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0篇“ 基底构造“的相关文章
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航磁推断的基底构造特征
2024年
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横跨华北地块、下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三个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本文以最新编制的航磁资料为主,结合航空重力、区域地质和实测岩石物性资料等,对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进行了航磁综合解释。依据化极航磁ΔT反映的东西分带和南北分块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磁场面貌、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对应关系,展现了不同特征的磁场是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地层分布等信息的综合体现,并进一步对基底岩相构造进行了划分和研究。郯庐断裂带以西的渤海海岸带,以团块状正磁异常为特征,基底由太古宇迁西群、鞍山群、泰山群及古元古界变质岩构成,以东为变化负磁异常区,磁场由鞍山群、胶东群、辽河群及粉子山群变质岩系及部分中酸性岩浆岩引起;南黄海海岸带的团块状正磁异常与太古宇变质岩有关,基底由元古宇变质岩构成;苏南-勿南沙和浙闽沿海地区的剧烈变化磁异常带,是被中新生代岩浆岩强烈改造了的元古宇弱磁性变质基底;东海海岸带是以北北东向展布的正负相间磁异常带为特征,变质基底由元古宇陈蔡群的变质岩构成,正磁异常带主要是岩浆岩带的反映。基底岩相构造在航空重磁场上的特征,对区内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明李皎皎张永军李逸川徐璐平
关键词:航磁磁场特征
太行山东南缘重力场特征及基底构造研究
2023年
为研究太行山东南缘基底构造特征,本文选用区域布格重力面积数据及1∶2.5万重力剖面数据,利用位场边界增强方法处理,分析断裂构造平面展布;采用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场源分解处理,剖析不同深度下地壳横向结构;采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反演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构建两条地壳密度结构剖面模型,查明研究区基底构造的分布特征、对局部断裂进行了精细厘定和修正。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力场整体呈现NE、NNE向的异常,并存在数量较多的小尺度线性重力梯度条带。区内断裂带多沿重力高、低异常梯度条带分布,并控制构造单元的走向。沉积层至上地壳的地壳结构复杂,形成多个明显的以NE、NNE方向为主的构造单元以及3条NE向区域性断裂,延伸至下地壳,次级断层延伸至中、上地壳,区域莫霍面深度为37.0~39.8 km,整体表现为西深、东浅的特点。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断裂活动性、基础地质研究及矿产、清洁资源勘查提供依据,并为类似地质区域的基底构造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李世斌马为吴晓飞雷清范剑
关键词:布格重力异常位场转换基底构造莫霍面
中亚造山带西南缘微地块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属性与大陆亲缘性被引量:1
2023年
中亚造山带西南缘分布有众多条带状展布的大陆微地块,它们是哈萨克斯坦微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属性、大陆亲缘性和地壳演化历史对于揭示中亚造山带古生代增生造山历史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对这些微地块的基底物质组成、形成背景和构造亲缘性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陆续发表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梳理了各大陆微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进一步分析了各地块的构造属性及其与周缘主要大陆板块之间的亲缘性。已有结果显示,中亚造山带西南缘主要微地块中,除了境内外中天山、伊塞克、哲尔套和科克契达夫地块发育有中元古代—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以外,其它微地块(如伊犁南缘、伊犁北缘—阿克陶、楚伊犁、卡拉套、拜克努尔、额热蒙套和乌卢套等)均没有可靠的中元古代原地结晶基底。所有微地块中均发育类似的早新元古代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形成了微陆块统一的结晶和变质基底。经过综合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这些微地块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但在新元古代经历了相似的构造—岩浆演化,处于相似的古地理环境,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大陆汇聚造山、晚期大陆裂解和古亚洲洋扩张过程中被动陆缘形成的过程。
王博孙朝晨宋芳倪兴华曹婷婷刘珈硕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天山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
安庆早白垩世洪镇花岗岩成因及其对基底构造格局的启示
2023年
花岗岩可以有效示踪大陆基底物质,并区分具有不同地壳结构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块体。洪镇花岗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北A型花岗岩带的西延位置,距离郯庐断裂带约30 km。锆石SIMS定年表明,安庆怀宁县洪镇花岗岩形成于126.2±2.0 Ma,与长江中下游A型花岗岩以及大别造山带I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致。洪镇花岗岩高硅、富钾,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中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经历了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洪镇花岗岩具有较为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其n(^(87)Sr)/n(^(86)Sr)(t)为0.7065~0.7066,ε_(Nd)(t)值为-10.9~-12.0,锆石ε_(Hf)(t)为-6.7~-13.2,n(206Pb)/n(^(204)Pb)(t)、n(^(207)Pb)/n(^(204)Pb)(t)和n(^(208)Pb)/n(^(204)Pb)(t)分别在17.063~17.109、15.568~15.572和37.351~37.373之间。综合研究表明,洪镇花岗岩起源于古—中元古代中低成熟度沉积岩的水致部分熔融,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从物质来源上,洪镇花岗岩岩浆源区类似于大别造山带经历过俯冲、折返后的中上地壳,而显著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同时代A型花岗岩源区,表明洪镇地区具有上下地壳分属长江中下游和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属性。在早白垩世早期郯庐断裂带南段西盘向南的强烈挤压下,大别造山带下地壳发生不规则流动,越过郯庐断裂带进入到洪镇地区下地壳成为洪镇花岗岩的源区。
闫峻宋庆尧刘建敏谢建成汪志杰
关键词:花岗岩同位素锆石定年长江中下游
银川盆地南部灵武凹陷基底构造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灵武凹陷位于银川断陷盆地东南部,受喜马拉雅期两次构造应力作用,即鄂尔多斯地块EW向的拉张应力及青藏高原NE向的挤压应力,造就了该区现今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为构造转折、交汇部位。自1970年以来监测到银川盆地及其周缘大于2.0级以上地震约3000余次,且大多数小震及中强地震集中于灵武凹陷范围内,存在较严重的地震灾害隐患。以往研究表明,断裂构造为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地层是决定地震活动次生灾害的主要因素。为解译灵武凹陷基底地质构造,笔者以1∶5万区域重力资料为基础,以钻孔、地震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为约束,利用2.5D人机交互反演技术对灵武凹陷基底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为地震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陈晓晶虎新军白亚东仵阳陈涛涛曹园园倪萍
关键词:基底构造
川西南地区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盖层构造的影响
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晚三叠世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其形成演化与龙门山造山带的活动息息相关。川西南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关系研究,对了解四川盆地及龙门山构造运动有着重要意义。但前人多针对川西南地区单套构造层,对深部基底...
