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7篇“ 基本形“的相关文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形态论析
2025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历史厚蕴、大国气象、世界情怀的鲜明民族标识,亦是多种态汇通交融的现代文明复合态。从总体上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综合了“中华传统文明”“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共产主义愿景”“数智生产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华民族特色和现代文明理念,兼具“五位一体”现代文明的显著成就,是融贯古今、汇通中外的大文明态。具体地,从社会历史、理论内核、建设主体、社会性质、现代生产力、世界视野等维度分别阐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形态构成,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赓续发展了中华文明的现代态,铸就了以我为主的文化生命体态,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态、人民至上的社会主义文明态,成了内含新质生产力的数智文明态、胸怀天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态等现代文明态。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形态,有利于推进当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构建和科学阐释。
王樊
关键词:中华文明
儒学人性论三种基本形态与孟子的性善说
2024年
人性论是最能全面说明儒学本质特征的核心理论,儒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观、修养观、政治观、法律观等皆以人性论为理论依凭,其中孟子的性善说是儒学人性论中最受推崇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学说。从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开创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到侯外庐等开创的中国思想史研究,都有对儒学人性论的讨论。
黄开国
关键词:性善说冯友兰侯外庐人性论人格观修养观
诗学、阐释,抑或工具箱:叙事学的基本形态考辨被引量:2
2024年
诗学、阐释、工具箱构成了当代叙事学的三种基本形态。具有诗学性质的叙事学是一种把叙事作为叙事的系统性研究,旨在发现叙事作品的结构与特征,建构普遍叙事语法,回答什么是叙事、叙事何以是叙事以及叙事如何被建构等问题;支持阐释的叙事学将读者、性别、历史等因素纳入考量范畴,以语境化的方式对具体叙事文本展开分析,旨在发现叙事式背后的意义;作为工具箱的叙事学凭借其丰富的批评概念与术语成为一种有效介入文本阐释甚至其他相关领域的方法。三种态的并存、融合与互补推动当代叙事学持续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诗学态使叙事学保持理论的生产性,实现对叙事文类总体结构的把握;阐释态使叙事学有效结合叙事文本的生产语境和接受语境揭示作品的意义;工具箱态赋予叙事学较强的实用性,在服务叙事文本阐释的同时,介入其他相关领域,拓展了学科的边界。
尚必武
关键词:叙事学诗学工具箱
“在世间”与“出世间”--唐末五代罗汉画的两种基本形
2024年
罗汉源自印度神话传说,在小乘佛教中被认为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唐代以来,随着玄奘《法住记》的译出,罗汉信仰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此相关的罗汉画创作也由此展开。罗汉画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诞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艺术式,其在唐末五代发展出“在世间”与“出世间”两种基本形态,为后世画家所继承与发展。
胡成阳
关键词:罗汉画
鲁迅日文书写的基本形态与“时代节点”
2024年
鲁迅的日文写作和与日本友人的通信是中日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了解鲁迅文学创作风貌和思想品格起着独特的作用。鲁迅与日本友人的通信活动不仅推动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这些日文书写作品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鲁迅的日文书写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时间节点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时间关联,更深层地反映了时代环境、人际关系和作者思想等方面的原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关键时期,鲁迅通过中文文学作品和日文杂文的创作,以及与日本友人的通信,对社会现实和国际局势进行了冷静的审视和反思,展现了作为文学家和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关怀。
杨皓童
滇南彝族民间信仰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及影响
2024年
民间信仰文化是滇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种保存比较完整、系统的民俗信仰活动的文化体系,是彝族历代先民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一种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体系,也是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奉行“灵魂信仰”且“多神信仰”,以祖先信仰为核心,以鬼神信仰为辅,并对其传统农业经济行为、自然生态保护和人生礼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龙倮贵
关键词:民间信仰
微妙的平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形
2024年
观察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可以发现:审美和意识态达成一定默契;“反映论”和“实践论”互相促进;意识态批评和文本式批评相伴相生。原因在于解读马克思主义存在两种基本范式:一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以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坚持物质第一性;一种是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标识,以“人”或“人的感性活动”作为推动历史的根本动力。理论界的尝试统一这两种马克思主义,结果使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
李映冰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实践论反映论文本形式
萨满剪纸纹样的基本形态和文化内涵研究——以刘延山剪纸作品为例
2024年
研究萨满文化及其载体,有助于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延山的剪纸作品为代表,从萨满剪纸的基本形态入手,分析其构图比例、造型色彩和文化内涵,探讨萨满剪纸的基本形态特点,以及在表现萨满文化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艺术规律:北方萨满剪纸主体突出、以对称构图表现独立对象,人物造型凸显北方民族的体貌特征;单色作品视觉效果纯粹,套色作品视觉效果丰富,适宜渲染不同主题。
佟达于腾悦
关键词:剪纸艺术萨满文化剪纸作品
“后喻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信化建设的基本形被引量:1
2024年
“后喻文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教育者在育人过程中注入“后喻文化”场域的顶层设计及实践方略,提升自身“微素养”“微能力”和“微自信”,打造“线上+线下”的综合配套育人模式,以合作博弈的思维模式,捕捉青年大学生的需要,实现从“单向度”到“双向度”,从“填鸭式”到“沉浸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青年大学生“主角”学习热情与主体责任感,重塑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高校应主动占据自媒体育人“制高点”以“四有”“六要”“四个引路人”为建设目标,建构“政治硬、素质高、技能强、结构优”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苏伟刚
关键词:后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中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实施的三种基本形态——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中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需要立足课堂,采取恰切的育人方式,实现对中小学学科德育的整体构建与实施。为有效促进学科德育一体化发展,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经过实践探索,认为学科德育一体化体现为三个方面:学科内纵向衔接,贯通育德;学科间横向整合,协同育德;跨学科主题学习,整体育德。
申军红洪云
关键词:学科德育德育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

相关作者

陈思渊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基本形 线形 气韵生动 形态分析
姜萍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研究主题:成人素质教育 成人教育 基础教育 基本形 适应社会
于文涛
作品数:51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研究主题:电源结构 全球经济 经济发展 消费率 投资率
刘跃
作品数:1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核设施 大区域 尺寸参数 超声探头 超声
丁杰雄
作品数:159被引量:270H指数:10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主减速器 汽车后桥 五轴数控机床 五轴机床 螺母