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1篇“ 基因序列分析“的相关文章
一株牛副流感病毒3型毒株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目的采集内蒙古通辽地区某牛场牛鼻拭子样品,PCR检测鼻拭子样品中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感染情况,研究阳性鼻拭子样品中BPIV3毒株的全长基因组和遗传进化。方法将PCR检测结果呈BPIV3阳性且测序正确的鼻拭子样品接种至MDBK细胞,连续传代5次,然后通过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基因组全长测定及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到一株BPIV3毒株,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将其命名为NMTL-21。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454 bp,Karber法结果测得,BPIV3 NMTL-21的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剂量为10^(-7) TCID50/100μL。基于基因组全长序列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NMTL-21与2015年分离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的NX49株同源性最高,达99.6%;与2013年分离自北京的XJA13株同源性为99.5%。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为基因C型。结论从病牛鼻拭子样品中成功分离到一株能够致细胞病变的BPIV3-C型毒株,可为进一步开展BPIV3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材料。
吕香玉郭宇高登军萨茹拉林浩刘锴温树波
关键词:遗传进化分析
1株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为研究新型鹅星状病毒(Novel goose astroviruses,N-GAstV)的遗传进化特征,获得了鹅星状病毒安徽分离株AstV/AHHX的全长基因,为7251 nt。测序分析显示:AstV/AHHX具有典型的新型鹅星状病毒基因组特征。AstV/AHHX与分离株GDZJ37以及山东分离株G538和G576的遗传距离较近;同时与毒株GDZJ37、G538和G576的ORF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ORF1a和ORF1b的同源性也有99.6%以上,推测它们由同一毒株演化而来。ORF2氨基酸序列位点分析显示有12高变异位点,分别是第36(Y/S/H)、60(V/I)、224(T/A)、228(A/S/T)、229(P/Q)、289(T/A)、376(T/A)、456(D/E)、540(Q/L)、608(S/T)、610(E/D/G)、614(N/A/T)位氨基酸。其中第224、228、229、608、614位的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病毒蛋白质的构象及功能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病毒的致病能力。
赵瑞宏胡晓苗胡晓苗周学利侯宏艳戴银
关键词:全基因
PRRSV BZ4-19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为了解山东滨州某猪场PRR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将该猪场采集的疑似PRRSV阳性病料进行RT-PCR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样品用Marc-145细胞进行分离,设计了9对扩增引物用于分离株(BZ4-19)的全基因扩增,将扩增出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最终成功在Marc-145细胞上分离到1株RespPRRS MLV-like毒株,全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其全长为15412 bp(不含polyA尾);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说明,其与美洲经典株VR2332及RespPRRS MLV(疫苗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4%和99.8%。将BZ4-19分离株与VR2332、RespPRRS MLV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揭示,VR2332与RespPRRS MLV共有30处氨基酸差异,在这30处差异中,分离株与VR2332有7处一致,与RespPRRS MLV有23处一致。在鉴别VR2332与RespPRRS MLV的9处可能与毒力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时,分离株有7处与VR2332相同,由此推测本研究分离到的毒株属于疫苗株RespPRRS MLV返强毒株,我国具有上述分子变化的PRRSV的流行应被关注。
李思琪刘莹刘濮毓任晓祥李岩岩王文钊左玉柱范京惠
关键词:病毒分离鉴定流行病学
上海市某腹泻猪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引起的仔猪严重腹泻性疾病,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2021年10月上海某猪场产房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为20%~30%,猪群之前进行过疫苗免疫。粪便样本经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PEDV检测为阳性,TGEV和RV检测均为阴性。经全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序列属于GⅡ-c亚群,S基因序列属于GⅡ-b亚群,与目前的经典疫苗株CV777和变异株AJ1102相比,CV777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Ⅰ-b群,AJ1102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Ⅱ-b亚群,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因型的PEDV已在上海地区流行,而传统疫苗株无法提供好的免疫效果,提示新的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的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对于预防PEDV感染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康龙山于慧茹杨德全李鑫沈海潇杨显超王建徐丽娜葛菲菲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系统进化S基因
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为了解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状况,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采集了8份临床发病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攻毒试验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份临床样品均为NDRV阳性,接种番鸭胚后均成功分离到病毒;将NDRV尿囊液毒感染番鸭后3~10 d发病,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0~20%,剖检可见肝脏有出血斑及大量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坏死,与参考毒株NDRV-NP03相比,部分分离毒株毒力有所下降。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DRV分离毒株与省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省外毒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系统进化树上,8株NDRV分离毒株聚为同一分支,而福建省外毒株聚为另一分支,说明NDRV呈区域性流行特征;σC蛋白氨基酸序列与NP03株相比,存在12个差异位点,可能会导致NDRV感染能力发生改变。
董慧陈小丽朱小丽王劭林锋强
关键词: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生物学特性基因序列
水牛SFRP 1基因序列分析、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组织表达分析
2024年