晏山
关键词:基底断裂
重载双线铁路隧道基底构造措施分析
2022年
在列车荷载长期作用下,隧道底部往往会发生脱空、翻浆冒泥病害,对于重载铁路而言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对隧道主体结构产生破坏,从而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以某重载双线铁路隧道为背景,通过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建立三维隧道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仰拱矢跨比、不同仰拱填充厚度、不同沟槽布置形式下,重载列车经过隧道时隧道基底结构及隧底地层的压应力及竖向位移峰值,通过比较对分析,提出了重载铁路隧道列车振动下双线隧道基底合理结构型式。
张振兴张志强
关键词:重载铁路双线隧道列车荷载基底结构
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质勘探领域,是一种通过“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进行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的解释技术,它充分利用了基底构造特征、古地貌和地震相分析的结果,三者逐级递进约束可实现高精度湖相礁滩储层的预测。本方...
文华国罗鑫彭才李云魏研
文献传递
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被引量:2
2021年
我们已完成了穿越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I-I、II-II、III-III、IV-IV和额敏—哈密剖面5条综合地球物理剖面。通过综合研究,初步了解准噶尔盆地及邻近地区的地球动力学问题:准噶尔盆地基底由北部的乌伦古地体和南部的玛纳斯地体组成。两者的分界为西西北方向的滴水泉—三个泉缝合线。其西部与北东向Dalbutte缝合带相连,东部与北西向的Cranamary缝合带相连。准噶尔盆地北部的乌伦古地体基底为双层构造,上层为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组成的褶皱基底,大致表现为北厚(3~5 km)、南薄(1~2 km)。缝合线以南的玛纳斯地体为单层基底,即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准噶尔盆地地壳厚度为44~52 km,北薄南厚。周边山区地壳厚度高于盆地地区。盆地及邻近地区地壳分为上、中、下层,并且中地壳一般较薄。盆地地区的地壳存在多条深断裂。南北方向发育了6条主要深断裂,分别为红车、德伦山、石溪、呼图壁、彩南和阜康。这些断层倾角较大,向上延伸至上地壳下部,向下切入地壳基底界面。壳内水平构造构造面无明显垂向断层,似有“开放断层”特征。这些断层是上地幔物质挤入地壳的良好通道。此外,该地区还有两条主要的横向深断层。一是北西西走向的滴水泉—三个泉深断裂,它向南倾斜,具有逆断层性质,可能会破坏滴水泉—三个泉缝合带。另一条是近东西向的昌吉—玛纳斯深断裂,向南倾斜,主要发育在中下地壳,具有逆断层性质。这些深断裂对盆地构造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莫霍面基本连续地延伸到了天山的莫霍面,并且后者的莫霍面深度明显大于前者。但是,盆地东部的莫霍面与博格达山脉的莫霍面并不连续。前者以叠加关系延伸到后者之下,表明盆地东部的地壳向博格达山脉俯冲。这有助于解释天山东部构造活动相对减弱而博格达山脉�
Xiaojun WANGYong SONGBaoli BIANJunmeng ZHAOHeng ZHANGMaodu YANShunping PEIQiang XUShuaijun WANGHongbing LIUChanghui JU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壳幔结构基底结构基底性质地球动力学过程
贵州深部构造单元界线及基底构造变形特征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贵州位于上扬子陆块,1992年王砚耕率先提出“一块两带”地质构造单元,即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已为地学界公认。随地学理论实践和研究程度深入,1996年又将“一块两带”细分为“一盆三带”,包括:四川前陆盆地(属扬子陆块)、鄂渝黔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属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贵州学者曾对深部断裂进行过研究,并试图划分地质构造单元及确定深部分界线位置,推测结果多数表现为地表断裂变形特征,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科学应用地质、物探相结合方法,研究造山活动后隐伏的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重力、航磁、地质等区域资料,推断了深部的隐伏断裂和“一盆三带”分界线,研究了基底构造变形特征,以服务深部的地质找矿预测、成矿规律研究。
王亮张嘉玮向坤鹏杨武胡从亮陈国勇
关键词:地球物理

相关作者

吕古贤
作品数:524被引量:1,48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矿田 构造物理化学 成矿规律 金矿床 构造岩相
张先康
作品数:306被引量:2,574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研究主题:地壳 地壳结构 地震测深 深部构造 地震
高锐
作品数:432被引量:2,679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深地震反射 岩石圈 青藏高原东北缘
马宗晋
作品数:200被引量:3,592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准噶尔盆地 地球 自然灾害 青藏高原
曲国胜
作品数:114被引量:1,18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灾害 准噶尔盆地 地震 造山带 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