰施于这一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些异常结局可能与ART导致的印迹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而ART中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促排卵、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体外培养。这些操作通过干扰基因印迹的重建和维持,影响基因表达和表型,进而影响配子和早期胚胎的发育,从而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潜能。
汪彩珠冯贵雪张波
关键词:基因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迹
骨肉瘤中IGF-2基因印迹状态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2,IGF-2)基因印迹状态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状态,分析IGF-2基因印迹丧失(loss of imprinting,LOI)及其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的丧失率为48.5%,瘤近旁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为21.2%,瘤远旁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为12.1%。同时,在有肺转移的骨肉瘤病例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60.9%)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20%,P<0.05)。结论 IGF-2基因印迹丧失是贯穿于骨肉瘤发生、发展全过程的表观遗传异常,其与骨肉瘤的临床及患者预后相关。
张海军白登彦袁治国
关键词:骨肉瘤基因印迹
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印迹状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2,Igf2)基因印迹状态及其表达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节育门诊就诊孕妇60例,采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分析25例正常早孕、35例早孕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丢失(loss of imprinting,LOI)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种绒毛组织Igf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绒毛组织中Igf2基因型为杂合子的样本有11例,其中4例被检测出印迹丢失;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Igf2基因型为杂合子的样本有16例,其中6例被检测出印迹丢失,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Igf2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2.29±0.60)×103copy/μgRNA,明显低于正常绒毛组织中Igf2基因的表达量(3.15±0.88)×103copy/μgRN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gf2基因印迹丢失与自然流产无关,Igf2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与自然流产有关,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可能存在其他机制调节Igf2基因的表达。
王珺郭颖宗实王敏
关键词:自然流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相关作者

张彩华
作品数:43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肝复康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病理生理学 留学生
王衍富
作品数:39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基因印迹 军团病 军团菌 肺肿瘤
贾玉杰
作品数:156被引量:803H指数:14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
研究主题:肝复康 肝纤维化 胰腺炎 肝星状细胞 急性胰腺炎
姜妙娜
作品数:135被引量:520H指数:1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肝复康 肝纤维化 胰腺炎 栀子 肝星状细胞
胡春秀
作品数:27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胎盘 基因印迹 子痫前期 重度子痫前期 银杏苦内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