【目的】获取水牛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CDS区序列,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构建SFRP 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SFRP 1基因在水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探索SFRP 1基因在水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水牛卵巢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RT-PCR对SFRP 1基因CDS区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水牛SFRP 1基因与不同物种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预测SFRP1蛋白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等。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至pCMV-HAhyPBase-mcheery载体并转染至水牛颗粒细胞,检测转染后荧光和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水牛不同组织中SFRP 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水牛SFRP 1基因CDS区长927 bp,共编码308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水牛SFRP 1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牦牛、山羊、虎鲸、黑猩猩、北极狐、猫、人、小鼠的相似性分别为100%、100%、99.65%、98.58%、98.23%、98.23%、98.58%、98.23%、96.45%,存在CRD_FZ、NTR_like和DUF3367结构域。水牛SFRP 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黄牛、绵羊、山羊、牦牛、野牛、马鹿、野骆驼、猪、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7.3%、95.9%、95.8%、94.5%、94.2%、93.7%、80.4%、78.5%和77.3%。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水牛与黄牛、牦牛、野牛聚为一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FRP1蛋白呈碱性,为不稳定蛋白;第1—15位氨基酸处存在信号肽,为分泌型蛋白,存在跨膜结构,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存在21个磷酸化位点和8个O-糖基化修饰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水牛、黄牛、人的SFRP1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成功构建pCMV-mcheery-SFRP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水牛颗粒细胞,转染72 h后pCMV-mcheery-SFRP1重组质粒组细胞内SFRP 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FRP 1基因在水牛不同组织中�
黄丽清段安琴郑海英杨春艳尚江华
关键词:水牛真核表达载体
娄底市1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目的对娄底市1例人感染甲型禽流感H9N2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基因序列分析,为今后禽流感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2月10日对湖南省娄底市1例诊断为感染甲型禽流感H9N2病毒患者的密切及次密切接触者和当地活禽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和密切及次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除该病例外,与患者密切和次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患者家庭住宅及周边鸡血样和环境样,经检测其禽类甲型流感病毒均为阴性,但周边活禽市场所采集检测到H9阳性。基因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序列与国内以往获得的人感染H9N2流行株的HA同源性为83.6%~98.5%,最接近ON856627/Fujiansiming/2021(H9N2)Human/HA,同源性为98.5%;NA基因序列与国内以往获得的人感染H9N2流行株的NA同源性为83.3%~95.5%。最接近MT875139/A Szuhou/2019(H9N2)Human/NA,同源性为95.5%。结论患者感染甲型禽流感H9N2病毒与当地活禽市场存在禽类甲型流感病毒密切相关,今后可通过增加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来改进常规流感样疾病监测。
杨青廷黄超洋余彪曾紫嫣杨雪艳刘曙光朱攀周丹杨纲
关键词:活禽市场基因序列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绵羊肺炎支原体贵州临床分离株GZ1 p109基因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2024年
为了探究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贵州临床分离株GZ1 p109基因生物信息及重组蛋白p109的免疫原性,试验采用PCR扩增Mo p109部分基因并克隆至T克隆载体pMD-19T中,经DNA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双酶切后的p109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连接,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然后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Mo贵州临床分离株GZ1 p109部分基因片段大小为576 bp,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1.33 ku,由192个氨基酸组成;p109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第1~17,24~35,52~63,72~122,138~148,150~153,161~173,182~192位的氨基酸区段抗原指数相对较高;Mo贵州临床分离株GZ1与Mo 274株(登录号为CP079199)的亲缘关系很近;试验成功构建了pColdⅠ-p109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表达的目的蛋白大小为27 ku,该重组蛋白p109能够与抗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说明试验制备的重组蛋白p109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
曾庆行申艳娟冉芳菲杨鹏成虹松韦秒粘李英余潆朱二鹏程振涛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原核表达免疫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株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对临床采集的疑似鹅细小病毒病的鹅病料进行鹅胚分离培养、PCR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在鹅胚尿囊液中扩增出640 bp的鹅细小病毒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的毒株确定为鹅细小病毒。根据检测结果对该鹅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苗艳朱庆贺兰世捷陈亮张红张蕾田秋丰冯万宇李丹沈思思刘秋瑾王刚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
禽腺病毒4型GZ-B1毒株的Hexon基因序列分析
2024年
为了解禽腺病毒4型(FAdV-4)GZ-B1株的遗传进化情况,试验设计合成FAdV-4 Hexon基因的特异引物,对GZ-B1株Hexon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至pMD-19T载体,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扩增的Hexon基因长度为327 bp,与预期相符。GZ-B1株与国内外13株FAdV参考毒株中的7株FAdV-C毒株同源性较高(95.8%~98.5%),其中与国内强毒株GDMZ、LC1611、SDSG、SDXL同源性最高(均为98.5%),与基因型A、B、D、E的6株参考毒株同源性较低(73.0%~77.5%)。遗传进化树显示,GZ-B1株与基因型A、B、D、E毒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与国内外C基因型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表明该毒株与C基因型毒株遗传差异较小,其中与国内C型强毒株LC1611的遗传差异最小,亲缘关系最近。结论:FAdV-4 GZ-B1株属于C基因型、血清4型,与国内流行株FAdV-4 LC161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
罗青华罗东还温贵兰徐飞

相关作者

章群
作品数:103被引量:663H指数:1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细胞色素B 线粒体控制区 中国近海 系统发育 基因序列分析
郑有良
作品数:545被引量:2,983H指数:30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醇溶蛋白 聚类分析 农艺性状
周碧君
作品数:632被引量:1,820H指数:19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山羊痘 山羊痘病毒 绵羊肺炎支原体 鸭肠炎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颜泽洪
作品数:150被引量:877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醇溶蛋白 染色体 山羊草
文明
作品数:724被引量:1,903H指数:18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鸭肠炎病毒 山羊痘病毒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