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5篇“ 基因效应“的相关文章
- 工程化基因效应因子、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或多种工程化基因效应因子及其系统、组合物和使用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工程化基因效应因子可用于实现对细胞中靶基因(例如,细胞中的内源性靶基因)的调控。所述一种或多种工程化基因效应因子可以可操作地偶联至异...
- 乔瓦尼·卡罗索亓磊丹尼尔·O·哈特罗宾·W·约蒂莫西·戴利穆罕默德·扎基·贾瓦德
- 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效应及抗寒性评价
- 2025年
- 冬春性和光周期反应是决定小麦适宜种植区域的重要特性。为了解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冬春性和抗寒性,本研究采用春化基因Vrn-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的分子标记检测其等位变异,并记载了抽穗期、冬春性和抗寒性。结果表明:(1) 59.6%的材料仅携带1个显性春化等位变异,除Vrn-D1 (67.4%)外,其余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主要分布在春麦区,且频率低(0.5%~11.0%),携带2个或3个春化显性等位变异组合的品种频率也很低(0.2%~8.9%);携带全隐性等位变异的频率为19.6%,从甘肃省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光周期基因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的分布频率为17.8%,且冬麦区高于春麦区。(2)不同麦区地方品种秋播后,冬麦区品种较春麦区品种早抽穗;春播后,春麦区品种从西部到中部可抽穗的频率增高,且冬麦区品种的抽穗频率从甘肃省西南向东北降低;春麦区晚抽穗品种的频率低于冬麦区,且冬麦区不能正常成熟品种的频率高于春麦区。(3)春播时显性春化等位变异促进开花的效应Vrn-A1a>Vrn-D1>Vrn-B1,秋播后春化显性等位变异未表现早抽穗效应;秋播Ppd-D1b类型,携带2~3个春化显性等位变异品种的抽穗期晚于携带单个春化显性位点品种,而Ppd-D1a型品种则相反,即春化显性等位变异表现加性效应。Ppd-D1a对小麦开花促进作用明显。(4)依据材料表型鉴定的冬春性与基于春化位点等位变异推测的冬春性的一致性较高,且从春性到冬性逐渐降低。(5)冬性强的品种抗寒性不一定都强,但抗寒性强的品种,大部分冬性强。
- 杨芳萍郭莹田媛媛徐玉凤王兰兰白斌展宗冰张雪婷徐银萍刘金栋
- 关键词:小麦春化光周期
- 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6个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81份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好,平均病小穗率为27.95%,其中13份自育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扬麦20;携带单个或多个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品系共有60份,Fhb1、Fhb2、Fhb4、Fhb5检出频率分别为64.20%、12.35%、20.99%、34.57%;携带单个抗病基因Fhb1、Fhb4、Fhb5的小麦品系分别为18份、3份、2份;有45.68%品系同时携带2~3个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系;聚合多个抗赤霉病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水平。
- 张琪琪刘方方万映秀曹文昕李炎李耀张平治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
- 水稻已克隆中胚轴伸长基因效应解析及优异单倍型鉴定
- 2024年
- 旱直播是未来水稻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南亚和东南亚籼稻种植区已有较大面积,然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粳稻种植多采用传统育苗移栽。中胚轴长度(Mesocotyl length,ML)是影响水稻旱直播出苗和幼苗活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培育长中胚轴种质是促进水稻旱直播推广最为经济、高效的方式。迄今,已有4个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报道,即OsGSK2、GY1、OsPAO5和OsSMAX1。笔者选择3K重测序项目中TROP和TEMP粳稻亚群开展分析,测定中胚轴长度并鉴定OsGSK2、GY1、OsPAO5和OsSMAX1基因的优异单倍型。结果表明,TROP和TEMP亚群中胚轴长度呈典型的连续正态分布。OsGSK2、GY1、OsPAO5和OsSMAX1分别包括3、3、3和6种单倍型;同一基因在TROP和TEMP亚群中单倍型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TROP亚群中OsGSK2-Hap1、GY1-Hap2、OsPAO5-Hap3、OsSMAX1-Hap2和OsSMAX1-Hap3为优异单倍型;TEMP亚群优异单倍型为OsGSK2-Hap1、OsPAO5-Hap2和OsSMAX1-Hap2。另外,TROP和TEMP亚群中多数中胚轴优异单倍型材料所对应的苗高要高于非优异单倍型,在破土出苗时易形成生长优势。鉴定到的优异单倍型在TROP和TEMP亚群中均呈现较显著的加性效应,可用于MAS育种。本研究为不同地区直播粳稻的选育提供参考,促进旱直播技术的快速推广。
- 刘金栋王雅美田媛媛刘宏岩孟云叶国友
- 关键词:单倍型水稻
- 一种分子育种田间表型性状和基因效应的精准鉴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育种田间表型性状和基因效应的精准鉴定方法,属于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领域。上述方法是采用同心圆环种植方式,在圆心种植原始亲本,在圆环周边种植具有不同基因或者基因组合的分子育种株系,根据特殊试验目的需要,...
- 田纪春张丙乾邓志英彭莉王延训杨明
-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 2023年
- 选用4个亲本(驻麦328、中麦578、驻麦305、周麦36)组配的2个组合(驻麦328×中麦578、驻麦305×周麦36号)群体为材料,用尺度测验法分析了6个性状(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模型并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值,比较分析了6个性状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组合Ⅰ(驻麦328×中麦578),6个性状中仅有千粒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组合Ⅱ(驻麦305×周麦36),6个性状中株高和穗长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其他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对驻麦328和驻麦305各性状的遗传有重要作用,部分性状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不同类型上位性效应对各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王梦扬
-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基因效应
- 小麦白粉菌诱变体系的探索及无毒基因效应子库的建立
- 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300万hm2左右。小麦白粉病是由禾谷类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以往抗病育种过程中,由...
- 李佳静
- 关键词:小麦抗病育种
- 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和恢复基因效应形成的分子基础
- 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生产杂交种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目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棉均是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基础选育的。然而,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存在负效应,对产量性状和花器官发育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夏季温度更高的长...
- 张学贤
- 关键词: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糖脂代谢
- 水稻GLW7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基因效应分析
- 2020年
- 根据水稻粒长和粒质量调控基因GLW7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分子标记,并对国内外搜集的315份籼、粳稻品种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其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同时,通过粒型性状的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结果表明,设计的功能标记能准确、有效地区分出201 bp和190 bp 2种带型,即大粒(Large grain haplotype,LGH)和小粒(Small grain haplotype,SGH)2种等位变异。从籼、粳亚种间的基因型分布来看,籼亚种中LGH和SGH的比例分别为95.65%和4.35%,而粳亚种中LGH和SGH比例分别为25.50%和74.50%,2种等位变异的分布在籼粳亚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粒型的测定结果表明,含不同等位变异的品种在粒长、粒厚、长宽比和千粒质量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粒宽则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通过籼、粳分类分析发现,亚种间2种等位变异对粒型的效应并不完全一致,但都具有提高籽粒质量的作用。
- 梁文化孙旭超陈涛岳红亮田铮赵凌赵庆勇赵春芳朱镇张亚东王才林
- 关键词:水稻粒型
- 母亲孕期海鲜摄入量和儿童注意力的关系:一项关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关基因效应修饰的队列研究
- 背景:检验营养流行病学中胎儿编程的理论框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实验在调整了儿童自身海鲜摄入量和认知功能等因素的基础上,调查评估了是否母亲孕期摄入海鲜和子代8岁时有更好的注意力有关。我们也探讨了几种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相关的...
- Julvez J
- 关键词:摄入量队列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基因效应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邹学校

- 作品数:307被引量:1,463H指数:21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 研究主题:辣椒 选育 蔬菜种子 辣椒新品种 蔬菜
- 朱镇

- 作品数:401被引量:1,836H指数:26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基因
- 张亚东

- 作品数:436被引量:1,932H指数:27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基因
- 高士杰

- 作品数:204被引量:69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高粱 选育 杂交种 粒用高粱 高粱杂交种
- 崔党群

- 作品数:169被引量:1,906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花生 普通小麦 农艺性状 籽粒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